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喊柳,孫磊磊
(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山東青島 266034)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系統(tǒng)疾病中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根治難度比較大,較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情況。 精神分裂癥的病情變化與患者的思維情感、感觀知覺以及意志行為均有一定的關系,各類精神障礙情況的發(fā)生均會導致精神分裂癥的病變和進一步發(fā)展。 有調查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以青壯年為主,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工作壓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率也逐漸上升。 精神分裂癥的患病時間均比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會能力。 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家庭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的缺失,患者的疾病越嚴重,此類功能障礙越強,不僅會加重患者負擔,還會影響患者家屬的正常生活,影響全家的生活質量,加重社會的負擔[1-2]。 隨著人們對精神分裂癥的理解和認識,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康復質量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臨床治療中除了要提升患者治療研究之外,還需要加強相關護理干預,控制好患者病情狀況的發(fā)展,改善其家庭及社會功能[3-4]。 為此,該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選取42例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并圍繞患者精神狀態(tài)評分以家庭社會功能水平展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抽選84例該院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法分為各42例的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女占比21∶21;年齡跨度18~54歲, 平均(33.41±6.53)歲;患病時長2~12年,平均(6.87±2.16)年。 研究組男女占比20∶22;年齡跨度18~57歲,平均(35.74±6.65)歲。 患病時長2~13年,平均(6.93±2.78)年。 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經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要求[5];患者患病時間均超過2年;患者參與研究時精神分裂癥狀均較為穩(wěn)定,患者年齡均超過18歲; 患者及家屬對該次研究均完全知曉且自愿配合參與。
排除標準: 患者伴有其他系統(tǒng)功能異常情況;患者伴有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或者發(fā)育遲緩情況;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患病時間少于2年;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過于激動需要醫(yī)護人員輔助治療;其他原因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配合完成該次研究,無法正常與患者進行溝通。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選擇相適合的精神科藥物進行治療, 對照組治療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進行門診隨訪護理,根據(jù)其治療方案以及治療要求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 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在常規(guī)門診護理基礎上完善護理干預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宣傳冊的發(fā)放和講座的舉辦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 分析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要求,告知治療中各類藥物應用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做好治療心理準備,自主掌握各類藥物應用后的實際情況,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嚴重不良情況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針對不同患者實際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護理需求完善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可引導患者對不良情緒的合理宣泄,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和配合,確?;颊吣軌驁猿址?。 (2)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生活交際和社會技能訓練。 從基礎生活技能開始,首先進行常規(guī)的穿衣、洗漱、洗澡、就餐、溝通交流等基礎生活訓練, 確?;颊呷粘I钅芰Φ谋WC,待患者具備基礎生活能力之后方可開始進行工作技能訓練,根據(jù)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情況為其制定相適合的訓練方案,主要從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2 個方面入手,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與患者家屬相配合結合患者的個人意愿為其制定訓練方案,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到對患者的監(jiān)督管理之中,輔助患者完成訓練,根據(jù)患者的實際學習和工作情況付給其相應的報酬,滿足患者的自我價值需求。 (3)社交技能訓練。 護理人員可陪伴患者外出進行社交活動,活動可以以游玩或者購物為主,觀察患者社交中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根據(jù)實際情況指出患者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進行調整,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精神狀態(tài)評分、家庭社會功能水平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6]。(1)使用簡明精神量表(BPRS)評分表對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精神疾病癥狀進行評分,分組計算護理前后評分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2)使用WHO-DASⅡ評分對患者護理前后家庭及社會功能進行評定,該評定量表包含四處走動、理解與交流、與他人相處、自我照顧、社會參與、生活活動以及總評分,評分越高則患者家庭及社會功能越差,分組計算各項評分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3)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評分與滿意度呈正相關,分組計算滿意度評分后進行組間對比。
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用率(%)和(±s)描述,行χ2檢驗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BPRS 評分分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BPR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55.43±8.1555.19±7.980.1360.89221.42±3.2132.51±4.5912.8320.000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WHO-DASⅡ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WHO-DASⅡ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四處走動 理解與交流 與他人相處 自我照顧 社會參與 生活活動 總評分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n=42)對照組(n=42)研究組(n=42)對照組(n=42)(7.50±1.35)#7.51±1.33(5.43±1.91)*7.48±1.62(10.36±1.20)#10.37±1.31(9.22±1.37)*10.25±1.16(8.36±1.22)#8.40±1.33(6.85±1.33)*8.18±1.84(6.15±1.59)#6.28±1.48(4.58±1.15)*5.98±1.35(17.55±2.14)#17.81±2.13(15.01±3.12)*17.51±2.11(12.16±2.14)#12.31±2.20(10.12±1.25)*11.65±1.42(59.42±15.42)#59.80±14.62(52.11±12.32)*57.42±14.21
兩組患者護理前WHO-DASⅡ評分分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WHODASⅡ評分中四處走動、理解與交流、與他人相處、自我照顧、社會參與、生活活動以及總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研究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s),分]
組別滿意度評分研究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96.8±1.3580.3±4.1524.5030.000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患病時間均比較長,較容易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情況,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均伴隨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會能力障礙等情況,均需要較長時間入院進行治療,但是就當前研究來看,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原因研究并不明確,治療難度比較大,且康復效果比較差,患者需要長時間進行服藥治療,但是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藥物治療的應用對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較低,主要由于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差,進而會影響到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會功能。 有關研究中指出,慢性精神病患者隨著患病時間的不斷延長,治療中所花費的間接成本遠遠高于疾病治療所花費的成本,而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產力損失的原因主要為患者社會功能欠缺所致。 有關研究中指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存在較為嚴重的不良情緒,相應的對自身的評價程度也比較低,與患者日常生活自身家庭及社會功能的喪失以及周圍人群對其的負面評價和歧視等有直接的關系[7-8]。因此, 患者治療中需要不斷完善相關護理干預方案,綜合護理在患者治療中的實施能夠幫助患者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 確?;颊吣軌蜃灾髡樟献陨砩?,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類勞動之中,不斷維持和提升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功能,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其疾病對于其家庭的負擔和壓力。
該次研究中,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BPR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綜合護理的實施對于患者精神分裂癥狀的緩解效果顯著,其通過綜合護理的實施能夠幫助患者提升對治療的依從性。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WHO-DASⅡ評分中四處走動、理解與交流、與他人相處、自我照顧、社會參與、生活活動以及總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綜合護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能夠通過心理教育生活技能訓練以及社交技能訓練的開展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以及治療相關要求和注意事項,確?;颊吣軌蛘E浜贤瓿伤幬镏委煟莆栈A的自我照顧能力, 主動參與到自我管理及護理中,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積極參與到各類家庭或者社會活動之中,進而提升患者自身的家庭以及社會功能。 研究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綜合護理的實施對于患者生活及社會功能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患者家屬對此護理方式的滿意水平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說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綜合護理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對患者生活以及工作能力的訓練能夠幫助患者掌握日常飲食以及起居技能,在實際管理中對于患者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的提升也有所促進,能夠確?;颊呤軗p能力的恢復,提升其生活質量,確保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治療及生活之中,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綜合護理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康復質量,緩解患者精神分裂病嚴重程度, 同時能夠提升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功能,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對于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同樣有所促進,值得全方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