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琴,趙樹軍,馬彥慶
(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天津300457)
車輛色差是每個汽車涂裝生產(chǎn)部門都會遇到的一個非常復雜且難以控制的問題,隨著保險杠、門把手、后視鏡、加油小蓋及擾流板等彩色樹脂件的大量使用,同時要求車身與樹脂件顏色無偏差,對車身涂面顏色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依據(jù)統(tǒng)一的色合業(yè)務要領來實施顏色控制變得尤為重要[1]。
本色合評價管理標準明確提出了在車身與外裝共色部品實施色合時,以工廠品質管理部為中心,對各關系部署明確色合業(yè)務推進方法的規(guī)定。適用于新車型、換代改款車型實施顏色評價。
以品質管理部為主,制造部及各外裝共色部品廠家、涂料廠家配合品質管理部進行色合業(yè)務的推進。
色合評價是依據(jù)涂色標準板為基準,以目視為主進行判斷,為了避免目視帶來的偏差,設定可行的數(shù)據(jù)管理進行輔助判斷。色合實施時測量所使用的測色儀器通常由管理部門指定。
色合關系部署需要設置有顏色識別能力的擔當者。需要能夠按照管理標準的業(yè)務規(guī)定進行色合。
周邊環(huán)境,選定周邊遮擋影響小的場所(無鮮艷的綠色樹木、色彩度高的外墻等場所)。天氣,基本考慮在晴天時的太陽光、自然光下實施,如陰天、雨天色合困難的情況下,要在晴天時再次目視判定。室內(nèi)場所條件,白色熒光燈(日光色、天然色等),評價作業(yè)時盡量擴大區(qū)域(車輛周圍 3m 以上無遮擋)。時間段,10:00~15:00(全天太陽光充足的時間段)。日出3小時后~日落3小時前目視效果較好。
車體、外裝共色部品。
測色項目由測色儀決定,以下內(nèi)容基于分光測色儀 L、a、b而定,見圖 1:色相(紅味、黃味、綠味、藍味);明度(亮白、暗、黑);彩度(鮮艷度、暗);光澤(光澤有無);光輝度(金屬顆粒、云母顆粒等的光輝度有無)。
圖1 色差值定量化Fig.1 Quantification of color difference
評價方法:
①光源與車輛的位置,光源(太陽)相對于車輛呈直角。
②車輛與評價者的位置,距離評價面 1~2m 的距離。
③評價方向,按照圖2方向進行評價。
圖2 完成車評價角度[1]Fig.2 Evaluation angle of complete vehicle[1]
完成車的評價部位:車體目視評價部位及色差測定部位、內(nèi)制涂裝部品×車體,見圖3、4。
判定基準見表1。
圖3 車體色合評價部位圖(例)Fig.3 Figure of vehicle body color matching evaluation parts(example)
圖4 完成車色合部位(例)Fig.4 Color matching parts of complete vehicle(example)
表1 判定基準Tab.1 Determination criteria
綜上可知,完成車色合評價目視角度與單品色合目視評價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從3個方向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