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思政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必要補充,是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關鍵學科。在新時期下,思政教學要不斷改革、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升大學思政教學課堂的活躍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當前大學思政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提出活躍思政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思政教學;活躍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相關技術的普及優(yōu)化,當代大學生所面對的環(huán)境也在日漸復雜。思政教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課程,其在定位學生人生追求,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方面起到關鍵的指導作用。大學是知識的匯聚地,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重視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道德行為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我們在教給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需要提高對思政教學課堂活躍度的關注。在教給其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對其思想問題的關注度,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輔導員是在校大學生接觸最多的群體,大學輔導員幾乎可以伴隨學生走完其大學生涯,因此以輔導員為主體開展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將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到日常教學工作之中,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改革優(yōu)化應當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展開。
一、大學思政教學活躍課堂的重要性
隨著整個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其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學理念也必須要做到相應的改變,而對大學期間思政教學的改革就是其中一項內容。思政課堂不同于其他知識性的科目,其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導和保證學生價值觀念的積極發(fā)展,使他們真正地從心靈上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成為一個能夠對社會發(fā)展起到幫助的人。從這一方面講,思政教學在整個大學教學中都占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然而,從以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思政教學的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不僅學生厭惡思政課堂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其對學生產生的實際積極影響也遠不夠理想,這就導致思政課堂在逐漸失去其存在的意義。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而是應該對己身的教學進行反思,結合新時代下的現(xiàn)今教學理論,開展學生喜歡的、踴躍參與的課堂教學。
二、現(xiàn)階段大學思政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xiàn)階段,教育界人士已經(jīng)認識到了大學思政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以大學輔導員為代表的教育團體也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優(yōu)化改革,但其中暴露出的問題我們也需要正視。結合實際分析,這類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教學目標定位抽象的問題。雖說高校思政教學采用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下輔導員溝通為輔的教學模式,但卻很少有高校主動對教材的編寫情況以及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其次是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的問題。綜合相關案例分析,眼下大學思政教學仍在沿用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距離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能,最終將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1.沒有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新媒體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也是強化學校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主要方式。在當前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師過多依賴新媒體教學形式,只能關注到新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在思政教學中只應用新媒體一種教學手段而忽略了其他教學手段的開展狀況,這就導致思政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提升,影響了思政教育在新媒體下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將新媒體應用到思政教學當中,沒有凸顯出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無法發(fā)揮他們在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未能耐心地指導學生思政教育的內容,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了教師對學生思政教育知識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2.學生難以辨識出有用信息
在思政教育課堂上,一部分教師仍舊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應用“黑板式”教學手段,沒有充分重視多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未能關注到多媒體在思政教學應用的價值,忽視了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這就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內心需求,降低了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提高。在此過程中,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未能真正辨識出有用的思政知識信息,無法通過網(wǎng)絡獲得有效的思政內容,在網(wǎng)絡上獲得了許多其他的知識內容,多獲取了“快餐式”思政內容信息,影響了自身道德意識的形成,阻礙了自身思想政治思維發(fā)展的方向。
3.虛擬交流阻礙學生思想觀念的發(fā)展
虛擬交流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創(chuàng)設出多種有效的社交手段,卻也為學校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影響了學生情感的發(fā)育,阻礙了他們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在當今時代,學生多在虛擬網(wǎng)絡上進行交流,只能在虛擬網(wǎng)絡中表達出自己內心世界的想法,喜歡用微信等虛擬交流軟件,而忽視了現(xiàn)實世界中與同學之間的交往,這大大阻礙了學生對現(xiàn)實主義的思考,限制了他們思想觀念的發(fā)展,降低了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為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三、提高大學思政教學活躍課堂的教學策略分析
1.增強學生參與,將課堂還給學生
想要在大學思政教學中打造出活躍課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地位,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地方。從以往的教學實際來看,很多教師都認為課堂是教師的天地,而知識的傳授也應該由教師來進行主導。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空間就被極大地壓縮了,學生的主動性也沒有機會得到發(fā)揮,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成長的。因此,教師們應該在改革中注意這一點,重視學生思想的自由,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地思考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通過自我的努力來獲得成長。比如,在“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像過去教學那樣告訴學生們什么是有意義的人生,那是對學生自我思維發(fā)展的一種限制,也不能真正得到學生們的認可。教師真正要做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地去進行思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為什么?”學生們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有了明確的思考方向,而在經(jīng)過了這樣的思考之后,學生就會形成更加清晰明了的人生目標,這對學生的成長無疑是有著極大好處的。
2.結合當下熱點,讓課堂與時俱進
想要在大學思政教學中打造出活躍課堂,教師還要注意課堂吸引力的塑造,要讓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是年輕熱情的一代,他們渴望著外界的變化,渴望著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教學內容與社會上的熱點事件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們在課堂上中找到關注的共同點,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討論熱情。比如,在“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tǒng)一”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用引人關注的“中國夢”這一話題來作為例子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你們知道‘中國夢嗎?”,而在引起了學生興趣之后,再播放一些關于“中國夢”資料,并順理成章地引出本節(jié)的主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對于課堂的理解就不再是枯燥的知識,而是一種對現(xiàn)有事件的關心和探討,是具有實際意義的事情。而這種認知會讓學生對思政教學產生完全不同的看法,認識到思政教學的重要性。
3.使用案例分析,讓課堂清晰明了
想要在大學思政教學中打造出活躍課堂,教師也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將一切理論變得真實可觸摸,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思政這門課堂的教學目的在于學生積極的心靈塑造,這就使得它的知識理論顯得有些虛幻和抽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并沒有重視這個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對這些理論沒有足夠真切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將理論和實際事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實感。比如,在“扣好人生的扣子”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如果單純地將理論,學生難免會弄不清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扣子”。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們最為常見的實際現(xiàn)象出發(fā)來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向學生們舉一些因為一念差錯犯下錯誤的例子,像是宿舍矛盾、師生矛盾等等,讓學生們認識到規(guī)范自我就是從一件件習以為常的小事開始的。這樣一來,學生對這個道理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大學思政教學中打造出活躍課堂,首先要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其次要將課本理論與社會熱點聯(lián)系起來,吸引學生注意;最后還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用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引導學生明確思
政教育的重點內容。從而強化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與應用,真正解決思政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質量,為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素華.合作性學習策略在大學思政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S1:159-161.
[2]關麗娜.干預性研究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從語篇寫作策略訓練到整體寫作策略訓練[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12:50-52+56.
[3]韓立敏.基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性教學策略在基因工程課程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15,04:110-113.
[4]于肇賢.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S1:98-100.
[5]陳雯.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方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50-52.
[6]張耀天,周青山.沖擊與融合:大學思政教學“智能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能力重建之思[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9(03):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