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知識經濟和不斷提高的職業(yè)要求,英語學習越來越呈現終身教育的特征。如何實現個性化、協作式、持續(xù)性學習一直是英語教育中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SPOC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日益凸顯。探索并借鑒SPOC的優(yōu)勢,探索構建英語自適應式學習模式,是對移動互聯網技術助力外語教學、實現個性化、自適應式終身學習的新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英語學習;自適應;SPOC;終身教育
引言
泛在計算與社會軟件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學習范式?!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和2016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中都凸顯了個性化學習的要求。當前移動語言學習研究已發(fā)展成為獨立于傳統語言學習及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的研究領域。然而,從英語移動學習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在正式學習方面,英語移動教學仍以提供大量的數字學習資源、課件內容、試題庫等資源庫的方式存在,僅僅把傳統教材變成數字化產品,忽視語言學習的社會交互功能、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和自適應學習的關注。(2)在非正式學習方面,基于Android和ISO系統的英語應用程序APPs 資源豐富,但是很多學生缺乏搜尋資源的方法和移動學習的策略。(3)在移動學習效果方面,近年來出現很多英語移動學習的實踐,但關注深度學習、知識生成的卻很少。英語移動學習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是如何確保學習高度情境化、個性化、協作式,實現持續(xù)學習甚至終身學習??梢?,如何幫助學習者個人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其自身的知識及技能是移動學習研究領域亟須關注點;如何將語言學習理論與移動技術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和開發(fā)基于移動學習環(huán)境的具有個性化特點、滿足學習者個人學習需求的自適應學習模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相關終身教育和在線教育的理論,窺探并挖掘SPOC的教育價值,以期為語言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及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研究提供一些啟示。
一、終身教育理論
20世紀60年代,法國教育學家保羅·朗格朗提出了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理論。保羅認為:終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個具體的實體,而是泛指某種思想或原則,或者說是指某種一系列的關心與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與個人及社會生活全體的教育的總和。他提倡建立一個新的一體化教育體系,教育應當貫穿于人的一生、聯結個人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保羅·朗格朗對終身教育理論的闡述和積極倡導,在世界各國和各領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得到了積極踐行,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指導方針。這一理論是對教育理論的豐富與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終身教育理論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它將人一生所受的各種教育綜合為兩個維度:縱向視角和橫向視角??v向視角指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校內教育總和;橫向視角指社會成員所受到的來自社會、家庭等各個領域的不同形式的教育總和。這種新的教育詮釋,使教育突破了校園的物理局限,拓展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彰顯了各種類型教育的整體性、融合性,是完善教育體系的理論支撐。
80年代初,終身教育思想傳入我國,并在教育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終身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學習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順應終身教育發(fā)展趨勢,不斷推進英語教學改革,其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備受關注的改革目標之一,它對終身教育的實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F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更有助于踐行終身教育理念,其終身性、全民性、廣泛性的特點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得到完美彰顯。
二、SPOC在大學英語自適應學習中的價值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OOC 實驗室的課程主任 Armando Fox 教授于2013年首次提出,被認為是“后MOOCs”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在線學習新形式。這種小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有參與準入條件(往往只針對本校學生),是MOOC本土化的一種學習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MOOC無法與現有課程的教學對象、課程目標、難度和學生已有知識積累相匹配的問題。SPOC可以有助實現傳統的在線學習從“自主學習”轉向“自適應學習”,它的價值不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提供個性化的自適應網絡課程
