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毛潔 實習生 曹思佳 張怡杭
六連官兵在復雜天候下,錘煉過硬軍事技能。 張永進 ? 攝
在實戰(zhàn)化訓練中,連隊官兵向岸灘發(fā)起沖擊。張永進? 攝
★新增裝備多、新訓課目多、新轉崗位多。多個“新”字匯成了一個“難”字。面對新環(huán)境新變化,“六連和其他普通連隊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有一種精神內涵?!?/p>
2019年盛夏,粵東某海域,一場水陸實兵對抗演習進入膠著狀態(tài)。
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為藍軍防守部隊,擔任灘涂前沿陣地的防御任務。面對數(shù)倍力量的敵人,六連7次擊潰紅方進攻。
烈日炙烤下,山間林地氣溫高達40度,二班長李志豪和4名戰(zhàn)士組成的偵察小組,藏身于封閉的地下工事內,擔負著狙殺紅軍指揮員的重任。
缺水、高溫,每個人的作訓服都被汗水浸濕,濃重的汗酸味彌漫在掩體中。
終于,機會來了。一名紅方指揮員出現(xiàn)在望遠鏡中,二班長李志豪將狙擊步槍牢牢抵在肩膀,用瞄準鏡圈住紅方指揮員。他稍微放松手指,調整呼吸,輕輕扣動扳機。
砰! 紅方指揮員頭盔上冒出一股紅色煙霧。潛伏3小時,六連成功完成了“斬首”任務。
對于歷史厚重、戰(zhàn)功赫赫的“硬骨頭六連”來說,榮立二等功并非“大新聞”。不過,這次實兵演習對抗的勝利,對六連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尖刀越磨越快
2019年12月,為期三個月的新訓第一階段考核,順利落下帷幕。接下來的專業(yè)分配時,新兵柳麟提出了一個意外請求:“我想到六連當兵,不去運輸連開車!”
柳麟在老家學過汽車駕駛技術,在此前的新兵連摸底考核中,柳麟因駕駛技術嫻熟被運輸連一眼看中,早早被列入了“內定”名單。不料最后關頭,柳麟?yún)s作了一個看似“自討苦吃”的決定,“不愛運輸愛步兵”。
為此,運輸連的干部專門找柳麟談心:“你駕駛技術這么好,來運輸連開車更是如虎添翼。去了步兵連不僅訓練累,而且還得重新學專業(yè),你咋就想不通呢?”
柳麟想去的六連,是一支傳承紅軍血脈,敢打硬仗惡仗的英雄連隊,以“三股勁、四過硬”享譽全軍。1964年、1985年,分別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
榮譽,就是六連的標簽。六連的榮譽室大廳里,43張金燦燦的獎狀掛滿了半面墻壁,百余面紅艷艷的錦旗高懸于長廊兩側。六連在161次實戰(zhàn)中留下的子彈殼、炮彈殼,被做成名為“硬骨雄風”的雕塑,一尊頭戴鋼盔、目光堅毅的士兵塑像屹立其中。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相比較其他連隊,六連也是出了名的“訓練苦、管理嚴、要求高”。在和平年代,六連人的“戰(zhàn)場”變成了賽場、訓練場,殺敵制勝變成了奪冠爭優(yōu)。
經(jīng)過對六連連史的學習后,柳麟覺得自己找到了在軍營的目標。他誠懇請求到六連摔打錘煉:“六連最能培養(yǎng)人的吃苦精神,在這里當兵,是我一輩子的光榮?!?/p>
“當兵打仗、練兵打仗、帶兵打仗”,對標實戰(zhàn)一直是六連的訓練目標。
2017年,一次并列機槍快速瞄準訓練后,幾個炮手的閑聊引起了六連火炮技師鄭錫鑫的思考?!艾F(xiàn)在訓練所用的多功能靶架,出靶順序固定,目標區(qū)域固定,當炮手摸清規(guī)律后,就很容易達到標準。以這樣的標準考出來的成績,能經(jīng)得起實戰(zhàn)檢驗嗎?”
