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雪莉
如何對檢測超標的機動車進行真實、有效的治理并使之排放達標,一直是環(huán)境、交通等相關部門治污減霾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鑒于此,近2年全國部分省市建立了超標排放機動車檢測與維護(I/M)制度,采用機動車檢驗站作為I站,同時加強建設機動車排放維護站(簡稱M站),以杜絕偽維護、偽治理,確保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達標,從而加快治污減霾工作的步伐。
I/M制度是世界上發(fā)達工業(yè)國家和地區(qū)對在用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管理的重要制度。2016年10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針對在用機動車排放管理的I/M制度,建設權威性的I站和M站外,并建立定期檢查、強制維護和監(jiān)控評價管理體系。針對在用機動車的排放管理,I/M制度要求由I站定期對在用機動車進行排放檢驗(與車輛年審時間一致),針對檢驗不合格的車輛由具有相應資質的M站進行強制維修。排放超標在用機動車維修竣工后,通過交通運輸部門汽車維修信息系統(tǒng)及時上傳維修信息,并向車主出具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車主再去I站進行復檢直至合格。如此一來,M站維修質量竣工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會直接影響到車輛是否能通過I站的排放檢驗,從而影響到車輛可否拿到機動車檢驗合格證而通過年檢上路行駛。
《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GB 18285一2018)及《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載減速法)》(GB 3847一2018)已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規(guī)定了新生產汽車下線、注冊登記和在用機動汽車污染物排放檢驗所采用的檢驗方法、檢驗項目及標準限值等。針對在用機動車,GB 18285一2018規(guī)定汽油車污染物排放檢驗項目包括外觀檢驗、車載診斷系統(tǒng)OBD檢查、排氣污染物檢測及燃油蒸發(fā)檢測等,汽油車環(huán)保定期檢驗應采用簡易工況法進行,對無法使用簡易工況法的車輛,可采用雙怠速法進行;GB 3847一2018規(guī)定柴油車污染物排放檢驗項目包括外觀檢驗、車載診斷系統(tǒng)OBD檢查及排氣污染物檢測等,柴油車環(huán)保定期檢驗應采用加載減速法進行,對無法使用加載減速法的車輛,可采用自由加速法進行。
新標準實施后,全國各地I站按照標準規(guī)定的時間節(jié)點在2019年11月完成了標準變更,可按照新標準要求進行排放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那依據新標準的要求,作為I/M制度實施重要環(huán)節(jié)的M站,應采取哪些措施以適應新標準的變化,從而確保排放超標機動車經過維護治理后可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環(huán)保上路。針對M站無法采用加載方法進行排放檢驗的實際情況,下面筆者從設備 、檢驗流程及檢驗結果判定等方面,給出M站升級方案。
依據GB 18285一2018及GB 3847一2018這2項排放標準的規(guī)定,對配置有OBD系統(tǒng)的在用機動車,在完成外觀檢驗后排放檢驗前應該連接OBD診斷儀,對受檢車輛OBD系統(tǒng)進行檢查,然后進行排放檢驗。排放檢驗前OBD檢查項目包括: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診斷儀實際讀取的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故障代碼、MIL燈(Malfunction Indicator Lamp)點亮后行駛里程和診斷就緒狀態(tài)值。若車輛存在故障指示器故障(含電路故障)、故障指示器激活、車輛與OBD診斷儀之間的通訊故障、儀表板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與ECU中記載的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不一致時,均判定OBD檢查不合格。
鑒于此,M站應新增符合GB 18285一2018及GB 3847一2018這2項排放標準規(guī)定的的通用OBD診斷儀(不帶清除故障代碼),用來進行排放檢驗前OBD的檢查項目。在開展OBD項目檢查時,應首先使用原有的故障診斷儀對車輛OBD進行檢查讀取故障代碼,治理后及時清除故障代碼,然后在檢驗前再使用新配置的通用OBD診斷儀進行檢查,直至車輛無任何故障代碼出現。
與GB 18285一2005版比較,新標準GB 18285一2018主要變化是增加了外觀檢驗及車載診斷OBD系統(tǒng)檢驗、修改了檢驗流程及標準限值等。對于I站檢測后的超標車輛,M站實施維修治理后應進行排放檢驗符合新國標要求,才可出具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由于M站未配備底盤測功機,對于汽油車排放無法采用標準規(guī)定的簡易工況法實施檢測,M站應嚴格按照新標準規(guī)定實施雙怠速法檢驗。
與原標準比較,雙怠速法檢驗流程應從以下3點進行升級。
(1)高怠速轉速誤差放寬。考慮到檢測時通過加速踏板穩(wěn)定高怠速轉速較困難,新標準擴大了高怠速轉速的誤差范圍,即將輕型車高怠速轉速由原來2 500±100 r/min變?yōu)? 500±200 r/min,重型車高怠速轉速也從原來的1 800±100 r/min變?yōu)? 800±200 r/min。檢測過程中如不適用的,按照制造廠技術文件中規(guī)定的高怠速轉速進行測量。
檢測過程中若高怠速檢測不合格,則該車的檢測結果為不合格,不用再進行怠速檢測。檢測過程中,若任何時刻CO+CO2濃度小于6%,或者發(fā)動機熄火(混合動力車輛除外),應終止測試,排放測量結果無效,需重新進行測試。
(2)檢測參數標準限值加嚴。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中CO和HC標準限值不再區(qū)分車型和年限,統(tǒng)一加嚴,見表1所列。目前各省份均選擇執(zhí)行較寬松的限值a。
表1 雙怠速法檢驗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3)過量空氣系數誤差范圍放寬??紤]到汽油車輛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及天然氣車輛氣體特點,新標準將過量空氣系數由原來的1±0.03放寬到1±0.05,或者在制造廠規(guī)定的范圍內。這就需要修理廠收集更多過量空氣系數的廠家數據,以適應更多車輛的檢測。
與GB 3847一2005版比較,新標準GB 3847一2018主要變化是增加了外觀檢驗及車載診斷OBD系統(tǒng)檢驗、修改了檢驗流程及標準限值等。對于I站檢測后的超標車輛,M站實施維修后應進行排放檢驗符合新國標要求,才可出具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由于M站未配置底盤測功機,對于柴油車排放無法采用標準規(guī)定的加載減速法實施檢測,M站應嚴格按照新標準規(guī)定實施自由加速法檢驗。
與原標準比較,自由加速法檢驗流程應從以下2點進行升級。
(1)監(jiān)控發(fā)動機實測轉速。新標準要求“對每個自由加速測量,在松開油門踏板前,發(fā)動機應達到額定轉速,在測量過程中應監(jiān)測發(fā)動機轉速檢查是否符合試驗要求”。這樣在測量過程中就應安裝發(fā)動機轉速傳感器,以監(jiān)測發(fā)動機轉速,檢查是否符合檢測要求,從而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2)光吸收系數或不透光度檢測參數標準限值統(tǒng)一。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中光吸收系數或不透光度檢測參數標準限值不再依據車型核準批準的自由加速排氣煙度排放限值,統(tǒng)一標準限值見表2所列。目前各省份均選擇執(zhí)行較寬松的限值a。
表2 自由加速法檢驗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上述文案已在2019年西安市機動車排放超標治理維護技能大賽中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為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三年行動計劃》《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zhàn)行動計劃》的相關要求,加快建立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推動建立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閉環(huán)監(jiān)管體系,2019年12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起草了《關于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隨著這一制度的出臺,意味著各地會有越來越多的M站。該方案無論是針對現有的M站的升級,還是針對即將實施I/M制度的地區(qū)M站的建設及驗收都具有參考價值,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