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仁
辯證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痹谶@場史無前例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疫”中,面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各級領導干部也要善于運用辯證思維,統(tǒng)籌兼顧、因時制宜、精準施策,才能實現(xiàn)戰(zhàn)“疫”與復工復產“兩手都要硬,兩戰(zhàn)都要贏”的目標。
“?!迸c“機”。危機是最具辯證的詞匯,危與機的辯證關系,正如老子所強調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西方哲人也說過“不幸,是弱者的無底深淵,天才的進身之階”?,F(xiàn)實中,危與機通常相互依存,只要方法得當,措施有力,就可以化危機為轉機,贏得促進事物沿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的主動權。疫情發(fā)生以來,有的地方從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入手,重新審視社會治理體系,并注重在實踐中補“短板”,治理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有的地方在疫情倒逼之下,領導方式、工作機制、工作作風和文風等方面的頑癥有了革命性的變化;有的地方積極利用大數據破解管理難題,管理的效率和精準性實現(xiàn)全面突破。這些,都是危機中的轉機。
“統(tǒng)”與“分”。疫情發(fā)生后,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全國“一盤棋”,無論是戰(zhàn)“疫”指導思想、戰(zhàn)“疫”部署的統(tǒng)一號令,還是醫(yī)療救護力量和口罩、防護服等重要物資的全國統(tǒng)一調配,都充分體現(xiàn)了“統(tǒng)”的要求。從中,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制度優(yōu)越性。與此同時,如何科學地“分”,也十分重要。比如,各地疫情的程度不同,即使在地市一級的行政單元內,情況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在具體的應對措施上,必須體現(xiàn)差異性,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各省區(qū)市不同應急等級的轉進、建立地區(qū)“疫情地圖”和對不同區(qū)域人員實行“紅黃綠”健康碼管理等,都體現(xiàn)了“分”的特征。只有堅持“統(tǒng)分結合”,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因地制宜。
“收”與“放”。這是必須處理好的一對矛盾?!笆铡斌w現(xiàn)了嚴管嚴控的要求,“放”體現(xiàn)了盡快恢復社會活力的需要。如何確保疫情能夠在“收得住”的同時,推動社會相關領域“放得活”,對各級干部的智慧和能力是一次大考。從實際情況看,寧波各地較好地處理了“收”與“放”的關系。前期“收”的階段,全面發(fā)動、嚴格把控,工作扎實有力,落實到每個環(huán)節(jié),使疫情得到迅速遏制;在疫情出現(xiàn)轉機、復工復產迫在眉睫之際,及時調整部署,立足“兩手抓”,使整個社會由“停擺”狀態(tài)迅速恢復活力??茖W研判、因勢利導,是實現(xiàn)“兩戰(zhàn)都要贏”的重要基礎。
“動”與“靜”?!秾O子兵法》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薄皠印迸c“靜”,也是必須要把握好的一對重要關系——該靜的要“靜下來”,該動的要“動起來”。所謂“靜下來”,是指疫情防控初期,按照防輸入、防擴散的要求,盡最大可能把人員流動頻率降到最低。如不少地方采取的“封城”“封路”“封村”和公共交通停運等措施,都體現(xiàn)了“靜”的要求。但整個社會的有序運轉,應該是動靜結合的。疫情管控的“靜”不是目的,暫時的“停擺”是為了更好地動起來。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各地積極組織企業(yè)復工復產,及時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都體現(xiàn)了動的要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宜,這其實也是生活的辯證法。
“近”與“遠”。我們常說,“不謀長遠,不足以謀一時”。當前,戰(zhàn)“疫”仍然是當務之急,要繼續(xù)貫徹落實“兩手抓”的要求,堅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入不放松,不取得全面勝利絕不收兵。同時,立足長遠,也要作些部署和安排。比如,如何針對傳染病擴散快、危害大的特點,建立起更為高效的預警防控機制,如何針對特殊條件下物資供應“瓶頸”,建立更為科學、有序的市場保供和監(jiān)管體系,如何針對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魚龍混雜局面,建立更為主動、及時、準確的信息發(fā)布和輿情回應機制,等等,都是需要各地認真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