經(jīng)過研究和調試,鄭錫鑫打算制作一種新式激光快瞄器投入訓練,卻多次失敗。這時,有老兵勸阻,“算了吧,老鄭,咱們連隊都包攬快瞄課目全旅前三名了,沒必要再搞這些了?!辈贿^,鄭錫鑫毫不氣餒。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調試,新式激光快瞄器終于面世。經(jīng)過檢測,原本名列前茅的炮手們紛紛鎩羽而歸。
2020年7月,六連現(xiàn)任連長趙松向南方周末介紹,經(jīng)過持續(xù)改進,這款新式激光快瞄器已更新至第三代版本。
“之前的快瞄儀器解決我們了部分訓練課目的問題,而更新升級的版本可以應用于更多課目。未來,為了適應更多的場景,這款儀器還有可能繼續(xù)升級?!壁w松說,“材料和技術都是我們連隊內部技師研究出來的。我們就是要以實戰(zhàn)的標準搞訓練。只要對戰(zhàn)斗力有用,排除萬難也要干。”
“訓練越貼近實戰(zhàn),打贏就越有底氣?!绷B所在旅領導說,無論環(huán)境條件怎么變、作戰(zhàn)任務怎么調,六連官兵始終保持一種“言必謀打仗、行必抓打仗”的常態(tài),在真打實備中夯實硬底子、在創(chuàng)新突破中提升硬實力,讓這把尖刀越磨越快。
仍是硬骨頭
時間回到三年前。
2017年6月,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六連官兵從駐防42年之久的駐地出發(fā),前往千里之外的新駐地——嶺南腹地某鄉(xiāng)村。
移防新營區(qū)當天,兄弟連隊都正忙著安家宿營,整治環(huán)境。而六連官兵放下背囊的第一件事,卻是規(guī)范戰(zhàn)備庫室。當晚,熄燈號剛響,六連又傳來緊急集合聲。趁換防之際,臨時檢驗連隊的應急戰(zhàn)備能力。
很快,移防后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六連里有一個戰(zhàn)士,難以適應嶺南的濕熱環(huán)境,“出汗、難受、感覺天天連喘氣都費勁”。或是因水土不服,跑步成績也大幅下滑。
“移防前,六連戰(zhàn)士多來自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更適應四季分明的氣候?!绷B現(xiàn)任指導員馮杰介紹,新駐地每年有大半年時間的炎熱潮濕天氣,不少戰(zhàn)士受到影響。移防后首次組織的武裝5公里越野考核中,全連平均成績較以往慢了整整3分鐘。
軍改一盤棋。動的,不僅是棋子,還有棋局。
改革重塑的大背景下,六連的體制編制和武器裝備也有所變化。
“戰(zhàn)車配置、載員武器等裝備的變化,直接導致了我們訓練方法乃至作戰(zhàn)方法的變化。很多火器我們以前只看過、沒用過。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绷B現(xiàn)任連長趙松說。
新增裝備多、新訓課目多、新轉崗位多。多個“新”字匯成了一個“難”字。面對新環(huán)境新變化,如何訓練,如何轉型,如何迅速形成戰(zhàn)斗力,成為當時連隊官兵心中的難題。
“沒有經(jīng)驗可循,咱們就趟出一
條路來!”六連官兵上下一心,決定從苦練中摸出“真經(jīng)”。
4個月后,六連受領營戰(zhàn)術考核任務,歷時2天1夜,成功檢驗新編制下的作戰(zhàn)能力。2018年,六連參加實兵對抗演習。演習當天,六連第一個在復雜海況下完成遠距離直航,第一個不經(jīng)預演在陌生地域展開整建制實彈射擊,打出了滿堂彩,更加擦亮了硬骨頭名片。
“六連能夠改造人”
2018年4月的一天,時任六連副連長的趙松組織連隊官兵進行抓繩訓練。不久前剛下過雨,繩索略有濕滑。示范過程中,趙松不慎從四米多高的繩上滑落。觸地一瞬,左手感到鉆心的疼痛,經(jīng)診斷為手腕骨折。隨后,趙松的左手腕里打進一顆鋼釘。按照醫(yī)囑,可能要至少休養(yǎng)半年才能恢復。
三個月后,石膏剛拆,趙松就開始了力量恢復訓練。左手不能動,就先練右手;左手不痛了,就開始強化訓練。為了堅持做恢復訓練,趙松還將彈力繃帶綁在單杠上,減輕手腕受力。手掌上磨出了血泡、指節(jié)上練出了老繭。有一段時間里,趙松的兩條手臂不一樣粗細。
為什么這么拼?“干部就要當排頭兵。作為連長,更要給戰(zhàn)士們樹立個榜樣?!壁w松認為,身教勝于言教,“你就按照我做的來,或者把我的標準作為最低標準。如果達不到這一水平,那就是一個字,練!”
