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蓮 何潔
【摘 要】 2017年1月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頻繁對我國發(fā)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案件數(shù)量是之前的三倍,除此之外,美國還使用了232條款,301條款,實體名單等手段對中國發(fā)起貿易摩擦,年初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xié)議。而二戰(zhàn)后日本快速發(fā)展時期,美日之間也發(fā)生過類似程度的貿易摩擦,最終達成和解,通過比較中美貿易摩擦和美日貿易摩擦,我們更加從容的面對此次的中美貿易摩擦。
【關鍵詞】 中美貿易摩擦 美日貿易摩擦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當選后,以美中巨大的貿易逆差和中國人搶了美國人工作為由,對中國發(fā)起貿易摩擦,不僅包括以往常用的反傾銷、發(fā)補貼手段,而且還增加了232調查,301調查,實體名單等一些其他手段,對中國經(jīng)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影響。美國和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也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貿易摩擦,而貿易摩擦結束時即90年代初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相繼破裂,日本經(jīng)濟受到嚴重打擊,由此經(jīng)歷了“失去的十年”,國內很多學者都認為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是日本經(jīng)濟下滑的原因,但是事實是否如此呢?因此分析美日貿易摩擦和中美貿易摩擦時期的異同點可以為中美貿易談判以及國內政策提供一些借鑒。
一、中美貿易摩擦和美日貿易摩擦的不同點
(一)發(fā)生背景不同
中美貿易摩擦與美日貿易摩擦最大的不同就是背景不同。1945年二戰(zhàn)結束之后,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組織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聯(lián)合國組織、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即后來的世界貿易組織,再加上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保證,以美元為世界貨幣的體系逐漸建立起來。美國為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提供了諸多公共產品,并且從這種產品中獲益良多。美國與日本的貿易摩擦發(fā)生于20世紀50年代末,結束于20世紀90年代初,這正是美國大力推行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間。
而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發(fā)生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作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經(jīng)濟停滯的一個重要產物,逆全球化浪潮正在以一種越來越不容忽視的姿態(tài)登上世界舞臺,2016年夏季的英國脫歐公投與冬季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是這一浪潮中的兩件標志性的事件。特朗普贏得第45任美國總統(tǒng)競選后,先后退出了TTP,巴黎氣候協(xié)定、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導條約》等十多個國際組織,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
中美貿易摩擦期間,世界貨物貿易額已經(jīng)遠超過美日貿易摩擦時期的世界貨物貿易額,但是世界經(jīng)濟增長率已經(jīng)明顯下降,在美日貿易摩擦期間,一共有10年的世界經(jīng)濟增長率高于5%,平均世界增長率為4.105%。而2000年以后,世界經(jīng)濟增長明顯變慢,從未達到過5%以上,平均增長率僅為2.917。2009年世界經(jīng)濟出現(xiàn)二戰(zhàn)后的首次負增長。從逆全球化開始至2018年,世界平均增長率僅為2.47%,遠低于美日貿易摩擦期間的世界平均增長率(4.105%)。
美日貿易摩擦期間,世界貨物貿易總額是不斷上升的,偶有下降,幅度也很小,而且很快又呈上升趨勢;然而自2000年起,世界貨物貿易額波動幅度特別大。1961至1990年世界貨物貿易額自1348.86億美元增長至35410億美元,30年間增長了26倍多。2008-2018年世界貨物貿易額自165880億美元增長至199040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1.199倍,增長速度遠低于美日貿易摩擦期間。這兩組數(shù)據(jù)可以更直觀的看出當時世界經(jīng)濟貿易發(fā)展之快,而美國是該次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主要提倡者,美日貿易摩擦在最初對日本貿易的限制措施僅是日本自設出口數(shù)量上限,而現(xiàn)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和當時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不僅逆全球化思潮壓過全球化,而且作為第二次全球一體化的推動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美國,是逆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之一。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手段更多,更復雜
美日貿易摩擦期間,美國采取的限制措施主要為貿易制裁威脅、反傾銷訴訟、加征關稅、301條款,反投資、反并購等(見表1),而中美貿易摩擦采取的限制措施最要為反傾銷、反補貼、232調查、301調查、加征懲罰性關稅,實體名單等等。
從表1中可看出,相比較于現(xiàn)在的中美貿易摩擦,美日貿易摩擦要溫和的多,從日本的應對模式可以看出最開始日本僅僅使用了“自設出口數(shù)量上限”。限于當時科技的發(fā)展,從美國反傾銷調查決定的宣布到實際制裁所需的時間長達幾年,有些時候在結果出來之前,日本已經(jīng)完成產業(yè)升級,之前的貿易摩擦自然就不存在了(比如美日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因為日本產業(yè)轉移至其他國家而不存在)。由圖1可看出美日之間行業(yè)沖突的路線和時間,基本也是日本的產業(yè)升級路線,可以說,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加速了日本的產業(yè)升級。
