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娟 郝宇卉 魏增云 皇甫亮
【摘 要】 目的:探討醫(yī)學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中臨床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效果。方法:選取本校2017屆醫(yī)學專業(yè)的64例學生為對照組,選取本校2018屆醫(yī)學專業(yè)的64例學生為觀察組,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觀察組學生則應用臨床案例教學法,對比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對教學方法的評價。結果:觀察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各項評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獲得學生的認可,值得在醫(yī)藥衛(wèi)生專業(yè)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 生物化學;臨床案例教學法;應用效果
醫(yī)學專業(yè)中生物化學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其研究和學習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比較枯燥乏味,因而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耐心。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把握相關知識,建立良好的分析和實際操作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校將臨床案例教學法引入生物化學的教學中,通過為學生展示生動的臨床案例,提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并實現其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提高[1]。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討臨床案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選取本校2017屆和2018屆的12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7屆醫(yī)學專業(yè)的64例學生為對照組,選取本校2018屆醫(yī)學專業(yè)的64例學生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38例,年齡19~22歲,平均年齡(20.21±0.64)歲;觀察組男23例,女41例,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19±0.57)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觀察組學生采用臨床案例教學法,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先將案例庫中精選出的案例傳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前先進行相關知識學習,通過查閱資料、自主研究等方法對病例進行了解,可以使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分辨案例中涉及的病理以及癥
課題基金:忻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年度院級課題,課題編號:XZZY1804,課題名稱“高職院校醫(yī)藥衛(wèi)生專業(yè)生物化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簡介:董芳娟(198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生物化學。
狀,闡述病理發(fā)生機制。在正式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以3~5人為一個小組,各組進行討論,并選派一名代表闡述本組討論結果,并對其他組進行反駁或者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全程參與進行,對學生討論進行指導和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可以發(fā)現問題的本質。在對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需要緊緊的扣著當前醫(yī)學專業(yè)生物化學的現狀,避免將討論中心轉向不切實際的方向。在全班各個小組都討論結束后,需要教師對案例進行總結、點評,同時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使學生可以及時的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其中學習成績的評價通過期末卷面考試進行,滿分為100分。對教學方法的評價主要包括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密切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記憶能力、提高思考以及歸納推理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分值越高,表示評價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你(χ2)或Fisher檢驗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各項評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3 討論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對學生的進一步深入學習十分重要,學好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臨床各種疾病的發(fā)展機制和治療原理[2]。但該學科由于知識點枯燥繁雜,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其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十分理想[3]。臨床案例教學法指的是以案例作為教學的中心,使學生圍繞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在分析和探討案例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幫助學生了解當前臨床現狀,增強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1]。在采用臨床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選擇科學的案例,保證其有效性和真實度,使學生在上課前先分析教學案例,通過查閱資料、網絡視頻等方法對案例進行分析,在課堂上由老師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分組討論教學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以及治療方法,并在課堂中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和探討,而老師則進行適當的指導,現在小組發(fā)言完畢后進行總結,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可以將已經學習的跨課程知識融入到教學案例中[2]。在臨床案例教學法中老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制難度適中的教學案例,并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回答,使用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臨床案例教學法的觀察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各項評價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以看出臨床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臨床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謀海,蔡瓊,劉信飛.基于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10(32):160-161.
[2] 李俊濤,尹文,楊甲芳,等.PBL教學法教授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生物化學的效果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05(42):299-300.
[3] 聶磊,孫紹光,高媛,等.研討會教學方法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9,39(0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