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紅
摘 ?要:在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小學語文不只是我們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學科,還是小學生和其他人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對其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明確提出,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是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教學任務。但每個學生自身的知識基礎不同,對文本的理解與創(chuàng)新也就不同。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通過閱讀,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還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定的觸動,進而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打下基礎。鑒于此,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從進行扎實備課,良好把握教學課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思想教育滲透,樹立學生正確觀念三個方面,簡單地研究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期望能和各位一線教師及時共同學習與借鑒。
一、進行扎實備課,良好把握教學課堂
備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細致與扎實化的備課,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把握好學情和教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但從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的基本教學現狀來看,我們對備課的重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我們對此進行改進。
例如,在教學《觀潮》這一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扎實化備課。首先,了解學情。對于學情,語文教師應當詳細地了解班級學生的最近狀態(tài)、語文知識儲備情況、個人綜合素養(yǎng)、學習習慣等,只有全面化地了解了學情,教師的備課才更精準高效。其次,分析教材,對于教材,語文教師應當找準具體章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教學易混淆點和學生可能存在的疑惑點,并對具體的章節(jié)組成與模塊設置等進行全面的分析,以不斷地提升備課的精準度。最后,教學目標設定。對于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教學大綱的標準等來綜合性的考慮,如:(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背誦第三四自然段;(2)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3)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等等,從而讓扎實化的備課為課堂的高效教學作好鋪墊。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生年齡尚小,學習積極性并不強,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降低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畏懼感。而情境化的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法,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法中,道具、實物等能夠將學生情趣與文字發(fā)生聯結,讓學生進入情境加強審美體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靈感,獲得對教學內容的感悟,調動自己的興趣,提升自己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江南》這一課相關內容時,筆者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時,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視頻以及多幅江南美景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小橋流水、楊柳扶風,就都紛紛沉浸在這樣的美景當中。然后,筆者為學生展示了蓮花、蓮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最后,筆者配樂為學生誦讀《江南》這一首詩,并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風景。如此,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
三、思想教育滲透,樹立學生正確觀念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備文質兼美、文道結合的特征,而且其中不乏有一些文章是從經典古文典籍中借鑒,再由當代作者改編而成的,這便為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了一個肥沃的土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除了要向學生講解文章內容之外,還應當注重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如此,不僅能夠使學生習得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人之初》這一課相關內容時,在教學過程之初,筆者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播放了動畫《人之初》的剪輯片段。在動畫的吸引下,學生都漸漸安靜了下來,看完后都還仿佛若有所思。動畫很快就播放完了,很多學生還意猶未盡,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向學生問道:“同學們,看完這個動畫,你們有什么感受?”待學生簡要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學生在動畫的意境中學習文章,感受正確的思想與行為準則,進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豁達的人生觀。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個人、對社會及國家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小學教育抓起,高度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并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或啟迪,從而促使學生漸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進而促使全民素質得以顯著提升,最終達到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春敏.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高新區(qū),2017(10):75.
[2]任桂娟.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