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杰 程麗 徐立新
摘要 ? ?為了切實抓好小麥中后期病蟲害防治,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踐經驗,本文提出了小麥中后期幾種重要病蟲害的防治關鍵技術,重點介紹了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生表現(xiàn)、防治指標、防治藥劑及注意事項等,以期為小麥安全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小麥病蟲害;化學防治;皖北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 ?S435.12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3-009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皖北小麥返青拔節(jié)以后至成熟收獲晾曬期間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和重要時期。因此,要格外重視此段時間的化學藥劑防治工作。小麥中后期病蟲害化學藥劑防治中,要采用高效低毒農藥輪換使用、多種病蟲兼治、混配使用農藥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減輕勞動強度,提高防治效能和效益[1]。現(xiàn)將皖北地區(qū)小麥生長中后期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 ?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主要造成小麥拔節(jié)期死苗,中后期花稈爛莖、白穗等。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初期,當紋枯病病株率達10%時,即可選用烯唑醇、丙環(huán)唑、噻呋酰胺、戊唑醇、井岡霉素、井岡·蠟芽菌、多抗霉素或木霉菌等農藥制劑噴霧防治。
2 ? ?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安徽省補充檢疫對象,應該在前期種子檢疫、發(fā)病田塊土壤殺菌、種子藥劑處理的基礎上,注意盡早噴施藥劑防治。防治藥劑可以選用三唑酮、甲基硫菌靈等,兼治紋枯病、銹病等其他病害。
3 ? ?銹病
小麥銹病包括小麥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近幾年,小麥條銹病在皖北地區(qū)發(fā)生程度不同,有的年份發(fā)生早、發(fā)展迅速、危害重,造成小麥成片死亡,嚴重減產。防治小麥條銹病要及時控制發(fā)病中心,“發(fā)現(xiàn)一點,防治一片”;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要全田塊或附近田塊統(tǒng)防統(tǒng)治。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丙環(huán)唑、烯唑醇、氟環(huán)唑、戊唑醇、己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啶核苷類抗菌素、烯肟·戊唑醇等。小麥稈銹病一般發(fā)病較輕,后期主要是葉銹病,防治藥劑同條銹病。
4 ? ?白粉病
小麥白粉病在密度較大、植株郁閉、施氮過多、管理不當?shù)奶飰K易發(fā)生,植株生長衰弱、抗病力低的田塊也易發(fā)生該病,且小麥白粉病在不同品種田塊發(fā)生程度不同。當白粉病病葉率達10%時即可噴藥防治,藥劑可選三唑酮、丙環(huán)唑、烯唑醇、腈菌唑、氟環(huán)唑、醚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烯肟菌胺等。白粉病嚴重發(fā)生田塊,間隔7~10 d再噴霧防治1次。
5 ? ?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近幾年成為危害小麥的重要病害,主要造成小麥在濕度大時表現(xiàn)為紅麥頭、后期干燥時表現(xiàn)為白穗。小麥赤霉病不僅在重發(fā)年份造成嚴重減產,而且染病麥粒含有大量毒素,誤食后會影響人畜健康,甚至導致中毒。防治小麥赤霉病要重視預防,可以選用甲基硫菌靈、戊唑醇、丙硫菌唑、氰烯菌酯、苯甲·丙環(huán)唑、苯甲·多抗、氰烯·戊唑醇等藥劑,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噴霧防治,間隔5~7 d結合其他病蟲防治再次噴霧兼治。小麥收獲后籽粒要及時晾曬或烘干,以防重發(fā)生年份赤霉病菌繼續(xù)危害籽粒。
6 ? ?地下害蟲
小麥田地下害蟲主要是金針蟲。危害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春季小麥拔節(jié)期植株發(fā)黃死亡,拔出可見根部被地下害蟲咬食的切口,仔細拔查可以看到有金針蟲幼蟲。防治地下害蟲可以用拔掉噴頭的噴霧器噴施辛硫磷稀釋液,方法為順著麥行澆灌根部;或者撒施辛硫磷毒土,并用鋤頭翻入根部附近土中。藥劑用量參照農藥使用說明書,下同。
7 ? ?麥蜘蛛
麥蜘蛛在個別田塊春季發(fā)生較重,當1 m行長有600頭以上,即可防治。一般隨著溫度的升高,至4月中下旬麥蜘蛛減少,危害基本不嚴重。防治麥蜘蛛可以選用阿維菌素、聯(lián)苯菊酯、噠螨靈或聯(lián)苯·三唑磷等噴霧。
8 ? ?草地貪夜蛾
2019年草地貪夜蛾已在本地發(fā)生危害,2020年應重點做好小麥中后期草地貪夜蛾在小麥田的監(jiān)測,如果發(fā)生危害,建議在當?shù)刂脖2块T的指導下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等高效、低毒農藥噴霧防治,最好選用復配制劑。
9 ? ?蚜蟲
蚜蟲是小麥重要害蟲之一,吸食麥株營養(yǎng),分泌蜜露,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嚴重的可以造成小麥田成片發(fā)黑[2]。當小麥穗期田間蚜量達800頭/百株以上、益害比(天敵∶蚜蟲)低于1∶150時,可選用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啶蟲脒(在后期使用)、苦參堿等藥劑噴霧防治。
10 ? ?麥葉蜂
在小麥拔節(jié)后抽穗階段,個別田塊有麥葉蜂發(fā)生,可以結合防治蚜蟲、吸漿蟲,用高效氯氰菊酯噴霧兼治。
11 ? ?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在不同地區(qū)和年份發(fā)生輕重不同,要密切關注當?shù)刂脖2块T的預測預報,重點抓好小麥穗期成蟲防治。一般在成蟲羽化期,當每10復網有成蟲25頭以上或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頭以上成蟲時,盡早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氯氟·吡蟲啉等農藥噴霧防治;發(fā)生嚴重的區(qū)域間隔3 d再施1次藥,以確保防治效果[3]。
12 ? ?注意事項
一是要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以減緩抗藥性的產生,提高藥效。二是要注意一藥多治,即藥劑要兼治多種病蟲害,某種病蟲嚴重發(fā)生時最好選擇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混配使用。三是一噴多防時,藥液要混勻,噴霧用水量要足,噴霧要均勻、周到,既噴到發(fā)生病蟲部位,也不致于造成葉片產生藥害[4]。四是噴藥防治時建議添加微量元素、生物活性葉面肥、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以增強小麥抵抗病蟲以及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產量。
13 ? ?參考文獻
[1] 柳聽海.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8):120.
[2] 呂佩珂,高振江,張寶棣,等.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鑒(下冊)[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
[3] 張帥,邵振潤.雙酰胺類和新煙堿類殺蟲劑應用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2.
[4] 邵振潤,梁帝允.農藥安全科學使用指南[M].2版.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