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丑龍
摘 要:本文筆者對接納與承諾療法(ACT)的理論文獻、療法發(fā)展背景及理論基礎進行介紹分析,對以ACT為基礎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進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礎上對ACT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我國應用策略和未來發(fā)展前景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接納與承諾療法;心理病理模型;治療模式;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行為治療截止目前一共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以及以語境主義為導向的認知行為治療三個發(fā)展階段。以語境主義為導向的認知行為治療是對既往認知行為治療的拓展,融合了多種觀念和治療技術,提升了治療的精準度和科學性。接納與承諾療法(ACT)在以語境主義為導向的認知行為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語言、認知的理論框架以及功能性語境為基礎的行為治療方法,本文筆者通過網(wǎng)絡及大數(shù)據(jù)庫找到了ACT的相關文獻,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以期對ACT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進行深入探究,就其應用范疇展開論述,為ACT的運用發(fā)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1 ACT發(fā)展的背景和理論基礎
ACT,又被稱為語境認知行為療法,是最新的認知行為療法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其以RFT為理論基礎,以功能性語境主義為哲學背景。
功能性語境主義屬于現(xiàn)代科學哲學流派,有機融合了語境主義和實用主義。語境主義認為心理事件是個體在具體情境下作用的產(chǎn)物,因而,以語境主義為基礎的行為療法在分析心理事件的過程中,是不斷進行心理事件和具體情境互動預測來保證分析的準確性的。ACT也是將心理事件看成兩者的互動,這樣一來,即使是異常形式的心理事件,想換治療人員也能欣然接受結果,因為其關注的重點在兩者的相互作用。
RFT是對人類語言和認知基礎研究的功能性語境模式,它認為語言是人類進化的產(chǎn)物,存在于人的內在和外在表現(xiàn)中,想要了解人類行為,必須通過了解人類的語言和認知能力。人們在進行語言和認知學習過程中具有相互推衍性、聯(lián)合推衍性以及關系框架三個主要特征。因為一件事具有某種功能后,與該事件相關的其他事件的功能性也會發(fā)生改變,因而,RFT與ACT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其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實踐中。而兩者的相關性也在實證研究中被不斷驗證。
2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心理病理模型
ACT用六邊形直觀的表示人類心理病理模型,其中六邊形的中心為心理病理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僵化,而每個角代表人類一個心理問題。從ACT構建的心理病理模型來說,造成人類痛苦的心理病理的六大過程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的,它們會對同一心理問題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這一看法打破了傳統(tǒng)心理問題研究模式。ACT認為,人類心理問題主要是因為自身語言和認知與特定情境和事件相同作用而產(chǎn)生的經(jīng)驗性回避和認知融合,使其沉迷于概念性的自我,失去真實體驗感和原本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做出無意義的選擇。心理病理模型主要包含經(jīng)驗性回避、不動或沖動持續(xù)回避、認知融合、概念化過去與恐懼化未來的主導、依賴于概念化自我、缺乏明確價值觀等多方面內容。
3接納與承諾療法的治療模式
在六邊形心理病理模型建立的基礎上,ACT將提升心理靈活性作為最終目標。所謂提升心理靈活性就是不斷提升人感受此時此刻情境的能力,從而使其不斷改變行為以實現(xiàn)既定價值觀目標的做法。而ACT的六大核心治療過程可以有效提升心理靈活性,使患者有效規(guī)避心理病理癥狀,獲得積極的心理技能。
ACT的六大核心治療過程包括接納、認知解離、體驗當下、以自我為背景的覺察、價值觀以及承諾的行為等內容。其中接納是讓人直面痛苦的經(jīng)歷和感受,并將其作為客體進行觀察,用容納的態(tài)度去看待它;認知解離是讓人從自我意識中分離出來,對自身的思想活動進行客觀研究;體驗當下是引導人有意識的留意和接受當下所處的情境和心理活動;以自我為背景的覺察可以讓人解離認知,將關注點更多放在自身真實經(jīng)驗上;價值觀是由語言建構的,代表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向;承諾的行為則要求人要根據(jù)自身的價值觀不斷改變行為,通過行為的改變創(chuàng)造出符合自身價值觀的生活。
在運用ACT進行治療的實踐過程中,相關治療人員可以不拘束于具體的治療形式,直接從任何一個核心過程開展工作。ACT的六大核心治療過程可以劃分為開放的(適用于接納和認知解離)、中心化的(適應于體驗當下和以自我為背景的覺察)以及投入的(適用于價值觀和承諾行為)三種對應風格,以及正念與接納過程、承諾與行為改變過程兩大基本過程,接納與承諾療法名字的由來是因為ACT將兩大基本過程有機融合在了一起。
4接納與承諾療法未來研究展望
現(xiàn)今,ACT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各個人群的各個身心系列疾病的治療中,例如抑郁癥、精神障礙癥、焦躁癥、癲癇癥等病人的管理等,國內相關研究部門各機構也總結了ACT的實證研究成果??墒茿CT從實際上來看,是理論與實際、基礎與應用完美整合的產(chǎn)物,是語境行為科學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同時融合了佛教等體現(xiàn)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具有中國特色,如果加大研究和開發(fā)的力度,能夠擴大在我國的應用范圍,更大程度發(fā)揮ACT的應用價值。因而,相關的研究者應該在ACT基礎上加大實證研究的力度,研究和開發(fā)出更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綜合治療方法,使治療方法科學性更強、效用更大。
參考文獻
[1]胡知仲,胡茂榮.非自殺性自傷與接納承諾療法的多維解析[J].醫(yī)學與哲學,2020,41(05):48-51+56.
[2]張婍,王淑娟,祝卓宏.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05):377-381.
[3]黃明明.接納承諾療法[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04):44-48.
[4]李煒.接納與承諾療法及其在高校心理咨詢中應用的研究[A].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xié)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xié)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4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