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強
陰癢,亦稱陰門瘙癢,在婦科臨床上極為常見,為婦科常見病癥,是指女性外陰及陰道瘙癢,甚至癢痛難忍,坐臥不寧或伴帶下增多。西醫(yī)治療多以抗感染為主,甲硝唑、替硝銼等均為常用藥,可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但長期使用,將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耐藥性,誘發(fā)不良反應,甚至破壞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可分為肝腎陰虛證、濕熱下注證、濕蟲滋生證3種類型,應當根據(jù)具體分型特點,采取針對性藥物進行干預治療。在這一背景下,本研究以我院肝腎陰虛型陰癢患者為例,給予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通過分析治療效果、陰道健康狀況及生活質(zhì)量等指標變化,綜合評估知柏地黃湯加味的作用價值,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5月接診的肝腎陰虛型陰癢患者86例,符合納入標準,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年齡38~68歲;病程最短3 d,最長2年。研究組年齡40~70歲;病程最短4 d,最長2.5年。對比2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良好,提示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意識清楚,并具備良好的溝通及理解能力,配合良好;②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有所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jīng)過臨床常規(guī)檢查確診,且與《中醫(yī)婦科學》[1]提到的肝腎陰虛型陰癢相符,舌紅苔少,脈弦細而數(shù);主癥包括陰部干澀、奇癢難忍或陰部皮膚變白、增厚或萎縮、皸裂破潰;次癥包括五心煩熱、頭暈目眩,時有烘熱汗出、腰膝酸軟。排除標準:①認知及智力障礙;②計劃妊娠女性或處于經(jīng)期女性;③3個月內(nèi)接受其他治療;④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⑤伴有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婦科腫瘤、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糖尿病等。
1.3 治療方法2組治療前均接受常規(guī)檢查,包括婦科檢查、白帶常規(guī)檢查等,確定陰道存在程度不一充血,外陰表面抓痕,且排除霉菌、滴蟲感染。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①局部外用雌三醇乳膏,每日1次,連用1周。②用190乳酸沖洗外陰及陰道,并在沖洗后陰道納入甲硝唑栓,每晚1次,連用1周。研究組使用知柏地黃湯加味口服及熏洗進行治療,具體處方如下:知母12 g,黃柏10 g,熟地黃12 g,山萸肉12 g,干山藥12 g,澤瀉9 g,茯苓9 g,牡丹皮9 g,制首烏10 g,白鮮皮9 g,當歸9 g。失眠多夢者加炒酸棗仁15 g,柏子仁10 g;帶下赤白、質(zhì)黏、陰部灼熱者加茜草10 g,金櫻子12 g;尿色淡紅、尿痛澀滯不顯著,腰膝酸軟者加墨旱蓮12 g,阿膠9 g,小薊10 g。每日1劑,每日先煎煮2次,將2次煎藥混勻后,分早晚溫服,連服1周。煎煮第3次時加入苦參2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白鮮皮10 g,加水3000 ml。煮沸15 min后用干凈紗布濾出藥渣,將藥液置于干凈盆內(nèi),趁熱先熏后坐浴,臨洗時加入豬膽汁2枚,每次半小時,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1周(1周為一個療程,如外陰并發(fā)潰瘍者忌用)。叮囑2組患者在用藥期間注意做好個人衛(wèi)生工作,合理安排膳食,嚴禁搔抓及性生活,定期隨訪6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治療效果,即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外陰表面無抓痕;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外陰表面無抓痕;無效:病情無任何變化,或有加重發(fā)展趨勢??傆行?(痊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陰道健康評分,以《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醫(yī)療診療常規(guī)》為依據(jù),共5項內(nèi)容,每一條項目均為1~4分,即分數(shù)越低,陰道健康程度越高[3]。③使用WTO提出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QOL-100)對2組隨訪6個月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判斷、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高[4]。
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停藥1周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42%,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及停藥1周后陰道健康評分對比治療前,2組陰道健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停藥1周后2組陰道健康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及停藥1周后陰道健康評分對比 (例,
2.3 2組患者隨訪6個月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狀況比較隨訪6個月期間,研究組生活質(zhì)量總評分為(83.23±3.10),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總評分為(67.25±2.77)。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0.05)。
陰癢,屬于中醫(yī)病名,西醫(yī)學認為外陰瘙癢癥、陰道炎、外陰炎及外陰色素減退性疾病均會出現(xiàn)陰癢癥狀,均可參照本病辨證治療。其中肝腎陰虛型陰癢多見于絕經(jīng)后的中老年婦女?,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黏膜變薄、上皮細胞內(nèi)糖原含量減少、陰道內(nèi)pH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所引起炎癥。此外,手術(shù)切除雙側(cè)卵巢、卵巢功能早衰等均可引起本病的發(fā)生。針對此病因,現(xiàn)代醫(yī)學多采用以雌激素為主的激素替代治療,急性發(fā)作期多輔以抗生素治療。但研究表明,本病復發(fā)率高,且激素替代療法對某些患者禁忌,長期應用會增加陰道癌、子宮內(nèi)膜癌及形成血栓的危險[5]。長期使用抗生素可造成機體多部位菌群失調(diào),長期療效不甚滿意。
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將陰癢分為3種類型,分別為肝腎陰虛、濕熱下注、濕蟲滋生。目前,臨床以肝腎陰虛型最為多見,并認為其病機為肝腎陰虛、精血虧虛、血虛生風化燥、陰虛生內(nèi)熱,陰部肌膚失去濡養(yǎng),故而,提倡以調(diào)補肝腎,滋陰降火為治療原則[6]。本文對我院肝腎陰虛型陰癢患者予以知柏地黃湯加味,方中熟地黃填精益髓、滋補陰精;山萸肉補養(yǎng)肝腎、澀精;山藥雙補脾腎,既補腎益精,又補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凡補腎精之法,必當瀉其“濁”,方可存其“清”,而使陰精得補。且腎為水火之宅,腎虛則水冷,陰虛而火動,故佐以澤瀉利濕瀉濁,并防熟地黃之滋膩;牡丹皮清瀉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健脾滲濕,配山藥補脾而助健運;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虛熱;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當歸養(yǎng)血補虛。諸藥合用,共奏調(diào)補肝腎、滋陰降火之功。同時知柏地黃湯加味加野菊花、蒲公英、苦參及豬膽汁先熏后坐浴,可通過溫熱效力及藥物的滲透起到滋養(yǎng)潤滑局部,促進肌膜恢復而止癢。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知柏地黃湯加味在肝腎陰虛型陰癢患者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組陰道健康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隨訪6個月期間生活質(zhì)量總分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知柏地黃湯加味內(nèi)服及外用相結(jié)合可治療本病,且癥狀改善快、有效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增強患者抗病能力,使其生活質(zhì)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綜上,采用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肝腎陰虛型陰癢,可取得良好的整體療效,且此方法無不良反應,易被廣大患者接受。但有關(guān)知柏地黃湯加味對肝腎陰虛型陰癢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在今后工作中,仍需進一步探究知柏地黃湯加味對肝腎陰虛型陰癢的作用效果,已便證實知柏地黃湯加味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