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為了更好地抓實教師發(fā)展工作,學校在“成就不一樣的你”辦學使命引領下,秉承“構建‘共同體、提升‘專業(yè)力”的核心理念,堅持“研究、擔當、協(xié)作”的教師文化,構建“學·研·享·論·進”一體的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立教師學習型組織,助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教師自我超越。
一、共學習,多元途徑積淀底蘊
教師通過假期推薦書目學習、專家講座培訓學習、外出參觀訪問學習等方式,關注學術發(fā)展、學科現(xiàn)狀,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yǎng)和水平。讀書交流活動已經成為學校每個學期校本研修的必修課。每學期期末校長給全體教師推薦書單,供教師自主選擇閱讀,開學第一天分組召開主題讀書會。學校為教師搭建線上讀書交流的平臺,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影響,豐厚教師底蘊。學校每個學期都有計劃地聘請在教育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來校作講座,分享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心得,和學校教師共同研討教育教學,互相交流,以促提升。學校大力組織開展各類教師通識培訓和專業(yè)培訓,切實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能力。學校還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時間,有計劃地派遣骨干教師到國際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和全國各地參加培訓、交流和學習。
二、共研究,聚焦痛點解決問題
學校要求教師要用研究的視角去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嘗試“小課題”引領研究、“工作室”助力研究、“大教研”貫通研究等方式,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專業(yè)能力?!靶≌n題”研究從細節(jié)入手,對問題的實質進行深入研究,學校鼓勵教師找到真正存在的問題,努力解決教研中的實際問題,“小課題”研究真正助推教師專業(yè)成長。在課題的引領下,學校還聘請各領域專家到學校進行具體指導,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平臺。學校分別成立語文、數(shù)學、英語、音樂、班主任五個專家工作室,專家每月到校指導一次。在教師個人研究和專家工作室指導的基礎上,學校還組織同學科的大教研組活動,針對共性問題進行研討。以不同層面教師團隊深度的整體研究為基石,促使年級、個體的研究不斷深入,并落實在課堂中,貫通于各個年級,做到不落下團隊中的任何成員??缒昙墶⒖鐚W段的團隊教研為教師整體把握課程,深度研究學生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共分享,搭建平臺交流智慧
為了激勵教師思考有效的教學策略,梳理教學成果,學校搭建不同經驗交流分享平臺,以凸顯教師教學智慧。通過對日常工作中典型事件的分析、歸類,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從日常教育教學行為中,整理和歸納出一些規(guī)律性、科學性的結論。學校研究制定了《教師教育教學故事分享制度》,每個月以年級組、學科組為單位,開展“雙一好老師”教育教學故事分享活動。在故事寫作過程中,教師能夠有效地反思教學行為,從教學片段中提取有意義的思想,深入地理解和改進,以此形成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快速的反應能力,提高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深刻內涵、獨特思考的教師需要機會來分享,需要平臺來展現(xiàn)?!敖處煂W術講壇”逐漸成為學校幫助教師特色發(fā)展、形成個人教育教學風格的新平臺。為了將教師論壇的成果固化,學校每個學期出版一期成果匯編,取名為“榆·悅”。之所以要取“榆·悅”這個名字,源于以下三點思考:一是“榆”字取自學校校名,榆樹之“榆”,又與愉悅之“愉”諧音?!皭偂弊秩∽杂鋹偂⑾矏傊皭偂?。二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坝堋痹诖舜笜淠荆蛛[指學生。樹木茁壯生長,種樹人是愉悅的;學生茁壯成長,教師也是喜悅的。三是意在激勵全體教師緊密圍繞學生的成長特點和需求展開研究,及時梳理提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成果,將寶貴的經驗聚沙成塔、聚少成多。
四、共論辯,觀點碰撞深化思考
學校每學期開展教師主題論壇、黨員骨干期末懇談及“思·智”杯教師論文評選等活動,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主題論壇活動,讓教師圍繞主題,開展研究、梳理成果,論壇上匯報展示,提高了教師實踐與反思能力。每次教師論壇有四個分論壇,每個論壇推薦1人或多人在主論壇發(fā)言,每次論壇發(fā)言可達到8人次左右,8次論壇下來就可以有60多人次作專題發(fā)言,占到教師總人數(shù)的81%左右。黨員、骨干教師懇談會,教師們可以圍繞著校園環(huán)境、學校社團、教學常規(guī)、發(fā)展變化等方面進行交流分享。為了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和研究能力,學校每年邀請中國教育學會、北京市海淀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到校,為教師撰寫的教育科研論文進行指導。專家“一對一”對教師的論文提出有針對性的、便于修改的意見。學?!坝洹北處熃虒W技能展評活動已經開展三屆,通過課堂教學展評課帶動全體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不斷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教師,提升課堂執(zhí)教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開展“基本功夯實”工程,組織教師開展“三筆一話”技能比賽,促使教師自覺學習、磨煉內功、提升品位。
五、共進步,創(chuàng)新機制凝聚文化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還應該強化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建立“雙促雙優(yōu)”師帶徒共進、“雙培養(yǎng)”黨群共進、“雙輪驅動”激勵溝通共進機制,鼓勵教師樹立更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教師到重要崗位進行鍛煉。學校“雙促雙優(yōu)”教師培養(yǎng)工程旨在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幫助青年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半p促雙優(yōu)”教師培養(yǎng)工程師徒要共同做到“四個一”,共讀一本書,共同撰寫一篇讀書筆記,共研一節(jié)課,共同進行一次課后反思。隨著青年教師隊伍不斷擴大,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已成為學校黨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高度重視“雙培養(yǎng)”工作,注重把黨員培養(yǎng)成骨干,把骨干培養(yǎng)成黨員。黨員教師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為身邊的黨員和群眾樹立了榜樣?!半p輪驅動”一方面是指魅力、榜樣教師和團隊的評選激勵機制,另一方面是沙龍、節(jié)慶活動的聯(lián)系溝通。學校組織開展月度“魅力教師”“魅力團隊”“魅力黨員”,學期“實干標兵”和“年度榜樣教師”的評選活動,樹立正確的導向,引導黨員教師在課程改革、社團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等方面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彰顯優(yōu)秀教師和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qū)雙榆樹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