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靜
摘要:《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茲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享有盛譽。近年來,不計其數(shù)的學(xué)者對其進行漢英翻譯實踐。本文在目的論三原則指導(dǎo)下,通過對比分析研究姚乃強、吳建國及董繼平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漢譯本前三章內(nèi)容,了解三人不同的翻譯風(fēng)格以及翻譯方法,為其它譯者提供學(xué)習(xí)思路與方法。
關(guān)鍵詞:目的論三原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三譯本;對比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美國小說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文學(xué)界享有盛名,在中國也深受歡迎。如今該作品的漢譯本逐漸增多,參與翻譯的學(xué)者們也不計其數(shù),例如巫坤寧教授、姚乃強教授以及吳建國教授等。本文以目的論三原則為指導(dǎo)理論,對三位譯者對前三章翻譯的文本進行對比,分析不同譯者的翻譯風(fēng)格,為后人提高文學(xué)翻譯水平提出建議。
(二)文獻綜述
據(jù)卞建華(2006)和崔永祿(2006)的研究,目的論三原則在1978年開始在翻譯領(lǐng)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對于本部小說的漢譯研究,諸多學(xué)者投入了大量精力。除巫寧坤教授的譯本,還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譯本。如范岳澤的《大人物蓋茨比》、王晉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等,而吳建國教授編著的《菲茲杰拉德研究》使我們對美國文學(xué)的研究又跨上了嶄新的一步。
二、目的論三原則
1970年代,漢斯·費米爾將翻譯理論作為德國功能學(xué)派的重點引入了目的論并認為整個翻譯行為應(yīng)根據(jù)目標語境中要實現(xiàn)的目的來確定。(Shuttleworth&Cowie,2004)目的論包含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是最重要的原則,忠實原則與連貫原則受其支配(1984)。
目的原則在翻譯中占主導(dǎo)地位,即賴斯和費米爾的“翻譯目的決定翻譯方法”(Nord,2001:29),很明顯,每個文本都是為某個目標而產(chǎn)生的,應(yīng)該為這個目標服務(wù)。連貫原則強調(diào)源文本和目標文本的連接,諾德認為,只有當文本符合交際目的并且在交際情況下為接收者所接受時,它才有意義(Nord,2001:31)。忠實原則是指翻譯人員翻譯源文本時的忠誠度,要求翻譯后的文本和源文本之間必須具有連貫性和對應(yīng)性。
三、翻譯對比研究
文學(xué)翻譯強調(diào)價值,注重形象思維和藝術(shù)感,在選擇翻譯方法上更為靈活。以下是三個譯本中選取的例子進行對比分析。
(一)名詞的翻譯
1 “How do you get to West Egg village?” he asked helplessly.
姚:“勞駕,到西埃格村怎么走”他無可奈何地問道。(2006:5)
吳:“請問去西蛋村該怎么走?”他無助地問道。(2016:47)
董:“到西卵村怎么走呢”他無助地問道(2017:39)
原文中,“West Egg village”是地名,一般可以通過直譯,意譯或者音譯等常用方法對地名進行翻譯。在這里,姚將其音譯為“西埃格”,并且為其增加注釋,強化村名的象征意義。吳將其直譯為“西蛋村”,與董采用的翻譯方法一致,與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爸弊g法是翻譯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 能傳達原文意義, 表現(xiàn)內(nèi)容和形式相符之處?!保ǘ∶蕊w,2016)這三個譯本都遵循了目的原則,以讀者感受為目的進行翻譯。但姚給出背后的意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a national figure in a way, one of those men who reach such an acute limited excellence at twenty-one that everything afterward savors of anti-climax.
姚:他是這樣一個人,二十一歲就在一個方面達到如此登峰造極的地步,讓后不論做什么,總有點走下坡路的味道。(2006:7)
吳:這些人21歲就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取得了如此搶眼的卓越成就,弄得后來的一切都不免有虎頭蛇尾的味道。(2016:38)
董:他這類人在二十一歲時就迅速到達了成就的巔峰,而此后的一切又有了漸漸走向衰落的意味。(2017:59)
“anti-climax”中文意思是“令人失望的事物; 令人掃興的事物”,倘若采用直譯法,那么譯文就無法為讀者所接受。姚譯為“下坡路”,與上文“登峰造極”對應(yīng),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另外也符合中文表達。原文強調(diào)的是湯姆在21歲這樣一個年齡有著非凡的成就,未來可能大不如此,因此吳譯成“虎頭蛇尾”,添了文學(xué)性。而董采用了直譯,雖表明意義但在文字表達上沒有前兩位譯者表達得順暢自然。
(二)形容詞的翻譯
1 There was a touch of paternal contempt in it, even toward people he liked
姚:他說話的聲音里有一種老子教訓(xùn)兒子的輕蔑的口吻,甚至對他喜歡的人也是如此。(2006:24)
吳:他說話時總是帶著一種頤指氣使、不屑一顧的腔調(diào),即使面對他所喜歡的人也一樣(2016:40)
董:話音中,他還帶著父輩般的輕蔑意味,即便是對他喜歡的人也不例外。(2017:38)
“paternal”這個詞表示“如父親一般的,像父親的”。董將其直譯為“父輩般”,實現(xiàn)了語意連貫,但這里想強調(diào)的是他說話像父親輕蔑的語氣,而單從“父輩般”無法判斷出原文想要傳達的意義。姚將其譯成“老子教訓(xùn)兒子”,既符合原文的表達,并且將感情色彩充分表達出來,讓讀者更容易接受。吳的譯文省略了“像父親的”這一含義,意譯成“頤指氣使、不屑一顧”,強調(diào)了其背后隱藏的意象及感情色調(diào)。但姚不僅保留了原文形式與內(nèi)容,表達也更符合漢語表達習(xí)慣。
2“Hulking,”insisted Daisy.
