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標 劉佰娟
摘 要:當今時代,隨著國內(nèi)各個教學領(lǐng)域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強,“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斷探索實現(xiàn)此理論的教學策略,并且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依據(jù)教學效果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本文圍繞著初中語文教學,分析“教學做合一”理論的運用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希望為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時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教學做合一” 教育理念 教學計劃 學習熱情
“教學做合一”作為一種具有較高教育意義的理論,闡述了教育的本質(zhì),表明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地位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它強調(diào)“做”是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想將此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必須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習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教學做合一”理論概述
“教學做合一”是一種具有較高教育意義的理論,最早是由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人們不僅可以將此理論運用到生活中,還可以運用到教育領(lǐng)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總結(jié)做過的事情,找出經(jīng)驗,從而實現(xiàn)在“做”中學習知識。
將此理論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將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知識實踐應用三者結(jié)合為一體,意識到知識應用的重要性,使學生不僅能夠?qū)W習一定的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效率。
此理論強調(diào)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應該圍繞“做”來進行,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習知識,教師在實踐中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輔導性的作用。
二、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而影響學生考試成績的關(guān)鍵性因素就是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使部分教育工作者雖然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受教學壓力、升學計劃、教學計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仍將教學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面。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了許多漢字、拼音、詞組、文章、習作、口語交際等知識內(nèi)容,知識覆蓋面較廣,使語文老師肩上承擔著巨大的教學壓力,部分語文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而向?qū)W生講解大量的語文知識,忽略了實際能力,導致小學生的學習成效較低。部分小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還是背誦課文、默寫漢字、默寫拼音、抄寫漢字、抄寫拼音等,這些學習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小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但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應用能力。
三、“教學做合一”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育思想,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式
語文教師想要將“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就應轉(zhuǎn)變自身陳舊的教育理念,依據(jù)自身對知識的了解,將知識滲透到各項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讓班級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做到在“做”中學。
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其采取的教學方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學生被動地消化和吸收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式,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白觥敝薪淌谴朔N教育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語文教師可以依據(jù)自身對此教學理論的理解,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2.教師重新定位角色,將主導權(quán)還給學生
“做”指的是教師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通過一些實踐類的活動,學習知識,并且在實踐中總結(jié),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習的主導權(quán)在學生手里,因此,語文教師要想嘗試運用此項理論進行教學,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明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將主導權(quán)交還給學生,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依據(jù)自身對“做”中“學”理論的理解,找出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存在的問題,并且監(jiān)督學生改變,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習效率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給”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文知識,這樣的知識傳授方式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學習各項知識,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思路。
如在進行《我的 》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設(shè)置“請描述家人的形象,指出家人身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的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學生圍繞教師設(shè)置的主題進行討論,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小學生很愿意向他人表述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討論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羅列討論的核心,并依據(jù)這些核心進行寫作。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轉(zhuǎn)變以往命題作文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寫作思路,從而解決了小學生“怕寫作”的難題。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向?qū)W生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將“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進行精準定位,明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并且將學習的主導權(quán)交還給學生。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讓學生在“做”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呂燕《“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考試周刊》2018年第84期。
[2] 汪群燕《教學做合一:在探究活動中發(fā)展兒童的核心素養(yǎng)》,《知識文庫》2018年第16期。
[3] 王妍琳《教學做合一,讓語文課堂更精彩》,《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