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MOOC的出現(xiàn)給學習者帶來了福音與挑戰(zhàn),隨著MOOC的演變與推進,用戶量逐漸增多,但許多學生往往堅持不到課程結束,出現(xiàn)大量用戶流失問題,MOOC中學習者的參與度受到廣泛關注?;诔霈F(xiàn)于MOOC中的“高輟學率”和“低完成率”現(xiàn)象,保障和提升MOOC教育質量是現(xiàn)階段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對學習者參與MOOC的動機和面臨的挑戰(zhàn)進行梳理,并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MOOC;學習者;參與度
[作者簡介]陳紫欣(1996—),女,湖北孝感人,浙江工業(yè)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2017級教育技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G4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7-0289-02[收稿日期] 2020-02-29
一、引言
2012年大規(guī)模開放網(wǎng)絡課程(MOOC)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在中國掀起了一陣熱潮。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國內頂尖大學積極建設各具特色的慕課課程。隨后很多高校積極建設校本課程,目前慕課平臺上面的課程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5000,其中有些單門課程的學習人數(shù)累計超過100萬。MOOC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大規(guī)模、開放性、在線的特點為學習帶來了便利,同時也促進了教育公平。給了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學習優(yōu)質課程的機會。在線學習從最開始的不被認可,逐步被部分學者接受,到現(xiàn)在被絕大部分的學者接受。目前,幾乎全國學生都在在線學習。MOOC是以大規(guī)模網(wǎng)絡公開課為核心,使用MOOC進行學習的,主要是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MOOC的教育市場逐漸擴大,使用人群逐年增多,越來越受全國各地大學生的歡迎。但是近幾年,我們發(fā)現(xiàn)在MOOC教學中存在很高的輟學率,學生能夠完成課程的比例不足10%[1]。學習參與度反映了學習者的持續(xù)學習效果,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诖?,本文對MOOC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了深入分析。
二、MOOC中的學習者參與動機與參與模式
學習者參與MOOC的動機是由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構成。具體而言,其學習動機主要包括以下三類:①個人需求:學習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興趣需求或者成長需求等。學習者對課程內容感興趣、課程對學習者實現(xiàn)個人提升有幫助等,而選擇加入MOOC的學習。通過在線平臺課程的學習,可以系統(tǒng)性的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或職業(yè)技能,以提高收入,獲取成就。Hew和Cheung對20多篇文章進行了元分析并發(fā)現(xiàn),完成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程課程方面的“個人挑戰(zhàn)”和“對MOOC的好奇心”是選擇課程的主要動機[2]。Zheng等人對MOOC的學習群體進行了訪談,受訪者大部分出于對課程的興趣,學習該課程可以使他們有機會獲得一直感興趣但沒機會接觸的寶貴教育資源[3]。②教育福利:這主要是指免費獲得學術成果和取得證書。與傳統(tǒng)的線下在教室里面學習相比,在線MOOC學習更加的便利,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學習,時間跟空間相對自由。同時在線學習的費用比傳統(tǒng)學習的費用低。Breslow等人調查了來自194個國家的7000多名報名參加“電路與電子”MOOC課程的學習者動機,他們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參與者入學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將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少部分群體是為了獲得學分和資格認證的證書。黎小妮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參與MOOC學習的主要原因是“拓寬知識面”和“獲取優(yōu)質教育資源”,研究生傾向于將MOOC作為“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而本科生則主要根據(jù)課程學習任務需要進行網(wǎng)絡學習。③職業(yè)發(fā)展:我們生活在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學校線下的教育不足以滿足學生工作之后需要的知識儲備,我們需要持續(xù)不斷的學習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職業(yè)發(fā)展主要是指在終身學習的社會大背景下,更好的對接就業(yè)需求。Dillahunt等人調查了四百多名MOOC的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提高就業(yè)能力是許多學習者選擇MOOC的主要原因[4]。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將MOOC學習參與模式分為旁聽型、完成型、脫離型和體驗型[5]。李爽等人通過Moodle平臺日志數(shù)據(jù),對學習者在線學習產(chǎn)生的行為序列和行為轉換模式進行聚類分析,歸納出了學習者的五種參與模式:①低投入式,往往瀏覽內容之后嘗試做幾道題目就離開,對于成績跟結果并不重視;②淺層次投入式,他們在瀏覽內容后會嘗試繼續(xù)答題,但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會完成試題并提交;③績效投入式,瀏覽內容后做習題,并進行測試,通過測評來提高教學效果;④循序漸進式,傾向于在測試活動之前瀏覽相關課程內容,重視在線活動;⑤隨機參與式,學生參與度高,隨機性大,穩(wěn)定性差。