中美貿易摩擦時期,美國對中國不僅發(fā)起次數(shù)更加頻繁,而且從宣布調查到最終制裁時間也非常短。2018年和2019年平均每個月美國都會對中國發(fā)起一次雙反調查,而且從宣布調查到實際制裁一般不超過1年。每起調查都會對中國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應訴能力弱,所以幾乎每次的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都以中國接受“懲罰”結束。另外,美國對中興集團的罰款是美國迄今為止開出的最大的罰單,到目前為止,美國對中國實施25%高關稅涉及的金額為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的一半。
二、中美貿易摩擦和美日貿易摩擦的相同點。
(一)國內人口結構
美日貿易摩擦結束時期,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占比(69.657%)多于美日貿易摩擦開始(64.115%)時,但是,美日貿易摩擦開始時日本的人口結構是優(yōu)于貿易摩擦結束時期的人口結構的。30年間,日本的青少年人口占比下降幅度近40%(從30.264%降為18.475%),而老年人的占比上升了111%多(從5.621%上升到11.869%)。老齡化趨勢明顯,而老年人的消費遠遠高于產出,實現(xiàn)社會財富的凈消耗,過多的老年人會增加國家的各種負擔,比如醫(yī)療、養(yǎng)老等。
比較2018年中國人口結構和1990年日本人口結構,會發(fā)現(xiàn)目前中國的人口結構稍微劣于當時日本的人口結構,中國的青少年人口占比(17.877%)少于當時的日本的青少年人口占比(18.475%),這說明將來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會快于日本。30年后的今天,日本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老齡化國家,老齡化會改變一個國家的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政府政策。日本90年代到現(xiàn)在整個產業(yè)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建筑業(yè)、制造業(yè)、服務業(yè)、金融業(yè)都在萎縮,通訊、科技、健康、服務等行業(yè)在上升,政府所有的開支都不變,只有衛(wèi)生醫(yī)療指出急劇上升(朱民2019)。從日本的人口結構變化預測目前我國未來30年的人口變化,我國的老齡化比日本更加快速和嚴重,不僅因為目前我國人口結構劣于1990年的日本,還包括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上升,我國不斷增加的平均壽命。
三、美日貿易摩擦期間日本的經(jīng)濟情況
美日貿易摩擦初期雖然日美之間有順差,但是差距并不大,直到1976年,日美之間的貿易順差才迅速拉大,1986年達到頂峰,隨后到1990年都持續(xù)下降。而從日本對美國的出口看,1962年到1990年近30年間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僅有2次輕微的下降。即隨著美日貿易摩擦的升級,美日之間的貿易額是快速上升的,即更頻繁的貿易和更大價值的貿易。
從美日貿易摩擦期間日本對美國的出口額及貿易順差看,美國發(fā)動貿易摩擦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像美國政府所說的貿易失衡,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對日本經(jīng)濟實力上升的憂慮。在美日貿易摩擦期間日美之間的對話或磋商機制是建立在充分的輿論準備基礎上的。在這一機制下,日本抓住時機有選擇的進行了改革,并利用美國的壓力緩解了國內既得利益者的改革阻力。對于難于或不屬于政府權責范圍的改革,或改革時機不成熟的改革,日本運用迂回或敷衍的方式作出了回應。(裴桂芬2019)
所以關于日本1991年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破裂,筆者并不認為是因為美日貿易摩擦引起的,而是因為日本自身原因造成的。日本在美日貿易摩擦期間的貸款利率總體來說是呈現(xiàn)出波動式下降(從1960年的8.172%-1991年7.53%)。日本從1980年到1988年利率連續(xù)8年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日本這些年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GDP平均增長率為4.271%),因此在資本市場即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催生了大量泡沫。日本貸款利率從7.864%下降到最低點5.034%花了7年時間,但是從5.034%升到7.53%僅花了3年時間。這是二戰(zhàn)后日本首次連續(xù)3年提高貸款利率,特別是1990年,貸款利率直接從5.287%上升到6.864%,上升幅度高達29.83%,同一時間,日本經(jīng)濟增長率開始下降,從1988年的6.785%下降到1991年的3.417%。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日本股市于1989年底(38915點)、房價1991年、居民杠桿率(70%)達到歷史最高。貸款利率大幅提高,貸款買房的日本居民每月需要還貸數(shù)額大幅提升,流入股市的現(xiàn)金減少,甚至很多人需要從股市套現(xiàn)以支付每月房貸,所以日本股市泡沫在1990年率先破裂。股市泡沫破裂后,日本的貸款利率并沒有下降,反而在1991年再次上升,此時日本經(jīng)濟增長率下降,收入的增長低于房貸的增長,而日本居民卻無法從其他地方獲得現(xiàn)金,使得日本居民無法支付每月房貸,所以日本房地產泡沫于1991年破裂。
四、美日貿易摩擦期間日本經(jīng)濟給我們的啟示
結合前面的討論,筆者認為我們從美日貿易摩擦中至少可以獲得以下啟示:
啟示一: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我國發(fā)生了大量的貿易摩擦,其理由是中美貿易不平衡,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工作。美國對中國發(fā)起反傾銷、反補貼最多的產品是鋼鐵和鋁制品,鋼鐵對美國的出口僅占我國對美出口額的1%(余淼杰2018)。另外從美日貿易摩擦我們就能看到,很久以前,美國就需要從國外進口鋼鐵產品以滿足國內生產消費的需要,并且這幾年美國的就業(yè)接近充分就業(yè)的狀態(tài),所以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工作更可能是美國對我國發(fā)起貿易摩擦的借口,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因為美國把中國視為“戰(zhàn)略性競爭對手”,就像當初美日貿易摩擦期間日本威脅論一樣。結合日本當時的政策,我們應該繼續(xù)擴大對外開放,繼續(xù)擴大進口,推進國內改革,促進產業(yè)升級。
