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杰,王淑娟,李文艷,馬漢玲
甘肅農業(yè)大學 管理學院,蘭州 730070
大學生校園生活滿意度是指大學生對校園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以及生活質量的個人看法和感受。由于每個人的主觀看法不一樣,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主觀性比較強,同時也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學校的基礎設施、家庭因素等。本文認為大學生校園生活滿意度是指大學生對所在學校的一種總體的評價,這種總體評價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學生對學?;A設施等硬環(huán)境的滿意度;二是大學生對宿舍文化,人際關系等軟環(huán)境的滿意度。
1.國外校園生活滿意度的研究。國外學者在早期研究校園生活滿意度時將焦點放在了人口學這個領域上面,所以,當初研究校園生活滿意度的更多的是社會學家,他們更傾向于研究生活環(huán)境和經濟狀況對校園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隨著經濟和生活條件的發(fā)展,教育同時也在不斷發(fā)展,這也意味著人們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的判斷標準發(fā)生了變化。Campbell研究中發(fā)現在生活滿意度的相關預測指標中,自尊是影響生活滿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它是預測生活滿意度最有力的指標[1]。對于校園生活的滿意度的判斷標準更加多元化。
2.國內校園生活滿意度的研究。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大學生校園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力度很大,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學者楊艷玲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年級和不同的生源地可能導致大學生對校園生活滿意度有差別,其中,低年級的大學生和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校園生活滿意度普遍比較高[2]。傅真放研究的結果表明,大學生對自己目前就讀的學校和專業(yè)滿意度低,同時也對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校園環(huán)境滿意度偏低[3]。
眾多學者對影響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因素重點從環(huán)境、家庭、社交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本文擬在前人的基礎上,對甘肅農業(yè)大學在校本科學生分別從校內、校外、自身三個維度,各分別選取宿舍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狀況及體育鍛煉等三個層面對本校校園生活滿意度影響進行調查分析。
本次研究以甘肅農業(yè)大學為例,普通本科在校生16 700多人,碩士、博士研究生2 000余人。共發(fā)放問卷126份,大一發(fā)放40份,大二49份,大三37份,有效回收121份,回收率為96%。
1.宿舍環(huán)境概述。宿舍環(huán)境是由軟環(huán)境和硬環(huán)境共同構成。軟環(huán)境和硬環(huán)境相對,軟環(huán)境是指像文化、制度、思想觀念和人文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體,是指宿舍成員進行各種傳播交流活動所需要無形的條件組成的總體環(huán)境。就存在形式分類,硬環(huán)境是一種物質環(huán)境,軟環(huán)境是一種精神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的基本特征是動態(tài)性和軟性,集中體現了宿舍風氣、宿舍管理、宿舍風貌、宿舍生活狀況、宿舍交流等情況。
2.宿舍環(huán)境對校園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宿舍是大學生極其重要的活動場所,在大學校園生活中,宿舍是大學生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宿舍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僅是休息睡覺的地方,更是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進行思想交流和娛樂的重要場所。
圖1 宿舍環(huán)境統(tǒng)計分析圖
由圖1所示,在宿舍物品的擺放方面,42%的學生表示宿舍里的私人物品或公共物品沒有固定位置,隨意擺放,只有22%的學生表示會整理。37%的學生表示學習用品任意擺放,隨手亂丟,也只有17%的學生表示會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在宿舍垃圾清理方面,54%的同學表示自己宿舍會在周末或是在查宿時發(fā)生垃圾危機,定期整理的學生只有21%。并且大多宿舍沒有相關的衛(wèi)生“舍規(guī)”或輪流值日表。這樣宿舍就變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狀了。
圖2 宿舍關系統(tǒng)計分析圖
如圖2所示,在宿舍人際關系方面,68%的大學生認為宿舍有自己不喜歡的人,11%的大學生表示對宿舍所有成員都不喜歡,4%的大學生宿舍里室友不能相互關心,關系緊張。最后發(fā)現,宿舍關系是讓大學生感到最苦惱、最難適應的人際關系。
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改革,高校生源的迅速擴招,學生數量急劇上升,學生群體特征的多元化更加的突出,隨之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甚至是宿舍惡性事件,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問題誘發(fā)的原因,最為突出的是宿舍的生活環(huán)境。宿舍物質環(huán)境氣氛的惡劣,生活和學習習慣的不一致,使眾多學生產生了心理上的不適應。大學生在宿舍中生活的不適,有可能會引發(fā)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甚至導致學生抑郁自殺情緒的產生[4]。
此類問題的產生必然降低了大學生對自己學校的認同感,進而影響了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眾多關于宿舍環(huán)境的研究都或多或少表述了良好、積極的宿舍環(huán)境氛圍,對大學生自我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養(yǎng)成,對于實現大學生由“學校人”向“社會人”的過渡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家庭環(huán)境對校園生活滿意度影響分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其中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指由家庭中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每個孩子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尤其對其心理品質、行為習慣、甚至對孩子遠大理想的形成等方面作用更顯著。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尤其重要。學者莊凡的看法是“家庭收入越高的大學生對于在校生活的滿意度高于家庭經濟收入低的學生”[5],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城市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滿意度普遍高于城鎮(zhèn)和農村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滿意度,這可能是由不同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所決定的[6]。
