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行8月6日發(fā)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guī)模合理增長,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jié),處理好穩(wěn)增長、保就業(yè)、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系,實現(xiàn)穩(wěn)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綜合運用并創(chuàng)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發(fā)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è)渡過難關、平穩(wěn)發(fā)展。
中信證券:從本次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的思路來看,我們認為央行對整體經濟的恢復狀況基本合意,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更注重“精準導向”,從行動上,若無外部壓力的明顯沖擊,則將大體進入“觀察期”。需要注意的是,“寬信用”的取向應不會發(fā)生逆轉,在強調“加強與財政部門有機協(xié)同”的表述下,預計社融仍將延續(xù)較快增長,以進一步體現(xiàn)“寬信用”。
中金公司:報告專欄2指出,LPR改革有效地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近期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貨幣政策向存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也得到提高。我們預計,存款基準利率對于貨幣政策的重要性降低,未來調整存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下降。央行認為,2季度GDP明顯好于預期,經濟已由第一季度疫情帶來的“供需沖擊”演進為第二季度的“供給快速恢復、需求逐步改善”,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回到潛在增長水平。同時,國際疫情仍處于較長的高峰平臺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抬頭、部分國家間經貿摩擦日益深化,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較大。通脹方面,央行認為,物價漲幅總體下行,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但近期汛情可能給農產品生產運輸造成一些影響,發(fā)達經濟體貨幣供應量快速攀升未來可能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全球疫情演進及防控措施對供應鏈、產業(yè)鏈的沖擊有不確定性,仍需對各種因素可能導致的短期物價擾動保持密切關注。
興業(yè)證券:本次貨幣政策報告也體現(xiàn)出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尤其是本次報告再次強調低利率的負面作用,提及4月發(fā)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外溢壓低了我國貨幣市場利率,而當前為“回歸理性”,并在專欄4中再次強調低利率的負面影響;對房地產定力增強,延續(xù)“房住不炒”表述但加了“牢牢”二字。本輪貨幣政策在抗疫過程中,寬松的節(jié)奏和力度把握適度,既然前期沒有大放,貨幣政策轉向常軌過程中也就談不上大收,而是“綜合運用并創(chuàng)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合理充裕,發(fā)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提高直達性”。值得注意的是,加大貸款支持小微的同時,風險治理也提上日程。
2020年7月以美元計的中國出口同比7.2%(前值0.5%),進口同比-1.4%(前值2.7%),出口進一步改善且高于市場預期。出口再超預期,主要由海外復工帶動。隨著海外逐漸復工,存量訂單集中交付,新增出口訂單也邊際改善:7月PMI中新出口訂單為48.4(前值42.6)。但是未來出口隱憂仍存。首先,疫情仍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一定擾動:7月進料加工貿易進口再次下滑,同比-8.5%(前值-0.9%)。其次,防疫物資出口逐漸回落。7月兩大類防疫物資對總出口的貢獻為2.5個百分點,較6月的3.4個百分點進一步下降。最后,全球經濟恢復難以一蹴而就,未來或仍有波折。雖然全球經濟逐漸從疫情中走出的大方向是確定的,但是短期或仍有波折,歐美第二波疫情使得近期的經濟恢復進入瓶頸期,這將會壓制未來中國出口反彈的高度?!怨獯笞C券宏觀經濟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