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棉
建校十多年來,我校依據(jù)新教育“理想課堂”核心理念,始終堅持在課堂上下功夫,在研磨中求突破,全方位、多角度打造理想課堂。我們堅信,只有不斷探索和不懈追求,才能和心中的“理想課堂”相遇,并漸入課堂的“理想”佳境。
一、突出重點打基礎
教案凸顯引領。理想的課堂來自理想的教學設計。我們根據(jù)“理想課堂”中“有效教學框架”的規(guī)范和要求,對教案本進行獨特設計,把“基礎類目標”“教學核心類目標”“延伸性目標”三類教學目標,和主體部分的“左手教”“右手學”等全部使用粗體印制在教案本上,對教師的備課、設計和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規(guī)范和引領作用。同時,我們每個學期都定期組織任課教師在同學科或跨學科之間進行教案撰寫的交流和研討,用學習和交流來替代常規(guī)檢查。每次交流我們都明確一定的主題,如三類目標的設定是否科學、課堂板塊的切分和用時分配是否恰當、教學流程是否合理等。參與交流的老師在記錄表上及時記錄優(yōu)點,提出建議,并將交流、學習記錄表統(tǒng)一粘貼到教案本上。通過教案的撰寫和交流,教師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2008年開始,我們就在借鑒、吸收其他先進學校課改經驗的基礎上,依據(jù)“理想課堂”的理念和范式,研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學生自主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為:“自主學習”——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完成預習任務;“合作交流”——小組內解決“學習清單”上的疑難問題,也可組際間交流,或請教老師;“成果展示”——學生展示預習成果,講解解題思路與技巧;“反饋矯正”——小組成員及時補充、糾正講解中不足之處;“達標檢測”——當堂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學生自主達標課堂”模式的實施,使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訉W,使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研制學習清單。我們研制的這個“學習清單”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依托,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互動的重要載體,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目標清單,即三類目標的確定及依據(jù);自主學習清單,即“自清單”,以基礎類知識為主,學生自學教材,獨立完成;互助學習清單,即“互清單”,以綜合應用為主,通過小組交流或教師指導解決;達標檢測清單,即“課清單”,以當堂所學內容為主,對學生進行檢測。教師只有在深度解析教材之后,才能研制更科學、更高效的學習清單。
二、扭住關鍵求突破
培訓組長。在我們創(chuàng)制的“學生自主達標課堂”這個“理想課堂”教學模式中,小組長肩負著組織者、指導者、引領者、協(xié)調者、監(jiān)督者等諸多角色,綜合素質必須高。因此,我們始終堅持從口語表達、肢體語言、思路分析等方面對小組長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培訓。培訓主要有三種形式:集中培訓,側重課堂規(guī)范、程序等;個別指導,利用課堂現(xiàn)場,老師做出榜樣,學生樹立典范;即時矯正,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予以矯正。
量表評價。我們以新教育理想課堂評價的“六度說”為依據(jù),研制出了“三類目標設計評價表”“教學板塊設計評價表”“有效性提問評價表”“學生活動評價表”等一系列課堂教學評價的量化表。每次觀課議課時選取一個主題,用專業(yè)的手段和方法引領廣大教師進行深度研討,促進教師之間進一步形成細致觀察、深層交流、真誠砥礪的研討機制和學習氛圍,全體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高效課堂意識在一次次扎實且精細的聽課研課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升。
讀寫助推。只有“理想”的“教師”,才能使“理想課堂”真正變成現(xiàn)實。為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學校專門制定了教師的讀書研修計劃。教研組活動時,全體人員共讀共研學校選定的專題書籍,并記錄學習感受。如圍繞理想課堂構筑,我們曾三次組織全體教師共同研讀《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本學期我們共同研讀的是《高效課堂技術解碼》。這些專業(yè)書籍的閱讀,為老師們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助推。老師們相互研討和自我總結,更有助于教師深度解讀教材,同時也對“三類目標”的確定、教學流程的規(guī)范、學習清單的研制等,起到了極大的提領作用。
三、聚焦成長抓教研
教研組活動是教師專業(yè)成長、技能提高的“能量場”。因此,學校把組織好、開展好學科教研活動作為打造“理想課堂”的一個重要抓手來落實。
精細教研。我們所謂的“精細化教研”著重在“細”。其操作程序為:備課組集體備課,選出一名教師作課;組織教師聽課;聽課教師集體研課;作課教師結合研討內容進行二次備課;作課教師二次上課,再次研課。精細化的教研流程,便于任課教師將研討過程中的修改建議及時應用到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研討的實效性,真正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師徒結對。為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和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掌握理想課堂的一系列操作流程,我們組織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與學科優(yōu)秀教師結對,通過打磨優(yōu)質課、撰寫教育敘事文章、舉行基本功大賽、專業(yè)知識測試、設計學科思維導圖、共話師徒成長感悟等活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切實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活動提領。圍繞理想課堂建設,每學期在學生中組織開展“思維導圖”“小組長技能”等比賽活動,在全校教師中開展“板書設計大獎賽”“優(yōu)秀教學案例評選”等活動,每次全體參與、全部展示、多元評獎,促進全體教師在教學技能的訓練、總結和提高上下功夫、動腦子,進而切實提高教師追求“理想課堂”的實踐能力,漸入課堂的“理想”佳境。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