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同明
河南圣德醫(y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較常見的疾病,其中高齡人群比例較高[1]。手術是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方法,其中傳統(tǒng)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手術恢復[2]。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取代了部分傳統(tǒng)手術,成為治療膽總管結石首選方法。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途徑包括經過膽囊管及經單管切開兩種途徑,其中切開的膽總管需要置入T引流[3]。選擇河南圣德醫(yī)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間收治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治療,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河南圣德醫(yī)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間收治的膽總管結石患者130例,采用雙盲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6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齡59歲~78歲,平均年齡(61.51±3.87)歲,膽總管結石直徑0.81~2.84 cm,平均直徑(1.51±0.38)cm;治療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齡58歲~76歲,平均年齡(61.74±3.85)歲,膽總管結石直徑0.82~2.85 cm,平均直徑(1.57±0.39)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4]: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分會制定的膽總管結石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知情同意;(2)成年患者;(3)擇期手術患者;(4)CT確診患者。排除標準:(1)急性膽囊炎患者;(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3)抑郁癥患者;(4)腦出血患者;(5)結直腸癌患者;(6)腫瘤腹腔播種患者;(7)嚴重感染患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內鏡乳頭切開取石術治療,置入十二指腸鏡、乳頭切開刀、取石籃,術前禁食6 h,肌肉注射麻醉,置入導絲,退出造影導管,沿導絲插入乳頭切開,進行碎石,再取石。治療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治療,選取患者頭高腳低體位,全麻,分離膽囊動脈及膽囊管,離斷后,切斷膽囊系膜,確認膽總管,取出結石,置入纖維鏡,調整視野,探查病變部位,使用取石網取石,置入T管引流。
一般指標:(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等。(2)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兩組患者排氣時間、排便時間。(3)結石清除及疼痛情況:術后計算兩組患者結石清除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4)并發(fā)癥:兩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情況,計算發(fā)生率。
數(shù)據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78.65±11.95)min、術中出血量(82.71±16.59)ml、切口長度(3.87±0.54)cm、住院時間(6.71±1.67)d、下床活動時間(24.75±4.92)h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65)治療組(n=65)tP手術時間(min)93.59±11.57 78.65±11.95 28.993<0.001術中出血量(ml)162.74±16.57 82.71±16.59 36.951<0.001切口長度(cm)12.63±0.57 3.87±0.54 51.622<0.001住院時間(d)8.94±1.65 6.71±1.67 10.547<0.001下床活動時間(h)35.98±4.98 24.75±4.92 31.876<0.001
治療組患者排氣時間(12.74±3.69)h、排便時間(13.87±4.96)h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組患者結石清除(30.84±4.76)個高于對照組(P<0.05),VAS(5.74±0.46)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s) h
表2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s) h
組別對照組(n=65)治療組(n=65)tP排氣時間25.62±3.65 12.74±3.69 41.519<0.001排便時間27.96±4.92 13.87±4.96 26.980<0.001
表3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及疼痛(VAS)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及疼痛(VAS)評分比較(±s)
組別對照組(n=65)治療組(n=65)tP結石清除(個)27.51±4.74 30.84±4.76 15.627<0.001 VAS(分)7.62±0.41 5.74±0.46 10.876<0.001
治療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較常見的膽道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時腹痛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出血量多,術后疼痛嚴重[5]。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手術指征包括患者肝外膽囊解剖結構清除,膽囊三角無冰凍樣粘連、無乳頭部結石[6-7],而急性膽囊炎與急性膽管炎是其手術禁忌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方法簡單易行,包括直接取石法、導尿管沖洗法、腹腔鏡下專用取石法[8],其中腹腔鏡下專用取石法較常用。術中探查膽管情況,決定患者術后是否行一期手術[9]。王凡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取石干凈,術中出血量較少,符合現(xiàn)代外科學治療理念。
高齡患者容易合并基礎疾病,對手術要求較高[11]。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適合高齡膽總管結石患者。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較少、切口長度較短、住院時間較短、下床活動時間較少,說明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能明顯減少高齡膽總管結石患者手術時間和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切口長度,有利于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治療組患者術后排氣、排便時間少,提示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有利于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高齡患者胃腸道功能盡快恢復有利于機體營養(yǎng)吸收,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進而減少住院時間。同時治療組患者取石較干凈,術后疼痛較小。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具有手術視野清除,操作便利的優(yōu)點,術中使用腹腔鏡探查膽總管情況有利于徹底清除結石。手術創(chuàng)口較小,術后疼痛小。最后治療組患者并發(fā)癥少。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介入性操作少,故而有利于減少出血、切口感染和膽道感染的發(fā)生,提升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治療高齡患者膽總管結石有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減少并發(fā)癥,有利于患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