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子
老祖宗千百年一代代傳下來的話,有不少至理名言,我認為“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家里的“大兒子”,在我懂事之后,父親就跟我多次講“好男不吃分家飯”的道理。俗話說,“樹大分杈,兒大分家”。一家若有幾個兒子,兒子長大成家立業(yè)之后,一般就要分家各自生活。分家,就要分家產(chǎn)。好男兒不在乎、不依靠分家得到的家產(chǎn)。
待我長大成人,漸漸明白了父親講這番話的道理:作為男子漢,不要靠父母留下的財產(chǎn),要靠自己發(fā)憤圖強、自創(chuàng)家業(yè)。就算父母給你留下金山銀山,如果自己不努力、不干事,坐吃山空,那又能維持幾時!我算不得“好男兒”,但我踐行了老祖宗傳下來的話。父親去世,弟弟妹妹非要我拿點東西作紀(jì)念,我拿了一雙父親穿過的舊膠鞋。不僅是我,我們那代人大多都是這樣做的。
如今世道雖然變了,可對于父母留下的家產(chǎn),仍然有人很大度。我有一個鄰居,老兩口住著一套不小的房子,大兒子已成家另過,小兒子跟父母住在一起。老爺子去世后,大兒子鄭重地對母親說:我已經(jīng)有住房了,這套房子就留給弟弟吧。我聞知此事,由衷地欽佩這位大兒子。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情形。有一位老者,夫人已經(jīng)去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者病重住院,病危時,醫(yī)生在這邊搶救,幾個孩子在那邊因為分配遺產(chǎn)的事情而吵鬧。幾人爭吵了一陣,一個兒子說:“告訴醫(yī)生別搶救了,搶救也多活不了幾天,白花錢!”原來,搶救老者有一部分自費,花錢越多他們可分的遺產(chǎn)就越少了!嗚呼!這幫兒女把老人的錢財看得比老人的命還重,可悲呀!
有一戶人家,老夫妻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一兒一女。兒女長大成人,兒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女兒嫁了人做了母親。兒子的日子比較富裕,女兒家困難些。老先生病危之時把老伴、孩子叫到身邊說:女兒家家境不好,生活艱難;兒子有房有車、收入比較高,日子好過。他死之后,有限的存款給女兒。當(dāng)時,老伴、兩個孩子都表示同意老先生的安排。
老先生去世后,老太太準(zhǔn)備執(zhí)行老先生的遺囑把存款交給女兒。這時,兒子不干了:都是子女,老父親的遺產(chǎn)為什么沒有我的份?老太太道:“你父親有交代的?!眱鹤诱f:“我不知道!”老太太又說:“老父親留話的時候你在場呀!”兒子大聲道:“那就法院見吧!”從此,兒子不再管老太太的事。
聽說,還有比上述更甚者。兒女為了瓜分爭奪遺產(chǎn),吵架者有之,動手者有之,甚至有反目成仇、動刀動槍者。嗚呼!難怪有的老人感慨:“有兒有女是冤家,無兒無女是菩薩” “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有的老人干脆生前把錢花光,甚至把住房也抵押了,他們說:“別留下什么,免得以后兒女打架!”
真是可悲呀!
金錢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沒有錢幾乎寸步難行。我并不反對繼承父母的遺產(chǎn),也不反對維護在繼承遺產(chǎn)方面的合法權(quán)益。但是,我認為作為子女有些道理不能不認真思考。
人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愛財并沒有錯,但愛財有小人愛財與君子愛財之分。小人愛財,取之不擇手段;君子愛財,則取之有道。這里的“道”,竊以為有兩層含義。其一,正道。君子取財,是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光明正大的手段。其二,道義。君子取財,以道義為先,錢財次之;不取不義之財,不存非分之想。
我們誰也不愿意被人稱為“小人”,都自稱君子??梢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不是自己說了算的,也不是說幾句漂亮話就可以成為君子的,需聽其言觀其行。在錢財面前的態(tài)度,最能說明問題了。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爭做一個君子嗎?
世間比金錢貴重的東西還有很多。在“分家飯”面前,我以為起碼有兩條比金錢重。一是親情。人們將弟兄姊妹之間的親情稱為“手足之情”。弟兄姊妹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液,可以同甘苦共患難。這種情感是金錢能買得到的嗎?為了一點遺產(chǎn),傷害手足情義,值得嗎?二是發(fā)憤自強的精神。金錢是有限的,花一分就少一分,若有出無進,那終有盡時;而自強不息的精神是無盡的財富。有了發(fā)憤圖強的精神,沒有本領(lǐng)可以學(xué)到本領(lǐng),沒有錢可以掙錢,可以白手起家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
“好男不吃分家飯”是一句老話,可今天細細品來,仍然很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