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友—沖程》主編·雷鳴
這期的封面大專題是“練攤”,講述的是與街頭售賣相關的汽車文化。在發(fā)達國家,這確實是一道極富人文色彩的風景線,一種非常浪漫和時尚的商業(yè)形態(tài),值得我們?nèi)パ芯亢吞接憽?/p>
咱們的“練攤車”顯然沒有這么光鮮照人,所謂的“地攤經(jīng)濟”,更多是為了解決底層老百姓的生計問題,給他(她)們開辟一個在城市艱辛謀生的小小空間。要不是疫情帶來的經(jīng)濟和社會壓力,這個一直背負著臟亂差罵名的行當怎么會被提上臺面?更談不到文化這個高度。
咱們真正的“練攤車”到底是什么樣?我還真做了點研究,舉個售賣商品和車相關的例子吧。比如,你肯定見過賣盜版音樂CD和U盤的音響改裝車,很多高速服務區(qū)都會有那么一臺,后備箱敞開著播放出勁爆的音樂;再比如,停在馬路邊專賣汽車用品的車輛,座墊、把套、掛飾、香水什么的應有盡有。
不過,要論謀生的艱苦程度,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那些安徽牌照(皖)的“練攤車”,它們才是最高級別的“練家”。比如專賣“精致大麻花”的小皮卡,還有專修樓房漏水的微面一族,幾乎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大多吃住都在車上,就像是顛沛流離、四海為家的吉普賽人。沒辦法,這些簡陋的小車就是他(她)們賴以生存的工具和家園。
由此看來,我們這些吃飽喝足了的對“地攤經(jīng)濟”的理解還是太娛樂化了??梢灶A見,為了搶這個熱點,很多地方都會舉辦類似“后備箱集市”這樣的文化活動,各種要開著豪車去“練攤”的網(wǎng)紅們也在蠢蠢欲動。
我不反對大家對這種代表自由貿(mào)易的汽車文化的向往,只是想提醒一下各位,“練攤”這事并不只是玩鬧,背后有著值得尊重的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