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敏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腹股溝疝是臨床醫(yī)學中最普遍的腹外疝疾病類型。其發(fā)病原因多是因為腹壁較為薄弱,腹腔內壓較高引起[1]。腹股溝疝如果不能自行消退就需要積極地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腹股溝疝疾病大多采用無張力補片修補術進行治療[2]。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56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觀察的對象,分析對比了不同的護理模式和護理質量下患者的恢復情況和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019年我院收治的56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觀察的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將腹股溝疝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為(43.1±1.6)歲,實驗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為(41.8.±1.5)歲,納入標準:我院收治的腹股溝疝患者,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者溝通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腹股溝疝患者安排常規(guī)手術期護理,實驗組腹股溝疝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全程優(yōu)質護理的內容:手術前做好患者的手術評估,優(yōu)化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手術成功率。手術過程中要配合主刀醫(yī)生,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切口狀態(tài),一旦產(chǎn)生意外要及時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護理人員還要做好患者手術后傷口清創(chuàng)和藥物護理,其主要目的是鎮(zhèn)痛、預防感染、加速傷口愈合,使患者身體機能盡快恢復。密切觀察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如皮下水腫、血腫、術后復發(fā)等,做好腹股溝疝手術的預后工作[3-4]。
研究分析兩組腹股溝疝患者的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其中恢復情況以治療有效率表示,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指標。護理滿意度同樣以百分比表示,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指標。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本文研究統(tǒng)計兩組腹股溝疝患者的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腹股溝疝患者中顯效6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治療有效率為64.29%,實驗組腹股溝疝患者中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3例,治療有效率為89.29%。實驗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腹股溝疝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中對全程護理非常滿意10例、滿意10例、不滿意8例,滿意度為71.43%,實驗組患者中對全程護理非常滿意14例、滿意12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2.85%,經(jīng)過卡方檢驗計算得出P=0.036,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
腹股溝疝氣主要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疝氣類型,患者的腹部筋膜薄弱、腹壁肌肉強度低、腹部壓力增大等因素都會導致腹股溝疝疾病,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腹股溝疝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高[5]。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病情發(fā)展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的臟器功能,臨床上大多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應對腹股溝疝疾病。腹溝疝手術的全程護理工作不僅是為了腹股溝疝患者的術后恢復,也是腹股溝疝患者身體機能低下必須得到妥善陪護的現(xiàn)實要求。精心的護理工作需要護理人員有專業(yè)的護理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并和患者的家屬充分配合,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6]。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56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觀察的對象,分析對比了不同的護理模式和護理質量下患者的恢復情況和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顯示,實驗組腹股溝疝患者在接受了優(yōu)質的全程護理干預后,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都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優(yōu)質的全程護理干預在無張力補片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能夠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也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yī)院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