SPOC以先進的學習平臺為支撐,將以MOOCs為代表的世界一流的優(yōu)質資源和校本課程相結合,豐富的課程資源開放共享給本校學生,學習者可以隨時進行學習、協作和交流。例如,僅在“MOOC學院”平臺上與英語學習相關的由國內外知名高校開設的MOOC課程就多達200多門,內容涉及語言的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英美文化、英美文學、商務英語、語言學等各個方面。不同語言水平和層次的英語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在 MOOCs 平臺上實現大學英語個性化學習。而且這些課程是全英語授課,課程講授者絕大多數以英語為母語。豐富的課程資源為英語學習提供了極大便利和真實的課堂語言環(huán)境。同時,SPOC課程體系建立在大量的信息收集基礎之上,包括學習者的學習目標、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多元智能、學習風格等,對課程內容進行個性化設計,為學生的個人學習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
2.賦予線上線下循環(huán)互促的學習體驗,建構個性化的學習路徑
SPOC教學的顯著特征是要求入學條件、限定學生人數、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這些使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具體而言,SPOC環(huán)境下的翻轉課堂為學習者提供線上線下雙向的學習體驗:在學習平臺上學生根據資源個性化推薦開展學習;教師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跟蹤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習風格和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習者的情感需求、認知能力、思辨能力等,調整學習策略,開展個性化教學??梢姡诋斍暗拇髮W英語課程教學中,借助SPOC平臺,可以有效改變大學英語大班授課中長期存在的“一刀切”現狀(即以同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要求以及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嚴重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風格和認知能力,呈現出人性化、個性化的特征。
3.成立學習共同體,生成個性化的協作知識
SPOC應用下的翻轉課堂,學習者可以根據教師和系統的推薦,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和相應的學習內容,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成立學習共同體。這不僅給師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互動交流的渠道和機會,同時師生、生生之間的充分交互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認識問題,實現知識內化。SPOC在線討論區(qū)作為網上學習共同體的載體,其典型活動是協作知識的構建,協作知識構建作為協作式學習的重要構成部分,屬于能引發(fā)學習者高級思考的在線社會學習行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供外語使用者進行跨語言交際是其重要的社會屬性之一,因此英語學習是需要與外界互動的體驗過程,在不斷地交互中,幫助學習者掌握英語會話交際這種綜合技能?;诖隧棿髮W英語教學目標,在線協作知識的構建,須學習者廣泛參與、高效交流。
4.關注知識生成,促成多維度交融的深度學習
SPOC 的教學理念中蘊含著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強調知識的建構和生成。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協作學習、個性化學習和深度學習。
為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中的深度學習,Garrison在2011年提出了社區(qū)探究理論(Community of Inquiry)。根據探究社區(qū)框架的理念,深入有效的在線學習要符合三個維度上的條件:認知存在(cognitive presence)、教學存在(teaching presence) 和社會存在 (social presence),學習在社區(qū)中的發(fā)生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認知存在是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指學習者在虛擬學習社區(qū)通過持續(xù)的交流和反思構建意義的程度;教學存在包括設計和管理、促進對話和直接指導三個子類別,是指對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和社會過程的設計,改進和指導,以實現其具有個人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學習成果;社會存在包括情感表達、開放交流與小組凝聚力等三個子類目,是指學生通過使用探究社區(qū)中的交流媒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表達自己的能力,即表達完整個性的能力。在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這三種存在相互作用,支持協作學習和批判反思對話,從而實現深度有意義的混合學習。
結語
當前,學生的各種數字化學習資源豐富:社會媒體(如博客、微博、微信、維基百科、APPs等)、傳統學習管理系統(如Blackboard、Moodle)以及開放學習環(huán)境(如MOOCs)等都極大地便利了語言學習,有助于外語的可持續(xù)性、終身學習。針對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如何綜合移動互聯網技術發(fā)展的各項優(yōu)勢,助力外語教學與學習,是大數據時代外語教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基于外語有效學習的特征運用SPOC平臺,將個性化自適應學習研究引入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服務范疇,將有助于大學英語課程個性化設計、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但SPOC理念下的自適應技術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需要更多的模型設計與課程實踐。
參考文獻
[1]曹超.利用Podcasting技術構建英語聽說移動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9):99-103.
[2]Lengrand,Paul.AnIntroductiontoLifelongEducation[M].1st.Ed.Paris:UNECO,1970:6.
[3]羅九同,孫夢,顧小清.混合學習視角下MOOC的創(chuàng)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4(7)?:18-25.
[4]羅建婷.MOOCS在大學英語自適應學習中的價值研究[J]. 外國語文,2017(1):154-157.
作者簡介
沈萍(1981.10—)女,浙江湖州人,漢族,研究生,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外語教育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