學習者動機對學習參與度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方面:①學習動機決定是否參與,學習者參加課程學習主要遵循他們內在的目標和興趣,受到目標的驅使,內在動機和自主性是主要的動機結構,缺乏內在動機則極可能會導致中途輟學[6]。②學習動機決定參與程度,在Halasek等人的研究中,動機低的學習者,傾向于瀏覽課程內容,沒有完成課程作業(yè)的意愿[7]。完成課程作業(yè)和選擇個性化學習資源的學生則顯示出更高的晉升動機。在高學習動機的激勵下,學生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到MOOC的學習中,容易獲得較高的滿意度,降低中途輟學的可能性[8]。
三、MOOC中學習者面臨的挑戰(zhàn)與啟示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學習目標的不同、學習體驗的感知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參與度[9]。MOOC學習過程需要靠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過程以學生的自愿為前提,如果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覺得課程較難或者課程不符合自己的預期,不想持續(xù)學習,可以自動選擇退出課程。退出課程的學習,并不會給學習者帶來不良影響,MOOC具有很高的自主性。MOOC中學習者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三個方面:①學習動機難以激發(fā)和維持。對于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習者,如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參與度、降低其中途輟學率是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②學習能力參差不齊。MOOC并沒有針對入學者建立考核機制,一些學習者缺乏必備的技能,比如查詢課程信息、進行師生互動等,會給其學習過程造成阻礙,降低其自我效能感。鄭勤華等人的研究表明,僅有20.4%的學習者會制定學習計劃[10]。③缺乏教學監(jiān)督。MOOC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自主自覺學習,并未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設置教學監(jiān)督,如學生遇到困難,自我效能感下降,則會導致學習中斷。
對教學的啟示主要分為三個方面:①對教學干預的啟示。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習偏好進行分類,為不同學習群體提供差異化的互動學習材料和實時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②對學業(yè)成就衡量的啟示。MOOC的參與應該以一種更符合參與者意圖的方式進行概念化,選擇更加多元的評價指標。③對教學質量評價的啟示。未來對于MOOC在線學習,應該多考慮課程質量、平臺質量、支持服務等的影響。
四、結語
MOOC在穩(wěn)步發(fā)展的同時,其學習者參與度的問題卻逐漸擴大,本文就MOOC中的學生參與動機和參與模式進行討論,并給出了相關啟示,希望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侃,周雅倩,丁妍,等.在線視頻學習投入的研究—MOOCs視頻特征和學生跳轉行為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 2016(04):35-42.
[2]程璐楠,韓錫斌,程建鋼.MOOC平臺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其影響[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02):58-66.
[3]Hew,Keh Foon,Cheung,Wing Sum.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4,(12):45-58.
[4]黎小妮.高校圖書館開展MOOC學習支持服務的方法與實施路徑—基于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生對MOOC認知和參與程度的調查[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05):47-56.
[5]Noga Magen-Nagar,Lizi Cohen.Learning Strategies as a Mediator for Motivation an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among Students Who Study in MOOCs[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17,22(3):1271-1290.
[6]徐振國,張冠文,石林,安晶.MOOC學習者輟學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09):100-106.
[7]Huang Liqiang,Zhang Jie,Liu Yuan.Antecedents of student MOOC Revisit Intention:Moderation effect of course Difficul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7,37(2): 84-91.
[8]范逸洲,劉敏,歐洋嘉煜,等.MOOC中學習者流失問題的預測分析—基于24篇中英文文獻的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8(04):5-14+79.
[9]于娜麗,趙映川.大學生慕課感知質量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學習動機的中介作用[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8 (01):113-124.
[10]李曼麗,徐舜平,孫夢嫽.MOOC學習者課程學習行為分析—以“電路原理”課程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02): 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