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瑞軍 濮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 秦政 河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李斯特氏菌屬是革蘭氏陽性桿菌,屬內(nèi)有兩個種具有致病性,即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伊氏李斯特菌(L.ivanovii),前者致病性強,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人體感染后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敗血癥、腦膜炎等。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往往存在于肉制品和乳制品中,并能夠在低溫條件下繁殖,因其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故我國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規(guī)定該菌不得檢出。
英諾克李斯特氏菌(L.innocua)雖無致病性,卻在食物中廣泛存在。通過查閱國內(nèi)相關論文研究來分析李斯特氏菌對我國食品的污染狀況,結果顯示在所有食物類型中,英諾克李斯特氏菌的檢出率最高,其次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駱玲飛等[2]通過對320份食品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英諾克李斯特氏菌的檢出率為7.19%,共計23株,占檢出李斯特氏菌總數(shù)的63.89%,這表明該菌會給食品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此外,由于英諾克李斯特氏菌與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較為相似,且不易區(qū)分,因此容易造成誤判[3-4]。本研究通過對河南省濮陽市市售涼皮進行檢驗,分離出一株李斯特氏菌,利用單增李斯特氏菌生化鑒定條和VITEK 2 Compact進行鑒定,以判定該菌是否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希望能夠為李斯特氏菌的準確鑒定提供參考依據(jù)。
表1 單增李斯特氏菌生化鑒定條結果
河南省濮陽市市售涼皮。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GB 4789.30-2016)進行檢驗。樣品經(jīng)過兩次增菌(LB1、LB2)培養(yǎng)后,劃線接種于李斯特氏菌顯色平板和PALCAM瓊脂平板上,在36℃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48h后,挑選典型菌落進行木糖和鼠李糖生化試驗,同時劃線接種到TSA-YE平板上。
在對木糖陰性、鼠李糖陽性的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動力試驗和溶血試驗的同時,利用單增李斯特氏菌生化鑒定條和VITEK 2 Compact進行檢驗。
取LB2培養(yǎng)液接種到選擇性瓊脂平板上進行培養(yǎng)觀察發(fā)現(xiàn),李斯特氏菌顯色平板上出現(xiàn)藍綠色菌落,PALCAM瓊脂平板上出現(xiàn)灰綠色菌落。挑取選擇性瓊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劃線接種到TSA-YE平板上,同時接種到木糖和鼠李糖發(fā)酵管中進行培養(yǎng)。結果顯示,木糖為陰性,鼠李糖為陽性。
表2 VITEK 2 Compact生化鑒定結果
利用革蘭氏染色液試劑盒對TSA-YE平板上的菌落進行染色,顯微鏡下觀察菌株為革蘭氏陽性短桿菌。用接種針挑取菌落穿刺接種到SIM生化管中,30℃培養(yǎng)48h后觀察發(fā)現(xiàn),菌落沿穿刺線呈傘狀生長。
利用單增李斯特氏菌生化鑒定條對TSA-YE平板上的可疑菌落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僅木糖和甘露醇兩項生化試驗結果為陰性,過氧化氫酶、葡萄糖和麥芽糖等生化試驗結果均為陽性(見表1),由此判定該菌株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或英諾克李斯特氏菌。
將純化培養(yǎng)后的可疑菌落劃線接種到血瓊脂平板上,36℃培養(yǎng)48h后于明亮處觀察,發(fā)現(xiàn)菌落周圍無溶血圈,由此判定該菌株為英諾克李斯特氏菌。
挑取TSA-YE平板上的可疑菌落劃線接種到含5%羊血的胰酶大豆瓊脂(TSAB)上,36℃培養(yǎng)18~24h后制成0.5~0.63McF的菌懸液并上機檢驗,8h后給出分析報告。結果顯示,D-木糖(dXYL)和D-甘露醇(dMAN)等26項生化試驗結果為陰性,D-麥芽糖(dMAL)等17項生化試驗結果為陽性(見表2),無不吻合的典型生化譜,故結果判定為英諾克李斯特氏菌(概率為99%),為極好的鑒定。
常規(guī)檢驗過程中,溶血試驗是區(qū)分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英諾克李斯特氏菌的關鍵。國標方法指出,溶血試驗中的菌落接種分為刺種和劃線兩種方法。刺種過程中可以將血平板劃分成20~25個小格,每個小格接種一個可疑菌落,即讓多個菌落集中在同一個平板上,便于對比觀察且節(jié)約成本。然而,該方法對檢驗人員的操作要求較高—穿刺時要盡量接近血平板底部而又不能刺破,否則會影響試驗結果。劃線接種方法方便快捷,適合少量樣品的檢驗,但劃線過程需按標準操作,避免菌落連成一片,進而影響結果判定。
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具有自動化程度高、速度快、準確性好等特點,在食品安全檢驗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同時,該系統(tǒng)對上機檢驗的樣品要求較高—對菌液的純度、濃度和培養(yǎng)時間等有著嚴格要求。通過比對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英諾克李斯特氏菌的43項生化鑒定結果,發(fā)現(xiàn)兩種菌存在PIPLC、LeuA和LAC這3項生化試驗結果不同[5]。有研究指出,VITEK 2 Compact不能有效區(qū)分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英諾克李斯特氏菌[4-6],而李苗苗[7]的研究結果與該結論不同,且本研究已利用VITEK 2 Compact準確鑒定出可疑菌落為英諾克李斯特氏菌。由于VITEK 2 Compact偶爾不能有效區(qū)分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英諾克李斯特氏菌,因此在實驗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判定,確保準確鑒定李斯特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