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榮 何敏 李惠兵
(1.安康市寧陜縣醫(yī)院內科2病區(qū),陜西 安康 711699;2.陜西省新安中心醫(yī)院內科,陜西 西安 710048)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出血部位以屈氏韌帶以上的部位常見,導致出血的原因較多[1],如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疾病導致上述部位出血,其中消化性潰瘍是主要的病因之一。根據(jù)出血量的大小,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大的差異,主要臨床癥狀以嘔血伴或不伴黑便為主,若大量出血則可出現(xiàn)血容量減少導致的急性周圍微循環(huán)衰竭[2]。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護囑各項事宜,才能確保治療療效[3]。本方案采用優(yōu)質護理對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就醫(yī)期間進行護理,觀察其對病情康復的影響,為此類患者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39.68±8.67)歲;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嘔血,31例患者伴黑便,2例患者出現(xiàn)急性周圍微循環(huán)衰竭。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39.59±8.72)歲;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嘔血,32例患者伴黑便,1例患者出現(xiàn)急性周圍微循環(huán)衰竭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消化道造影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年齡≤75歲,男女不限;患者及家屬具有正常的認知功能;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它原因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合并其它心身類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神經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疾病者;隨訪資料收集不全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觀察組患者予以優(yōu)質護理。兩組患者均護理2周。優(yōu)質護理內容:(1)強化分級護理,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合理配備相應的護理層級,危重患者由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負責,體現(xiàn)能級對應,強化各層級的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溝通和健康指導,確?;颊叩玫竭m合的護理內容;(2)強化對護理人員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管理模式,每位患者均有固定的責任護士,對患者就醫(yī)期間的護理工作負責,提高護士對病人的關注、關心和關愛,并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調查作為責任護士考核指標的重要內容,強化其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意識和能力;(3)患者入組后對其進行優(yōu)質護理方案介紹,為其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不管是生理的疼痛、不適還是心理的不良感受均可向醫(yī)護人員尋求幫助;(4)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心理情緒狀態(tài)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5)強化健康宣教,協(xié)助醫(yī)生向患者講解上消化道出血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遵醫(yī)遵護的重要性,體位注意事項,病情變化、感受變化等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等,使患者有充分的知情權,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措施;(6)舒適護理,做好患者住院期間的環(huán)境管理,為患者創(chuàng)建方便、舒適的診治環(huán)境。執(zhí)行各項護理措施過程中應重視患者感受,動作輕、準、穩(wěn),并給予必要的解釋,使患者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接受護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現(xiàn)緊張、疼痛等感受;(7)心理護理,及時了解患者住院期間的情緒狀態(tài),分析其出現(xiàn)負性情緒的原因,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嘔血伴或不伴黑便停止時間、出血量、住院治療時間、治療2周后臨床總有效率,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下無出血,潰瘍愈合;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胃鏡下無出血,潰瘍基本愈合;無效:不符合上述判斷標準者;總療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綜合評分(CQOLI-74),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與物質生活狀態(tài)4個維度進行測評,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比較兩組患者入組2周后及出院前1 d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護理滿意度調查終端機完成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項,患者根據(jù)自身感受選擇相應的滿意項目。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2.1臨床療效率比較 治療護理2周后,對照組治愈15例、有效1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5.00%;觀察組治愈18例、有效2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0%。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3.928,P<0.05)。
2.2病情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嘔血停止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病情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2.3治療護理前后CQOLI-74評分比較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CQOLI-74各維度及總分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維度及總分高于對照組(t=4.741、4.461、4.573、4.50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前后CQOLI-74評分比較[分,
2.4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9例、一般滿意17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90.00%;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25例、一般滿意15例,滿意度為100.00%。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3.957,P<0.05)。
優(yōu)質護理是近年來國家推廣的一種護理模式,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在就醫(yī)過程中獲得高質量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身心愉悅,促進病情的治療效果,提升醫(yī)療護理服務水平[4]。優(yōu)質護理的護理理念是“以病人為中心”,圍繞這一理念完善分級護理、護士責任體系,提高護士對患者的責任心,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各項身心不適均能得到醫(y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并進行針對性的對策予以改善,使護理更適合患者的個體情況,治療護理的有效性顯著增強[5]。從而獲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其次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缺乏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對出血性疾病的緊張、恐懼使患者在治療期間易出現(xiàn)煩躁、恐懼、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對病情康復和患者就醫(yī)感受均不利[6],護士通過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并在過程中通過疾病知識傳遞及情緒放松等方法的指導,使患者科學認知疾病,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治療護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促進其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及對護理的滿意度。本文結果顯示,優(yōu)質護理使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康復效率更高,患者嘔血時間縮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臨床護理路徑患者。治療護理2周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綜合反映了優(yōu)質護理在提高患者病情康復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后,其在生活質量綜合評分方面改善更為顯著,患者對護理的總體滿意率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患者就醫(yī)期間的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制定適合患者個體特征的護理方案,提升患者身心感受,促進患者病情康復的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