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珍
摘 要
《英文報刊閱讀課程》是中國學生直觀了解西方社會,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以及自我思考和辨析能力,提升未來就業(yè)競爭力的核心課程。和國外越來越興起的《中文報刊閱讀課程》相比,國內英文報刊課程的教學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創(chuàng)新改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
中文/英文報刊閱讀;比較研究;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 H315.9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36
0 序言
《英文報刊閱讀課程》是國內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以及一些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英文報刊提供最新最快內容訊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涉及西方國家各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以及地理、風土人情、信仰、生活習慣、文學藝術、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內容,信息量龐大,觀點新穎,有助于中國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西方社會,為今后的工作學習、人際溝通奠定基礎。是學生們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提高自我思考和辨析能力,提升未來就業(yè)競爭力的核心課程。
筆者在國內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了解國內大專院校英語教學基本情況及《英文報刊閱讀課程》的開展情況。結合近幾年作為國家公派教師在國外高校教漢語,特別是講授《中文報刊閱讀課程》的經歷,通過案例分析,比較中、英文報刊閱讀在國內外學生課堂上的不同授課方法,學生們的反饋反響,強調該課程需要采取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大力提高學生的課堂自主性,才能保持課程的歷久彌新,經久不衰。
1 我國《英文報刊閱讀課程》現(xiàn)狀及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國民經濟實力的飛速提升,全球貿易額高居世界領先地位,對高水平英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用英語交流談判,簽署合同,處理公務,將課堂上所學知識充分轉化為實用的交際工具,而不只是紙上談兵,應付考試而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具有素質教育的價值,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對這方面進行探究[1]。
雖然許多高校對《英文報刊閱讀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期望通過該課程讓學生學到最新最有用的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貼近實際目標,但在教學方法上并沒有真正的創(chuàng)新[2]:有的老師只是選擇某一報刊文章,給學生滿堂灌輸詞匯和語法知識,段落結構,中心思想等等;有的按照閱讀課模式上,還有的英漢翻譯課照搬……另外,老師們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文章。有些文章發(fā)表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或者和學生的關注點脫節(jié)。
當今世界信息共享,訊息瞬息萬變,全球熱點新聞層出不窮。所以,可以讓學生們自主選擇他們想了解、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只是在學生不明白、有疑問的時候助一臂之力即可。這也是我在國外講授《中文報刊閱讀課程》得出的經驗總結。
2 所在國外高?!吨形膱罂喿x課程》現(xiàn)狀及對策
隨著經濟騰飛國力強盛,中國被世界所矚目,漢語熱也在全球各地持續(xù)升溫。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筆者于2012年10月赴愛爾蘭科克大學,在中文系講授漢語課程。2013年1月系里安排我給漢語專業(yè)四年級學生上《中文報刊閱讀課程》,選修課,一周兩課時。這是個燙手的山芋:該課程因為之前的主講教師在教材(自編講義,內容陳舊)教法(英漢翻譯法)及考試(不少學生掛科)等等方面存在問題,學生抱怨吐槽,不明白課程意義在哪兒,一起的老師們也都對此望而生畏。我接手后想了很多辦法。沒有現(xiàn)成的、合適的教材(國外買不到),即使有也是眾口難調,不能保證人人滿意。我決定自己在網上找中文報刊材料,兩個原則:一要內容適合學生閱讀,二要難易程度適中。一段時間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讓他們自己查找,人人有份,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我分這樣幾個步驟:每周安排一個學生上網查找適合他們程度的報刊文章(這也是大量閱讀和選擇的過程),找出生詞,查字典并注音解釋,設置3-5個討論問題,然后發(fā)到我的郵箱。我閱讀后,覺得內容可以用,再看看幾個討論話題是否恰當準確,修改后發(fā)給該學生,他/她再發(fā)到上課群里,每個同學課前打印預習。因為是輪流坐莊,大家都有參與感,尤其上課用的材料是自己提供而大家又感興趣的話,該同學就特別有成就感,一節(jié)課下來都是能量滿滿的。上課后,我會先讓提供材料的同學簡單說說他/她選取材料的理由和文章背景,然后我做一個補充糾正。接下來,我讓同學們讀報刊文章,重要段落請同學朗讀。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情況,將不明白的地方分析解釋,最后是討論部分。這一部分用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學生們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觀點,各抒己見,是最精彩的部分,對學生知識吸收和中文表達都是很好的檢驗提高。大約三四周后,外方負責人見了我說,學生們對我的課評價很好,他們很享受這門課,我知道我成功了。
3 中、英文報刊閱讀教學方法之相互借鑒
之前多年英語教學經歷及近幾年對外漢語教學經驗,使我深深體會到,語言教學的很多方法都是觸類旁通的。外國學生,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學生喜歡思考提問,四平八穩(wěn)、按部就班的上課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須調整自己,不斷思考,因地制宜,適應學生,才能讓自己在講臺上站穩(wěn),讓學生信服。記得國外學生最“深惡痛絕”的是把《中文報刊閱讀課程》上成翻譯課,我想中國學生應該也不會喜歡把《英文報刊閱讀課程》上成翻譯課吧?
閱讀了數(shù)十篇報刊閱讀課程相關學術論文,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中未曾提到過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報刊文章,自主討論這樣的案例。對于國內高校的《英文報刊閱讀課程》,現(xiàn)在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時候了!
參考文獻
[1]李宗文.高校英語教學報刊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2(2).
[2]黃小妹.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英文報刊閱讀教學研究[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
[3]文燕.英文報刊閱讀教學方法探析[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