姚:“笨重,”黛西不依不饒又說了一次。(2006:14)
吳:“笨頭笨腦?!摈煳鞑灰啦火埖卣f。(2016:45)
董:“你就是粗笨?!摈煳鲌猿终f。(2017:46)
“Hulking”中文意思為“笨重的,粗魯?shù)摹?。這里,黛西對著自己的丈夫湯姆說他“Hulking”,湯姆不悅。姚這里將其處理成“笨重”,但是一般“笨重”用來形容物品較重,而這里黛西形容湯姆,因此,該譯法略有不妥。吳將其翻譯成“笨頭笨腦”,強調(diào)的是湯姆“笨”這個特點,但是,在黛西看來,湯姆不但愚笨而且粗魯,因此這個譯文未能完全將其含義表達出來。而董將其翻譯成“粗苯”,完全符合譯文的內(nèi)容,并保留了意義。
(三)語境下的翻譯
1 Turning me around by one arm, he moved a broad flat hand along the front vista.(2009,6)
姚:他用一只胳臂把我轉(zhuǎn)過身來,然后移動著他寬大的手掌,指點前面的景色。(2006:10)
吳:他一把拽住我的一只胳膊,拉得我轉(zhuǎn)過身去,然后揮動他那只寬闊的手掌,指點著前方的景色。(2016:52)
董:他伸出一只胳膊,讓我轉(zhuǎn)過身來,展開寬大、扁平的手掌,指點眼前的景色。(2017:37)
對于“by one arm”的翻譯,姚譯本和董譯本中的“arm”指的是湯姆的手臂,而吳譯本中的“arm”指的是“我”的手臂。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可以看出,湯姆體型健碩足以用一只手臂讓“我”轉(zhuǎn)過身來,因此姚和董的譯文在這種情況下更符合語境,但是在表達上,姚的譯文較董的譯文更為準確連貫,突出了湯姆力大無窮與粗暴的特征。
2‘All I kept thinking about, over and over, was ‘You cant live forever; you cant live forever.”(2009,45)
姚:‘我腦子里一遍一遍問自己‘能長相守嗎?能長相守嗎”(2006:33)
吳:‘我腦子里顛來倒去地想著的只有一個念頭:‘你不可能長命百歲的,你不可能長命百歲的?!保?016:95)
董: ‘我當時反復(fù)思考的只有這句話:‘你的人生苦短,你的人生苦短”(2017:84)
該句話在關(guān)于“l(fā)ive”這個詞的翻譯在三個譯本中同樣存在著理解上的歧義?!發(fā)ive”意為“居住,生活及生存”。原文是梅特爾第一次遇見湯姆便心生愛意,想與之長相廝守。因此,為了表達原作者的意圖,姚將其譯為“長相守”,而吳和董的譯文都與此語境關(guān)聯(lián)不大。因此在該種語境下,“長相守”更貼切原文作者的表達意圖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也更緊密。
四、總結(jié)
本文從目的論視角下對《了不起的蓋茨比》姚乃強、吳建國和董繼平的譯本前三章進行對比研究,列舉了前三章中的實例,通過對名詞、形容詞以及具體語境的翻譯進行對比分析,探究不同之處。在翻譯中,這三位譯者都能充分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感受,選取合適的翻譯方法,突出各自的翻譯特點。但由于筆者知識與能力欠缺,未能對三個譯本進行深入對比分析,總結(jié)每位譯者的翻譯特征與風(fēng)格,對此仍有不足需要改進。
參考文獻
[1]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Nord, C.(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卞建華,崔永祿. 功能主義目的論在中國的引進、應(yīng)用與研究[J]. 解放軍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6.5.
[4]丁萌飛.接受美學(xué)視角下文學(xué)作品中地名漢譯研究——以《冰與火之歌》為例[J].科教文匯.2016.(11):181-182.
[5]董繼平.《了不起的蓋茨比》[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3.
[6]吳建國.《了不起的蓋茨比》[M].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3.
[7]姚乃強.《了不起的蓋茨比》[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