啟示二:現(xiàn)在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相比,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國際局面似乎更糟。世界大背景從經(jīng)濟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中國的人口結構比當時日本的人口結構還差一點(青少年占比更低),中國目前的人均GDP(7755美元[1])低于當時日本的人均GDP(38074.464美元)。因此,我們真正要警惕的是我國未富先老。
啟示三:目前我國的改革也到了攻堅克難的階段,我們也可以仿效日本,利用美國給我國的壓力,推進某些改革,這樣既可以轉移國內利益既得者的矛盾,也能夠加速國內改革和產業(yè)升級。
啟示四: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實體經(jīng)濟和股市的沖擊都比較大,但筆者認為真正的風險在于國內,相比較于日本的利率變化,自從2015年之后,中國的貸款利率維持在4.35%。中國的貸款利率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中央銀行使用了其他手段進行貨幣調控,存款準備金率這些年一直在下調。2019年一月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018年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另外中央銀行采用中期借貸便利、短期借貸便利等手段向市場提供資金,這和降低貸款利率的效果區(qū)別不大。目前我國的居民杠桿率(50%)雖然遠低于當時的日本(70%),但是中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所以居民貸款/GDP并不能反映我國的實際居民杠桿率,如果將GDP換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話,中國的居民杠桿率會大幅提升,所以我們也要特別注意貨幣政策的使用,特別是緊縮性貨幣政策的使用。
啟示五:日本在1960年擁有9000多萬人口,1990年擁有1.2億多人口,而目前中國擁有13.93億人口,是1990年日本的11.23倍。巨大的人口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如果美國放棄中國市場,美國的很多商品都將失去巨大的市場,利潤迅速下降,所以美國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對中國發(fā)起貿易摩擦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使中國市場更快的開放。
盡管中美貿易摩擦比美日貿易摩擦要嚴重的多,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會沖擊我國的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盡管目前中美之間達成了第一階段和解,但是這是中國崛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長期的,這點我們不能心存僥幸。然而,只要我們不自亂陣腳,沉著應戰(zhàn),理性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經(jīng)濟的影響畢竟有限(前提是中美比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甚至是有利于國內改革和產業(yè)升級,另外我們也可以借貿易摩擦,和美國進行更大方面和更深層次的溝通,為以后中美之間的良好發(fā)展清除障礙。
中國更應該關注的是自身的發(fā)展、改革、產業(yè)升級、產能過剩、人口結構等問題。中國解決了這些問題,很多中美貿易摩擦將不復存在,比如中國解決了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那么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至少會下降一半,2017年美國對我國發(fā)起的7次反傾銷調查、6次反補貼調查中有3次反傾銷和3次反補貼調查是鋼鐵產品,兩次232調查中有一次是鋼鐵制品,2018年美國對我國發(fā)起的12次的反傾銷和10次反補貼調查中有7次反傾銷和6次反補貼調查是鋼鐵產品。美國是一個很“記仇”的國家,1973年的石油禁運事件所涉及的國家,在隨后的幾十年里大部分受到了美國的軍事打擊,如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因為中國這些年的發(fā)展,美國才會用如此“溫和”的方式來對待中國,而不是采用熱戰(zhàn)的方式來解決和中國的矛盾。所以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發(fā)展,只有自身強大,才能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話語權。
【注 釋】
[1] 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銀行,按照2010年不變價美元計價,下同。
【參考文獻】
[1] 朱民.世界經(jīng)濟變化和人工智能化發(fā)展[J].中國信息界,2019(02):38-39.
[2] 裴桂芬、李瀟瀟.日美貿易摩擦與日本結構改革[J].日本問題研究,2019(01):1-11
[3] 余淼杰.余淼杰談中美貿易——全球經(jīng)貿新格局下的大國博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4] 李丹、董琴.日美貿易摩擦下日本產業(yè)升級的現(xiàn)實及啟示[J].現(xiàn)代日本經(jīng)濟,2019(02):1-12
作者簡介:石紅蓮(1969—),女,漢族,陜西白水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jīng)濟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730070,研究方向:世界經(jīng)濟、貿易與環(huán)境。
何潔(1987—),女,漢族,湖北荊門,碩士研究生,,西北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730070,研究方向:世界經(jīng)濟、貿易與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