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逸
為了培養(yǎng)“四會”幼兒,我們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關注孩子的興趣,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博物館。
在關于風箏的探究式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收集了許多風箏,例如老鷹風箏、沙燕風箏等。我們還用各種材料制作了塑料袋風箏、紙杯風箏等。航航提出:“班里有這么多風箏,咱們可以建造一個風箏的博物館,讓大家都來看咱們的風箏?!比嘤變罕硎举澩?/p>
問題一:博物館是什么樣子的?
“你們?nèi)ミ^博物館嗎?你們?nèi)サ牟┪镳^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們紛紛發(fā)言,對于博物館的認識不盡相同。于是我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們有的畫、有的剪、有的說……通過討論,我發(fā)現(xiàn)幼兒知道博物館是陳列展品的場所,還是為游客提供知識的地方。
問題二:博物館里有什么人?有什么東西?
我說:“咱們的博物館里需要有什么呢?”我的疑問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欲望與興趣。桐桐說:“王老師,我們可以去博物館找答案?!蔽艺f:“為什么要去博物館?”桐桐說:“去博物館看一看,就知道博物館里都有什么了呀?!逼渌∨笥岩脖硎举澩?。我說:“那我們怎么把找到的答案帶回來?”晨晨說:“可以自己畫下來,也可以讓爸爸媽媽幫我們拍照?!?/p>
我們邊討論邊繪制了考察計劃書。通過征求家長的意見,我們組成了10人考察小組,決定周六上午去首都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周六終于到了,我們早早來到了首都博物館。航航來到檢票員身邊大聲說:“叔叔,您的工作是什么?每天都做什么呀?”工作人員說:“我是一名檢票員,要檢查游客有沒有拿票入場,我還要在他們的票上打個洞?!焙胶礁吲d地說:“謝謝叔叔!”他開心極了,將答案畫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通過對博物館實地考察,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博物館里面有很多展廳、展板、展品,還有服務設施;博物館里面的工作人員有檢票員、講解員、售貨員、清潔工、保安等。
問題三:怎樣建造風箏博物館?
從博物館回來后,園園提出新問題:“咱們的博物館建在哪呢?”航航說:“我們可以建在樓道里?!蔽艺f:“怎么才能在樓道里建博物館呢?”桐桐說:“我們需要問問園長媽媽的意見。”我說:“誰去問?怎樣問呢?”幾個小朋友都舉手想去,園園說:“咱們可以選幾個小朋友去。要有禮貌,問園長媽媽我們可不可以在樓道里建博物館。”我?guī)ьI選出的四名小朋友來到園長辦公室,經(jīng)過溝通,得到了園長媽媽的首肯,孩子們高興地拍起了手。
有小朋友說:“咱們怎么建博物館呢?”萌萌說:“可以分工合作?!蔽艺f:“怎么分工?”桐桐說:“有的人制作展板,有的人制作服務設施?!庇變杭娂姳硎举澩N?guī)ьI小朋友去全園搜集所需的廢舊材料,孩子們有的畫、有的粘,制作出了大門、展板、服務臺、宣傳單、路線圖、垃圾桶、指示標等。當親手把制作完成的物品擺放到博物館時,幼兒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此次活動是基于建造風箏博物館系列探究與創(chuàng)造的活動,為幼兒自主探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促進了幼兒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qū)北辰福第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