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睿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轉型和制度變遷的不斷深化,進行社會治理的主體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之前,進行社會治理的主體一般都被認定是政府部門,政府在進行社會治理時也從之前的單一主體變成了現(xiàn)在的在幕后進行決策,這種角色的轉變說明了當前社會治理的主體已經進行了一些變化。并且社會組織作為社會上比較靈活的團體,能夠做到一些政府做不到的效果,并且也逐漸形成了政府和社會治理的主要平臺,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的有效載體。近年來,黑龍江省結合新時期社會治理體系的要求,改變原先不相適應的社會治理方式,應當重點關注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作用和能力。
關鍵詞:社會組織;社會治理;黑龍江省;治理
一、引言
近些年以來,國內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社會組織,并且他們的力量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成為了社會中比較重要的力量。當前,黑龍江省的社會組織也在蓬勃發(fā)展,截止到2018年,社會團體已有一千六百余家。這些社會組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社會治理的進程,提高了基層組織工作的效率和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我國當前在社會治理發(fā)展過程中主體空缺的問題,優(yōu)化公共資源利用的效率以及解決社會矛盾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但是,按照黑龍江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現(xiàn)行做法,現(xiàn)行的社會治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當?shù)氐纳鐣F體的責任感不強,在治理的過程中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職責,并且社會公眾也不太支持社會團體的工作,并且政府對其的支持力度也不太高,所以黑龍江省的社會組織的發(fā)展還是比較落后的。為了更好地促進黑龍江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在文中就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研究展開綜述,為進一步地促進黑龍江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以及相關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
在19世紀初,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和市場的發(fā)展,社會組織開始逐漸發(fā)展。為此,西方的學術界就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對于社會組織的研究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國外對于社會組織的概念并不了解,所以當?shù)囟紝⑵浞Q為非營利組織或是公益組織。與此同時,一些外國的專家學者對于社會組織進行了研究,對于社會組織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研究和比較分析,成果也是非常豐富,給別國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1.對治理理論的研究
在1989年時,相關機構發(fā)表了關于非洲地區(qū)社會治理現(xiàn)狀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了“治理”這一詞。近年來,其內涵不斷豐富,并已成為具有廣泛認可的理論。當前學者們結合當前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及國內外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于治理理論進行了各種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豐富的成果。
與此同時,1995年,在研究社會治理理論最為著名的學家姆斯羅西瑙完成了他關于治理的書,重新定義了“治理”的含義,他認為治理就是為了實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共同目標而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這一過程中政府并非一定承擔這主要的責任,它對國家強制力的依賴也明顯不同于傳統(tǒng)管理。治理本身就是一種機制,無論是在正式機制還是非正式機制下,每個人和每個組織都可以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p>
并且,在同一時間,著名學者斯托克整合了當時西方一些關于公共治理的研究成果,并且結合了一些著名專家學者的觀點,系統(tǒng)性地提出了"治理理論"的五個觀點。首先,社會治理來源于政府但不僅僅只局限在政府部門,是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其次,社會治理主要是為了尋找社會和經濟上的一些問題,并且在這些問題中尋找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差異性。第三,在進行治理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公眾與公共機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第四,治理過程也是網絡參與者自身的行為。第五,治理過程并不要求政府行使多達的權力,下發(fā)多大的命令。政府可以使用新的工具以及技術來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并且政府也承擔著很大的責任。此外,他還表示,這五點中是相互依存的,并沒有任何的競爭博弈的關系。
就目前來說,只有全球治理委員會對于治理的定義是比較完善的,并且在1995年提出了關于全球伙伴關系的發(fā)展研究報告,認為“治理”是由一些私人機構進行多種事務處理關系的綜合。是一個能夠協(xié)調利益關系的協(xié)調過程。主要包括能夠使人們自覺的遵守所制定的相應規(guī)則以及制度,使人們能夠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由此可見,治理實際上國家和一些地方上自發(fā)結合的組織之間的合作,是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的合作。
2.非政府組織進行社會治理的相關研究
一是研究非政府組織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外國研究學者一直重視非政府組織與政府之間關系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各自的職責,如何建立合作平臺,如何能夠在當前的治理當中構建出雙贏的局面。并且著名學者萊斯特薩拉蒙提出了關于全球公民社會的理論,他分析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各自的組織特征,組織模型和局限性,提出了政府與非政府進行合作溝通的伙伴關系,他主張能夠讓那些非政府組織積極的參與到當前的社會治理當中。奧斯特羅姆在研究非政府組織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貢獻主要在于清楚地分析這些主體之間的關系。他說道,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政府已經不再是之前充當領導的角色了。有更多的社會組織來履行這樣的責任,包括一些人民以及社會組織等等,所以當前社會充分鼓勵一些社會組織來開展社會治理活動。其中,著名學者帕特南對非政府性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活動發(fā)表了自身的見解,他發(fā)表了《使民主運轉起來》一書,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進行適當?shù)姆艡嘤欣谶@項工作的開展,從而促進實現(xiàn)一個共同目標,即“善治”。
二是研究非政府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同時,學者凱特充分肯定了這些非政府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明確了在社會治理過程中非政府組織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所具備的作用。這些組織不僅僅起到了推動工作進展的輔助作用,而是成為了最重要的推動力和領導者。并且,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的資源浪費的問題,并且可以提高公共治理的效率,推動了社會治理活動的進行。學者 J·費希爾對非政府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的調查主要是從促進就業(yè)的角度進行的。他認為“非政府組織可以為雇員提供全面的就業(yè)服務,可以有效地提高就業(yè)率,從而促進社會穩(wěn)定,這在社會治理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p>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
