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儀 鐘超群 李艷華
(廣東省第二榮軍醫(yī)院 廣東 佛山 528211)
頸肩腰腿疼痛屬于臨床上常見病?;颊咄憩F(xiàn)出局部疼痛、腫脹、壓痛等,而且在多種疾病中具有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其中常見的肩腰腿疼痛疾病包括:腰間盤突出、腱鞘炎、頸椎病、腰肌勞損、肩周炎。因為這些疾病往往發(fā)病隱匿,而且臨床病癥并不典型,所以患者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僅使得治療難度增加,還會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1]。為了了解不同物理療法在治療肩腰腿痛患者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對本院收治的800例肩腰腿痛患者進行分析,分別給予不同的物理康復療法,為臨床診治提供高效方案,以下是詳細內(nèi)容。
對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間收治的800例肩腰腿痛患者進行研究,將這800例患者隨機分為A、B、C、D組每組200例。分別以不同方法治療,以一周為一療程。A組:男153例,女47例,患者年齡54歲~79歲,平均年齡(63.5±2.4)歲;B組患者男152例,女48例,年齡55歲~77歲,平均年齡(63.7±2.5)歲;C組患者中,男154例,女46例,年齡55歲~78歲,平均(63.7±2.6)歲;D組患者:男152例,女48例,年齡50歲~75歲,平均(63.5±2.7)歲。
對比四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性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四組患者分別給予中頻電療法、中醫(yī)療法、中頻電療法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熱敷法。中頻電療法(A組):使用CM2000A型電腦中頻電療治療儀進行治療,將治療頻率設置為1000~100000Hz,為患者進行脈沖電療治療,每天進行中頻電療1次,每次時間為20min,7次一療程,之后休息2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中醫(yī)療法(B組):針灸患者腰痛穴、肩痛穴、踝痛穴、膝痛穴,對患者的頸肩腰腿痛進行治療。以活血化瘀、解痙止痛、松解粘連為目的進行推拿治療,通過理筋整復的手法進行治療。而拔罐治療則根據(jù)患者的疼痛范圍、部位以及相關穴位進行多罐治療。在為患者進行正骨治療時,醫(yī)療人員需要采取旋轉(zhuǎn)復位的方法為患者實施治療。中藥治療則采取膏藥貼進行治療,在以上中藥治療中均以一周為一個療程,在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一周再進行下一次療程。
中頻電療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C組):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
熱敷法(D組):我科自行配置制的熱敷包成分主要包括:急性子、萊菔子、菟絲子、決明子、王不留行子各100克,乳香、沒藥、元胡各50克等多種藥材,將其放置于布袋中。將配置好的藥包放置于微波爐進行加熱,選擇高檔,約3~4分鐘,使藥包加熱至50~70℃,然后將藥包布袋放置于患者患處,時間為半小時,每天熱敷1次,以10次為一個療程,之后休息兩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2]。
觀察對比四組治療2個療程后肩腰腿痛臨床療效,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體征與癥狀基本消失;有效:體征與癥狀部分緩解;無效:體征與癥狀均未改善??傆行剩剑@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9.00%顯著高于其他三組,P<0.05。但A、B、D三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
表 對比4組肩腰腿痛患者的臨床療效[n(%)]
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頸肩腰腿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軟組織慢性損傷、軟組織急性頸肩腰腿痛等等,患者會表現(xiàn)牽涉痛、放射痛以及局部疼痛,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解痙、制動以及止痛等。
在本次研究中,中頻電療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患者臨床療效較高,C組患者總有效率高達99.00%,顯著高于A組的94.50%、B組95.50%、D組95.00%,可能是中頻電療法以及中醫(yī)療法在治療該疾病時,能夠?qū)颊叩慕?jīng)脈、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作用效果,通過對患者實施中頻療法治療能夠起到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促進患者骨骼肌鍛煉并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同時能夠?qū)︸:圻M行軟化作用,可以有效解除粘連[3]。而中頻電療法能夠提高患者局部皮膚疼痛值,促進淋巴循環(huán)以及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得骨骼肌能夠得到較好的收縮,具有疼痛小、療效高、作用持久以及副作用較小等優(yōu)勢[4.5]。
綜上所述,中頻電療法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能夠改善頸肩腰腿痛患者的病情,緩解患者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