靳海燕
(晉城心腦血管病醫(yī)院麻醉科,山西 晉城)
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中是較為常見的,其所對應的發(fā)病率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致殘率,對其展開治療工作,難度較大,而且對應的預后效果不顯著。臨床主要采用介入治療方法進行干預,血管內介入技術是一項新發(fā)展起來的防治腦血管病的方法。與傳統的腦血管病治療方法相比較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擴張成形的基礎上,在病變段置入內支架以達到支撐狹窄閉塞段血管,減少血管彈性回縮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暢的目的。部分內支架還具有預防再狹窄的作用。主要作用于:通過血管內支架來擴張腦血管治療腦缺血,是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有效方法。動脈瘤是由于動脈壁的病變或損傷,形成動脈壁局限性或彌漫性擴張或膨出的表現,以膨脹性、搏動性腫塊為主要表現,發(fā)生在動脈系統的任何部位,以肢體主干動脈、主動脈和頸動脈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就腦血管患者來說,其麻醉風險較大,主要原因為:其患者都是極高危的,腦梗亞急性期的,動腦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時間較短,而且患者對應的基礎病較多,另外就患者麻醉來說,其屬于手術室外麻醉,介入護士與手術室護士的習慣不一樣,不同麻醉師之間的配合程度也不相同,在多種原因基礎上,給予腦血管患者來說,就需要將麻醉管理進行加強。而優(yōu)化的氣管插管全麻可以從術前穿刺針型號的選擇,麻醉前的擴容,有創(chuàng)血壓準備,血管活性藥物的準備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入手,而且治療效果較好,手術時間較短,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而麻醉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給予患者良好的麻醉管理和使用制度能夠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治療有效率。本文將基于此,對比分析常規(guī)麻醉管理和優(yōu)化麻醉管理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神經介入治療的腦血管患者2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給予常規(guī)麻醉劑和管理的對照組,一組為優(yōu)化麻醉劑使用和管理的實驗組,每組有患者10例,其中,實驗組中,男7例,女3例,患者所對應的年齡中位數為(52.10±1.65)歲。而對照組,男:8例,女2例,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3.22±1.54)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采用統計學方法,其對比結果為P>0.05,表示可實現組間比較,其數據差異較小。
本研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年齡,神志,合作程度和所采用的介入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腦梗死支架動脈瘤栓塞,支架置入,造影加栓塞等)等對患者的麻醉管理進行確定。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麻醉劑,并給予其常規(guī)管理方法,其主要包括術前準備工作,術中用藥監(jiān)控,術后護理工作,在開展治療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夠遵循最小量用藥原則,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監(jiān)控,并關注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等。
實驗組患者則采用優(yōu)化麻醉劑并給予其優(yōu)化管理,其主要從三個階段進行入手:
首先:術前準備工作,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禁食干預,并在術前12h為給予患者咪唑安定,其劑量需要被控制在0.1-0.2mg/kg,同時配合東莨膽堿的應用,其劑量在0.005-0.01mg/kg。在手術工作開展前,需要將穿刺針的型號進行有效選擇,保證患者術中靜脈液路通暢。并需要在麻醉操作前,給予患者擴容處理,并做好有創(chuàng)血壓的準備工作,準備血管活性藥物,并對麻醉藥物進行合理選擇等,為了保證麻醉效果,還需要提高介入護士和手術醫(yī)生的配合程度,術前多交流,將患者問題進行有效交接等。在患者進入到手術室后,還需要給予患者芬氟合劑,采用注射的方式進行實施,其劑量為1-2mL,對患者展開各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工作,并從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出發(fā),對患者的麻醉劑使用方法和劑量進行合理確定。
其次,術中管理:患者插管時給予充分的預氧及表麻、輕柔可視化的氣管插管全麻操作,在手術過程中,還需要麻醉醫(yī)生在室外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術中根據BIS對其所輸注的麻醉藥物劑量進行靶控,BIS值控制在45-60之間[1],保證隨時對藥物劑量進行調節(jié),保證患者生命安全,這能夠在保證配合醫(yī)師工作開展的情況下,保證患者在術后的快速蘇醒。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如果患者存在血壓過高的情況,則還需要將壓寧定急性應用,其劑量為0.3-0.5mg/kg,如果患者存在心率過快問題,則還需要給予其靜注0.5-1mg/kg的艾司洛爾。如動脈瘤栓塞術需要控制性降壓可用硝普鈉50mg稀釋于5%葡萄糖50mL中泵注,根據血壓情況調整劑量。
最后,術后護理:需要給予患者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患者的體征和病情發(fā)展等進行監(jiān)測,給予保溫措施,關注麻醉解除時間。同時需要護士與醫(yī)生進行及時溝通,保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掌握,保證能夠針對患者存在的不足給予其及時調整。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0.0為工具,對此次研究中所出現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計量資料()的比較結果予以t值驗證,對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予以χ2值驗證,當結果呈現出P<0.05時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分析價值[2]。
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時,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麻醉蘇醒時間均相對較短,表明其效果更好,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情況比較()
組別 手術時間(min) 麻醉蘇醒時間(min)實驗組(n=10) 45.66±1.76 27.68±1.23對照組(n=10) 63.44±2.13 42.95±1.86 t 10.395 9.405 P 0.000 0.000
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分別為90.00%和70.00%,對其數據比較進行分析,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情況比較[n(%)]
將麻醉劑使用工作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更利于促進腦血管疾病精神介入治療患者的恢復。就介入治療來說,其應用很容易導致麻醉劑濫用和不合理使用等情況的發(fā)生,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會對患者的蘇醒時間造成延長,導致其出現行動遲緩和語言,行為等障礙,而嚴重的甚至導致患者出現麻醉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5]。本研究主要對比了常規(guī)麻醉劑使用管理和優(yōu)質麻醉劑使用管理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其實驗結果顯示為: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時,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麻醉蘇醒時間均相對較短,表明其效果更好,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分別為90.00%和70.00%,對其數據比較進行分析,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其表明在神經介入治療中將有效的麻醉管理對策進行應用,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輔助租用,同時保證患者達到手術狀態(tài)等。
綜上所述,在接受神經介入治療的腦血管患者中將良好的麻醉管理進行應用,能夠有效實現治療輔助作用,同時對患者的手術狀態(tài)進行保證,降低不良問題的發(fā)生率,將神經外科人員的規(guī)范意識進行提高,值得臨床積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