2019年初,在全旅組織的體能“特三級”考核中,傷勢恢復不久的趙松一口氣拉了44個單杠,成為全旅首位通過“特三”考核的干部。戰(zhàn)士們對趙松刮目相看,連隊里也興起了練體能、沖“特三”的風潮。
在六連,有兩個獨特的生活例會堅持了四十余年。每逢干部調入、調出,六連要開“接風洗塵會”,會上不說客套話,而是指問題、提要求、送諍言。每逢完成大項任務、演習演練獲勝、比武考核取得佳績、立功受獎獲得榮譽,連隊都要開“慶功揭短會”,查不足找短板。
2018年初,六連換防之后首次參加“嶺南尖兵”比武。面對陌生課目、陌生對手、陌生環(huán)境,一班長林新祥帶領尖刀班,不畏強手、奮勇爭先,一舉奪得三個獎項中的兩個第一,并以綜合第一的成績載譽而歸。勇士凱旋,連隊為他們召開了一場“慶功會”。
會議一開始,一班班長林新祥開出“當頭炮”:“前兩個課目拿了第一名就得意忘形,導致射擊時通過雷場,陣亡三人,丟了射擊金牌?!鄙系缺R自豪也勇敢發(fā)言:“訓練成績存在‘兩頭冒尖的情況,單課目訓練成績較好,但班戰(zhàn)術整體攻防能力離打仗標準還有差距……”雖說是慶功會,卻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
會后,連隊制定出二十余條整改細則,有短板不遮掩、有矛盾不回避、有成績不自滿,在檢討反思中連隊才能不斷進步。
六連連長趙松和指導員馮杰都曾嘗過“接風會”的辣味。
在“接風會”上,趙松收到了78條意見。指導員馮杰則收到了57條意見。每條意見后面,還講了具體事件,語言犀利、直擊問題,沒有一句恭維客套。連隊下士伍敏強第一次參加“接風會”時,難免心有顧忌。不過,看到黨員骨干一個接一個毫不遮掩地點問題、拉袖子,他也鼓起勇氣為剛上任的趙松連長提意見,“批評多,躬身幫帶少……”
馮杰是1988年生人,比連隊里年齡最小的戰(zhàn)士年長14歲。面對辣語真言式的批評,他一開始還是覺得有些失落,但事后又覺得受益頗多。
“我覺得,六連其實是在改造人。無論戰(zhàn)士、干部都在這里受到改造,然后他們再用自己的力量去反哺這個連隊?!瘪T杰說,普通連隊中,一名主官的能力強弱,對單位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六連的“硬”是長期的、全面的。
“六連和其他普通連隊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有一種精神內涵。就是一種延續(xù)了幾十年的‘硬骨頭精神?!瘪T杰說。
氣為兵神勇為軍本
戰(zhàn)爭年代,六連就以敢打猛沖、刺刀見紅而威震敵膽。
1948年2月的宜川瓦子街戰(zhàn)斗中,時任六連突擊二班班長劉四虎陷入敵方重圍。危急關頭,他奮力拼殺,一連刺死7個敵人,自己也身中11刀,陷入昏迷,后被戰(zhàn)友救起。從此后,這把拼彎的刺刀成了連隊的“傳家寶”。
氣為兵神,勇為軍本。打仗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敵我雙方已經(jīng)很少有短兵相接的機會。不過,六連至今依然保留了近戰(zhàn)殲敵的“刺殺操”、“格斗拳”等課目,為的就是讓戰(zhàn)士們在“殺!殺! 殺!”的拼刺聲中感受血性之勇,激起戰(zhàn)斗之志。
“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绷B一排一班的墻壁上,寫著這樣的紅色標語。
如今,六連12個班排全部以戰(zhàn)斗英雄命名,繡著英雄名字的金字錦旗高掛在戰(zhàn)士們的宿舍墻上。每一個連隊戰(zhàn)士都熟記英雄故事,并將英雄精神發(fā)揚在賽場、訓練場中。
2016年的一場非正式比武賽中,六連遺憾輸給了惺惺相惜的兄弟單位“堅守英雄連”。在幾十個連隊中,六連拿了第二名。從武場返回營區(qū)的崎嶇山路上,連隊官兵無一絲喜色,邊唱連歌邊流淚?!皯?zhàn)場無亞軍,拿了第二就是輸。”
優(yōu)秀成績算起步,破了紀錄才算數(shù)。九班班長張亞秋被稱為六連的“許三多”。2019年,全旅組織大比武。在單杠二項目中,張亞秋堅持拉了120個,早已勝券在握。然而,他咬緊牙關,重復著拉杠、屈臂、翻杠……哪怕手掌被磨破、鮮血直流,也不言放棄?,F(xiàn)場沸騰了,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最后,張亞秋成績定格在265個,刷新了項目紀錄。
六連是一支歷經(jīng)風雨的部隊。從傳統(tǒng)步兵到合成營體系下裝甲步兵、從浙江杭州到嶺南腹地。八十余年來,硬六連歷經(jīng)風雨滄桑,有堅守,也有轉變。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六連,如何帶好兵、練成什么樣的兵也成為連隊主官們的課題。
“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苦和累沒有價值。”
六連百余人中,90后、00后年輕人占了95.4%。這些年輕人身上有著鮮明的特質,就是特別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
指導員馮杰告訴南方周末,近年來,大學生參軍、大學生畢業(yè)后入伍人員增多,基層連隊戰(zhàn)士的素質顯著提高。目前除干部外,連隊里有31人學歷在大專以上,7人為二本以上。
畢業(yè)于云南大學的“95后”體育特長生李加侯就是一名大學生士兵。剛入伍時,他性格內向,不善交流,經(jīng)歷了一段消沉期。
“你是大學生,領悟能力強,只要肯堅持,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痹趹?zhàn)友們的幫助下,李加侯踴躍報名連隊授課評比、比武考核,敢拼敢沖敢上。2020年1月的開訓動員中,全旅組織創(chuàng)破紀錄比武。李加侯以9分36秒奪得3公里第一名。
一支戰(zhàn)斗部隊取得成績、建立功勛不算難,難的是,任時代變換、地域變遷,都能扛起紅旗,守衛(wèi)榮譽。
幾十年來,六連一代代官兵接力傳承,硬骨雄風的本色始終旺盛不衰,為全軍部隊樹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硬骨頭”戰(zhàn)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