在社會治理的過程當中需要多元化的主體來進行治理,而作為治理主體來說,需要在組織機構當中發(fā)揮積極地作用。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相對比較落后。并且現(xiàn)有的研究都是在西方的一些研究成果之上的。近年來,我國學者對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可謂是如火如荼,各項科研機構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我國關于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體系更加完善,研究成果也是不勝枚舉。以下是我國學者研究的幾個方面:
1.對社會治理理論的研究分析
一是對治理的含義理解。我國的毛壽龍教授是最早對治理問題進行研究的學者。他對治理概念的翻譯主要引介于西方治理理論,他也在其中增加了新的理解。毛壽龍指出,當前我國的社會治理主體是政府部門。而代山慶在自身的著作當中也表明,社會治理的構建必須包含法制、道德、自治以及共治,而進行社會治理的主要主體是政府、社會和公民。俞可平在《治理與善治》一書中強調,治理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公共行為,也是公眾共同參與管理的過程,并且可以集合大家的努力來使社會利益最大化,國內學者主要對社會治理定義的理解主要通過調查社會治理的主體,對象,目標和手段進行考察。
二是對新時期社會治理理論的研究。當前的社會治理理論已得到了不斷的更新與發(fā)展諸多學者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對當前的理論進行了新的研究,而新的研究角度和主題主要有社會治理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化的治理模式構建等。一方面,是關于新時期社會治理和管理理論的更新改造。楊會良、陳蘭杰、楊雅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當中提出了當前我國社會治理理論體系的改造,這主要表現(xiàn)在當前社會治理體系的創(chuàng)新改造,觀念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構建現(xiàn)代化的科學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理念,這體現(xiàn)了我國由傳統(tǒng)的社會管理向現(xiàn)代化的社會治理體系轉變過程,在當前社會中構建出科學的我國人類命運共同體關系。王名、董俊林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人大中進行了總結闡述,他提到當前社會治理的創(chuàng)新就是對于制度和思想的創(chuàng)新,并且會包括一些基本模式構建,未來任務要求以及戰(zhàn)略目標制定。
2.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文獻研究
一是要對各級政府和部門組織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俞可平在《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治理的變遷》中對當前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關系進行的科學而又周密的分析,同時對已有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和整合。他不僅將非政府組織視為強大的外部約束,而且還把那些非政府組織當作是當前政府與公民間的溝通橋梁,非政府組織還能夠極大的影響政府的相關決策以及改革內容。陶榮兄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對此提出了相應的觀點,他認為:"伴隨著當前公共事務愈發(fā)復雜,但是政府的實際操作能力是有限的,非政府組織在當前的政務關系合作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當前政府應該積極的轉變職能作用,對公共權力的定義進行新的更新和理解,以此來不斷的加強溝通與信任。非政府組織應加強自律,提高社會信譽,并回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治理理論為我們研究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視角。這也使我們能夠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關系。
二是對社會組織參與到社會治理當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改進研究。當前,學者認為,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法律建設不足,政府支持不足以及社會組織自身存在的問題。陳詠梅認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有關的制度安排的不確定性,臨時性和分散性,極大地限制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边@些問題包括:政府對發(fā)展社會組織的激勵措施薄弱,進行治理的相關扶持政策不夠完善,許多資金的可持續(xù)性以及規(guī)范性程度方面都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陸穎以合肥市HY兒童服務中心為研究案例,對當前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問題進行了研討,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的社會工作人員引進存在著實際問題,并且獲取資金渠道單一等?!?/p>
三是當前進行社會組織以及社會治理路徑的必由之路。學者王名和王春婷指出,“政府應該讓渡空間和權力,培養(yǎng)和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實現(xiàn)多元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绷嗖┲赋觯骸皺嗔?、法律以及管理的方式都需要真正的融入到網絡合作當中,這樣在能夠加快服務的實現(xiàn)。而在構建合作社管理方式的特殊管理方面,需要對權力的組成機制進行改善,加強合作社的自主決策權,不斷將組織經營模式更新為漸進式的變革?!?趙漣漪教授認為,“必須要不斷地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相應的合法保證,比如在制定社會組織基本法的過程當中,明確法律規(guī)定,確定實體法的規(guī)則和框架,不斷地簡化當前的程序法規(guī)定和要求,以此來不斷地對公益訴訟法律體系制度進行完善。”
三、文獻述評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對社會組織的研究已有了一定成績,它們也都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問題的探討中提供了一些思路,但這些研究沒有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社會組織的社會治理能力問題。特別是缺乏對黑龍江省社會組織的社會治理能力及其提升途徑的研究。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政治經濟形勢的不斷發(fā)展,政府和社會團體對社會的認識不斷提高,人們參與社會治理的期望也不斷提高。因此,對該省社會組織有效參與社會治理的研究將會受到關注。
參考文獻
[1]姆斯·羅西瑙.沒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英)格里·斯托克 .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J].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1999(1):21-25.
[3]薩拉蒙.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楊會良,陳蘭杰,楊雅旭.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的理論演變與制度創(chuàng)新[J].治理現(xiàn)代化研究,2018(4):75-79.
[5]王名,董俊林.關于新時代社會治理的系統(tǒng)觀點及其理論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8(3):24-27.
[6]王偉進,王雄軍.我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進展與問題[J].前沿觀點,2018(9):3-17.
[7]王名,王春婷.推位讓治: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路徑[J].開放導報,2014(10):7-11.
[8]柳亦博.論合作治理的路徑建構[J].行政論壇,2016(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