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華
摘 要
在高校教育中,信息化教育是信息化技術與課堂教育有機結合,已成為教育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針對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建設和發(fā)展,指出現代高校信息化教育建設存在傳統教學觀念固化、形式主義泛濫、教學資源建設滯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高校信息化教育的發(fā)展。針對這些問題,對高校信息化教學進行應用研究,提出了加大信息化教學應用的資金投入力度、安裝足夠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硬件與軟件裝備、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建設資源建設等措施,以期高校信息化教育順利建設。
關鍵詞
高校信息化教學;多媒體;信息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 G642;G43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46
0 引言
信息化教學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設備進行教學。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將以前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在線教學,引導學生觀看和在線互動,以此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教師在高校開展基于信息的教學活動,促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質量,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了合理利用,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 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內容
信息化教學是指為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綜合利用當代信息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最終將教育和當代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過程,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1.1 信息化教學的主要特征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信息化教學主要體現了多媒體、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四個方面。多媒體主要代表信息的多樣化,數字化的特點有利于簡化教學體系,智能化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核心,它可幫助簡化復雜的任務,網絡化實現了不同地區(qū)教學信息的合作與共享。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信息化教學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覆蓋全球的教學資源、自動的管理模式和個性的教學。
1.2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信息技術的擬物化可以通過模擬技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將信息資源有效地與學習相結合,為學習提供新方法。其次,信息技術的擬人化使學生有了伙伴和老師,通過找到更適合學生的伙伴,在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下來完成作業(yè)。通過創(chuàng)建智能導師系統,合理規(guī)劃學生的學習任務,最終進入程序化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實現多種計算機語言的編程,通過計算機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是學生和老師的重要幫手。
1.3 通過信息技術加強教育改革
在正常情況下,當前的教育者通常采取兩種教育姿態(tài)。一種是通過信息提高自己,另一種是民主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在大學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積極運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并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正確的觀念,以此來提高高校課堂的教學效率。
2 高校信息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2.1 傳統教學觀念固化
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新手段,媒體技術對對課堂結構的改變和影響有限。只有那些教學理念的頂層重構才可能改變和推翻傳統的教學結構。教師要想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放棄傳統的技術應用框架,需要擺脫舊的教學概念。然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很難實現平衡。一方面,完全忽略老師的引導作用,放任學生自主學習,對信息化教育產生誤解。另一方面,以老師為中心的理論知識教育理念,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的轉變是相對困難,在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部分老師仍然我行我素,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嚴重掩蓋了信息化教學的效果。
2.2 形式主義泛濫
從教學的方式來看,信息化教學主要基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信息化技術的引入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靈活性和有趣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信息化教學的變化和發(fā)展從根本上依舊是服務課堂、傳授學生知識,它在本質上屬于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范圍。但是,在教育系統官僚化和信息化教學的壓力下,教師課堂教學一味地追求信息化教學的形式,而忽視了教學所需傳授的知識,使本質邊緣化,導致課堂教學的本質和信息化教學形式顛倒和逆轉。最后,課堂教學很容易被信息技術“束縛”,過多的技術評估導致課堂教學本質疏遠,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老師花費大量時間來改善信息技術,落入形式主義的“展示領域”,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本意和知識的傳授。
2.3 教學資源建設滯后
教學資源建設對于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質量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學資源建設包括課件、案例庫、專業(yè)網站、線課程和各種信息化教學平臺。但是,由于各種類型的基于信息的教學平臺,都是企業(yè)或個人的以商業(yè)目的開發(fā),其基本目的是營利,所以很多平臺的自由使用空間極為有限。且受技術水平和物質資源的限制,老師自行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平臺,很難保證交互性和舒適感。同時,由于缺乏資源共享和協調機制,學校和學校以及學校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呈現出“分離戰(zhàn)”的分裂狀態(tài),出現了教學資源建設反復、質量低下、建設不規(guī)范的現象,打擊了教師的信心,嚴重阻礙了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給信息化教學的后續(xù)工作蒙上了陰影。
2.4 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不足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信息化知識和素養(yǎng)。教師可以針對信息化教育智能化、數字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特征,參照課程教學的特點,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并能夠通過信息化技術,全方位的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傳授。因此,只有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一定信息技術的教師,才能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但是=部分老師雖然具有很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但是對信息化技術的了解不足,很難適應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教育模式,無法保證教育的質量。一些學校花費大量金錢來裝備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由于老師的不熟悉而無法有效使用。
3 高校信息化教學應用研究
3.1 加大信息化教學應用的資金投入力度
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才能夠保證高校信息化教學建設的順利完成。因此,高校需根據自身資金情況,適當地加大信息化教學應用的投資,以確保信息化教學應用的要求和學校其他項目同時進行和完成。對于那些資金不足的高校,學??梢赃x擇與企業(yè)合作,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高校不僅可以在購買設備方面獲得大量的資金,還可以在高校實習和工作時優(yōu)先考慮該企業(yè),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優(yōu)秀的人才,實現了校企共贏,滿足了高校自身信息化建設的需求。
3.2 安裝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硬件與軟件裝備
要在高校進行信息化教學,不僅需要投入足夠的資金,還需要合理利用建設資源,需要有足夠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硬件與軟件裝備。老師在進行線上教學時,能夠利用互聯網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圖片,或通過對一些圖片和動態(tài)視頻生動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幫助提高上課效率。與此同時,學校可以建設一些網絡平臺,學生可在平臺上進行提問和討論、搜索相關資料,相關老師進行解答,有效促進師生之間基于信息化的教學資源的共享。學生還可以在平臺上尋找感興趣的資料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學校在進行信息化教育建設時,學??梢越M織一支具有信息化專業(yè)知識和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對學校的信息化教學進行指導和服務,也可以對相關的電腦等多媒體設備進行維修和維護。
3.3 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建設資源建設
豐富的資源可以完善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硬標準,才能對相關的硬件、軟件和光纖寬帶等進行正確地安裝,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硬標準,可以有效減少在教學建設中故障問題的發(fā)生,保證了信息化教育的平穩(wěn)建設。對于軟件,要組織專業(yè)的人員進行研發(fā)、安裝和維護,避免病毒的入侵,并對軟件進行定期更新,以使軟件更符合教學要求。為提高教學效果,各科老師通過網上教學,使老師和學生自由安排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負責人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應用時,通過網絡設備進行管理,對信息化教學進行監(jiān)督,以得到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4 結語
通過研究分析表明,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是教育界發(fā)展的重大趨勢。信息化教學模式,強調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信息化教育在高校中發(fā)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并提出加大信息化教學應用的資金投入力度、安裝足夠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硬件與軟件裝備、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建設資源建設的措施,來對高校的信息化教育進行建設,在提高主觀能動性的同時,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趙華芬.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教學他律教學方法[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8):123.
[2]公彥德,王巍,范莉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展望[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6):91-92.
[3]李平陽.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構建路徑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0,11(07):124-125.
[4]易小娟.智慧教室中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以H大學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20,27(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