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藝先,藍燚鋒,姚兆基,馮釗贊,區(qū)瑞柳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第六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廣東 佛山 528248)
小兒肺炎為兒科發(fā)生率較高的一類疾病,因小兒抵抗力較差,機體器官發(fā)育不全,故而易發(fā)病。肺炎病原體常見類型為支原體、病毒及細菌這三大類,無論哪種只要小兒感染均會明顯影響肺部與身體健康,且不同類型治療方式與預后也存在較大差異。大量研究表明[1-2]盡早診斷與鑒別肺炎感染類型可增強治療效果與改善預后。當前臨床診斷肺炎主要采取微生物檢測法,但抗生素會干擾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且陽性率較低;病毒支原體血清學檢查亦為常用診斷方法,但耗時較長,無法有效控制病情。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PCT、CRP 檢測以診斷感染性肺炎類型,研究稱[3]其可準確鑒別感染原因并對病情發(fā)展程度予以判斷。其中PCT 隸屬于蛋白質,機體感染真菌或細菌時其水平便會提高,可作為細菌感染主要診斷指標。CRP 屬于急性時相蛋白,組織損傷或細菌感染時水平會提高,亦可用于診斷感染性疾病?,F(xiàn)選取感染性肺炎患兒92 例與健康小兒30 例作為研究對象,詳述血清PCT 與CRP 的診斷效果。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我院兒科2018 年5 月至2019年5 月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兒92 例,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依據(jù)感染類型分組,其中病毒性肺炎30 例,細菌性肺炎28 例,支原體肺炎34 例。病毒性肺炎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為7個月至8 歲,平均(3.5±1.0)歲;病程2~8d,平均(4.1±1.2)d。細菌性肺炎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齡為6 個月至9 歲,平均(3.9±1.2)歲;病程2~7d,平均(3.9±1.0)d;支原體肺炎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齡為8 個月至7 歲,平均(3.8±1.0)歲;病程2~10d,平均(4.3±1.4)d。另選取同期于我院體檢的健康小兒30 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齡為6 個月至10 歲,平均(4.0±1.3)歲。4 組小兒性別、年齡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均衡性。
檢測CRP:抽取4 組對象晨起空腹2mL 靜脈血,制備血清后上機于2h 內檢測完畢,離心速度為2000r/min,檢測方法使用使用美國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儀免疫透射比濁法,操作需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步驟,陽性判定標準為>3mg/L。
檢測PCT:抽取4 組對象晨起空腹3mL 靜脈血,在真空采集管中放置,離心處理于1h 內,離心速度為3500r/min,耗時10min。檢測應用羅氏電化學發(fā)光儀與配套試劑,操作同樣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開展,陽性判定標準為≥0.05ng/mL。
應用軟件SPSS 21.0 統(tǒng)計學處理上述數(shù)據(jù),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開展組間比較;用標準差()以及均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開展組間比較,若P<0.05 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RP 與PCT 水平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組,兩兩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3 組CRP、PCT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4 組CRP、PCT 檢測水平比較()
表1 4 組CRP、PCT 檢測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支原體肺炎組比較bP<0.05,與病毒性肺炎組比較cP<0.05。
3 組CRP 與PCT 陽性率兩兩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3 組肺炎PCT、CRP 陽性率比較[n(%)]
小兒肺炎為兒科常見疾病,若未及時有效治療會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對小兒身體健康及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盡早診斷與鑒別小兒肺炎感染類型有利于盡早指導治療及改善預后。CRP 為當前常用指標,其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組織有炎癥產(chǎn)生時巨噬細胞會將白細胞介素釋放出來并刺激肝細胞生成將CRP 合成,資料稱[4]機體遭受細菌感染時CRP 陽性率約為82.76%,本組細菌性肺炎CRP 陽性率為82.1%,與其相近。且患者年齡、性別、妊娠及貧血等因素不會對CRP 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因此有較高的可靠度,被廣泛應用于臨床。CRP 水平升高提示細菌感染可為臨床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導,但特異性卻較低。再加之藥敏試驗與細菌培養(yǎng)耗時較長,基層醫(yī)院因技術問題難以將細菌感染及時找出,因此臨床需要尋找一種準確、快速的炎癥標志物。
PCT 為降鈣素前肽物質,不具備激素活性,明確關聯(lián)于感染所致的膿毒癥或炎性反應綜合征等嚴重程度及預后[5],當前臨床已廣泛認可其診斷價值。正常生理條件下甲狀腺C 細胞會將極少數(shù)PCT 生成,因此健康人群水平極低,但一旦機體遭受細菌感染甲狀腺以外的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與組織均會生成PCT。研究稱[6]細菌感染4 h 后PCT 會逐漸上升,峰值出現(xiàn)于6~8h,且24 h 后仍有較高水平。一般情況下PCT 難以被降解,進入血液難度大,故而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PCT 陽性時提示有極大可能是細菌感染,若為病毒感染PCT 僅輕微上升或無明顯變化[7],因此該指標準確度非常高,便于臨床準確鑒別診斷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同時還可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規(guī)避濫用抗生素現(xiàn)象。細菌性肺炎PCT 水平>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組,兩兩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3 組PCT 也明顯高于對照組(0.07±0.01)ng/mL,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細菌性肺炎組PCT 陽性率為92.9%,支原體肺炎76.5%,病毒性肺炎組僅20.0%,兩兩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檢測PCT 與CRP 有利于鑒別診斷小兒感染性肺炎類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