圖3 家庭經濟條件與父輩文化程度關系調查圖
如圖3所示,父輩讀過博士并且家庭富裕的學生只有兩個,其結果不具有代表性,但是父輩讀過本科且家庭較富裕的學生比較多,從統(tǒng)計圖可以看出,有50%家庭較富裕的學生的父輩文化程度普遍高,相對于貧困的家庭來說,僅僅有0.03%的父輩上過大專,甚至還有9.1%的父輩沒上過學,其余81.6%的父輩的文化程度最高是高中文憑,家庭比較富裕且父輩文化程度高的學生對校園的期望值更高,更看重校園的師資力量和校園環(huán)境,期望到更好的學校學習。反之,父輩文化程度低的學生很容易對校園感到滿意。表明貧困家庭的學生父輩受教育程度普遍低,進一步表明,經濟是影響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大學生當前的生活消費支出主要還是由家庭提供,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在校生活消費支出充裕,而家庭經濟收入較低的學生相對于家庭收入較高的學生在校生活消費支出并不充裕,這使得大學生對生活消費支出的壓力直接影響到在校生活滿意度,因此家庭經濟收入的高低對大學生校園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
1.體育鍛煉對校園生活滿意度影響分析。體育運動是影響在校大學生校園滿意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運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利于調節(jié)各種壓力跟情緒,進而提高他們的校園滿意度[7]。
圖4 體育運動情況統(tǒng)計圖圖
如圖4所示,在對運動的態(tài)度上,有44%的學生是不喜歡運動的,38%的學生表示對運動一般,只是偶爾進行運動鍛煉,這樣達不到運動效果,1%的學生覺得有無體育運動對自身無影響,而只有17%的學生表示比較喜歡運動。孫璞(2007)的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高于非運動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7]。如果學生們不參加任何形式的運動,他們的心理壓力與情緒無法緩解,導致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增加,影響了他們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
圖5 宿舍學習、看電視、玩電腦時間統(tǒng)計圖
本次調查的 126名學生中,每天在宿舍內學習、看電視或玩電腦的時間為 2~3 小時的比例最高,為31.2%;其次是4~5小時,為26.6%。在宿舍的時間越長,所占比例相對變少,具體可見圖所示為調查者在室外活動的時間情況,有52.5%的調查者每天在室外的活動時間少于2小時,說明大學生的每日的運動量很少,缺乏運動,身體素質有待提高;32.4%學生每天可以保證2~3小時的戶外運動,隨著戶外運動時間的延長,比例呈現出遞減的趨勢。數據顯示,只有25%的學生是經常運動的,7%的學生是不運動的。
從學生角度看,大多數學生缺乏運動興趣,現代的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大量使用,空閑時間學生在宿舍刷劇、購物、打游戲、睡覺。網絡誘惑力太大,懶惰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其次的原因是學霸型的同學認為學習最重要,運動就是在浪費時間,沒有時間去運動。
從學校角度分析,學校的運動設施種類少,體育館只有在夜間開放且收取費用。各種社團舉辦的關于運動的活動也很少。除了每周的體育課外幾乎沒有別的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教學內容,缺少鼓勵引導大學生課外進行體育鍛煉的措施,學校體育課的項目類型和課程人數有限,學生們可能選不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所以對上體育課積極性不高,因此不喜歡進行體育鍛煉。
1.學校改進宿舍衛(wèi)生制度。相比現有的規(guī)定,較為死板的宿舍檢查制度,需制定更為靈活、有效的衛(wèi)生檢查機制,重新評定宿舍文明標準,不文明宿舍的處罰措施。要求每個宿舍張貼本宿舍合理的衛(wèi)生制度、賞罰標準,時刻提醒強化學生保潔意識,自我管理的意識,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好的衛(wèi)生習慣,創(chuàng)造和諧、綠色的整潔宿舍和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2.發(fā)揮室長的帶頭作用。大學室長一般都是本宿舍所推選的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的同學擔任,如果一個宿舍的室長學習進步,關心大局,生活作風上進,并時刻提醒其他室友,宿舍的氛圍也就不會太差。相反如果室長不起帶頭作用,或者本身不思進取的話,整個宿舍也會在不良的生活作風中成長。
1.適當給孩子壓力,增強他們的受挫能力。溫室里的花朵永遠不會長大,因此,需要給孩子制造一定的困境,培養(yǎng)他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即使家庭條件不好,他們也會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在自己不喜歡的學校和不喜歡的專業(yè)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和學校的溝通。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最重要的學校,一個好的家庭必須有好的家風,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同樣,大學對大學生來說也是他們的家,家長應加強和學校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tài),共同為孩子更好地成長積極努力。
1.學生應該克服自身的懶惰行為,抵制網絡誘惑。放下手機,多去戶外運動。培養(yǎng)運動相關的興趣愛好。
2.關注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把體育教學、課余活動、陽光體育及社團活動作為平臺,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意識到健康體魄的重要性,促進學生以自覺、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運動中來,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積極鍛煉身體,讓心理與身體處于高度愉悅跟健康的狀態(tài),提高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