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歡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現(xiàn)狀及與負性生活事件的關聯(lián)性,為改善大學生的健康素養(yǎng)提供依據(jù)。方法 采用偶遇抽樣方法,于2018年5—12月對齊齊哈爾市本科院校在校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有效調(diào)查人數(shù)931名。手機依賴的發(fā)生率為26.2%,手機依賴總分為(38.39±12.3)分,研究對象手機依賴在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生源地、父親職業(yè)、母親職業(yè)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在受懲罰因子及其他因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人際交往因子得分越高越傾向于手機依賴。結(jié)論 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現(xiàn)象,高校應采取干預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
[關鍵詞] 大學生;手機依賴;負性生活事件;相關性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Methods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Qiqihar City from May to December 2018. Results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surveys was 931. The incidenc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as 26.2%, and 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as(38.39±12.3)points. The study subject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whether they are only children, birthplace, father s occupation, and mother s occupation(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antly differences in punishment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ctor, the more inclined it was to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Conclusion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young peopl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Negative life events; Correlation analysis
手機依賴(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PD)是過度使用手機,并產(chǎn)生嚴重生活、社會功能損害的問題行為,也稱問題性手機使用或手機成癮,屬于一種行為成癮。大學生作為手機使用的重要群體,高普及率和使用率導致產(chǎn)生“低頭一族”。過度的手機依賴會影響學生學習,甚至嚴重影響身心健康[1]。大學生在成長中可能遭遇諸多負性影響的事件,引起健康惡化[2]和心理異常。有研究顯示手機依賴和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負相關[3],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與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礙的發(fā)病密切相關[4],提示負性生活事件可能與手機依賴有關。目前關于二者之間的研究比較罕見,該研究選取2018年5—12月931名在校生,旨在對生活負性事件與手機依賴進行關聯(lián)性分析,為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素養(yǎng)提供基礎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采用統(tǒng)一的語言,指導研究對象自行填寫相關問卷,于2018年5—12月對齊齊哈爾市本科院校(齊齊哈爾大學、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在校生發(fā)放問卷1 000份,回收931份,有效回收率為93.1%。
1.2? 方法
采用偶遇抽樣的方法,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匿名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主要內(nèi)容為一般人口學資料、生活負性事件及手機依賴等。一般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年級、居住地、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及職業(yè)等。生活負性事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5],包含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因子,喪失因子,健康適應以及其他因子,得分越高壓力越大。手機依賴采用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6],手機成癮者被認為其總分達到48分,分數(shù)越高手機依賴越嚴重。
1.3?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EpiData3.1建立數(shù)據(jù)庫及錄入,SPSS 17.0統(tǒng)計學學分析。定量資料的描述采用(x±s),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篩選出對手機依賴有影響的因素,采用 Logistic回歸方法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手機依賴現(xiàn)狀
該次調(diào)查的931名大學生,平均年齡(21.55±2.07)歲。獨生子女的占比為43.7%,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 000~3 000元。調(diào)查對象中手機依賴人數(shù)244名,手機依賴的發(fā)生率為26.2%。手機依賴平均分數(shù)為(38.39±12.31)分,最小值為16分,最大值為80分。男生手機依賴的比例高于女生,低年級同學手機依賴占比高于高年級。發(fā)現(xiàn)在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生源地、父親職業(yè)、母親職業(yè)之間的手機依賴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活負性事件情況
研究對象的生活負性事件平均分為58.04±23.41(27~157)分,從各維度分析,其中最嚴重為受懲罰因子(12.88±7.03)分,最低為喪失因子(6.26±3.68)分。農(nóng)村生源地在學習壓力方面的得分高于其他。受懲罰及其他因子的得分在不同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其中受懲罰因子男性為12.31±5.04,女性為10.28±3.93(t=2.235,P=0.028<0.05);其他因子為男性12.43±5.12,女性為8.75±4.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680,P=0.001<0.05)。非獨生子女在學習壓力方面的負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獨生子女(P<0.05)。綜合多因素分析,以總分及各個維度作為評價指標,其中性別、生源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手機依賴與生活負性事件的相關性分析
將負性生活事件及一般人口學特征作為自變量納入回歸方程,以是否手機依賴作為因變量,顯示手機依賴的不同類別中人際交往因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人際交往因子得分越高越傾向于手機依賴(OR=1.097,95%CI(1.003~1.198),P<0.05)。見表2。
3? 討論
國外學者預測,手機成癮將會是21世紀最重要的非藥物成癮類型之一。手機依賴導致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削弱學習動機、更易導致身體不適,危險使用甚至可引發(fā)交通事故。研究顯示手機依賴的發(fā)生率為26.2%,與相關研究比較有高有低??赡芘c研究對象的來源和地域差異有關。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手機依賴總分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不同于一些的研究結(jié)論。男生與女生主要通過手機維持社交關系,大學生活相對高中課業(yè)壓力輕,業(yè)余時間豐富容易形成手機依賴。女生主要用于網(wǎng)上購物、聊天等,男生更多的用于打游戲及社交,可能導致在手機依賴方面無差別。
該研究中生活負性事件平均得分高于合肥市大學生的結(jié)果。其中受懲罰因子影響最大,不同性別在受懲罰因子及其他因子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顯示,受懲罰因子及其他生活負性事件得分越高越傾向于酒精依賴,因此,不良生活事件是影響大學健康行為的重要因素。高校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人際交往方式,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調(diào)查對象在人際交往因子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赡苋穗H關系良好的個體與同齡人溝通更多、更多地使用手機產(chǎn)生依賴,間接說明大學生手機依賴易受到同伴的影響,通過手機獲得較多的愉悅感,逃避現(xiàn)實世界的壓力與挫折,與相關學者的結(jié)論一致。在該研究中,受懲罰因子影響程度最大,說明受批評都會給大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影響,手機依賴作為發(fā)泄方式,產(chǎn)生進一步的危害,提示不良的生活事件是影響大學生手機依賴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充分應用智能手機時更需關注其負面影響。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手機成為學習工具,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高校應針對具體問題采取干預策略,構(gòu)建大學的健康素養(yǎng)教育體系,從而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該次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調(diào)查過程中,調(diào)查對象的樣本量的問題,使結(jié)果受到一定的影響。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7-8]。
綜上所述,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現(xiàn)象,人際關系因子得分越高越容易產(chǎn)生手機依賴行為。高校應采取干預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從而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詩晨,楊蓉,李丹琳,等.中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手機依賴行為的交互作用與意外傷害的關聯(lián)[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 39(12):1549-1554.
[2]? 楊蓉,李丹琳,萬宇輝,等.中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手機使用依賴與發(fā)生心理病理癥狀的關聯(lián)[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9, 53(3):279-283.
[3]? Schwarz, M R Wojtczak, A.Over-connected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stralian youth and their mobile phone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8,1(31):77-92.
[4]? 葉學君,林勁松,王鋒銳.濫用氯胺酮與負性生活事件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4(9):565-577.
[5]? 劉賢臣,劉連啟,楊杰柴,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測試[J].山東精神醫(yī)學,1997(1):15-19.
[6]? 熊婕,周宗奎,陳武,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3):222-225.
[7]? 蔣懷賓,黃俊雄,張斌,等.人格特質(zhì)、情緒調(diào)節(jié)自我效能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45(14):2588-2591.
[8]? 何章彪.醫(yī)學類大學生手機依賴癥調(diào)研與因素分析—以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為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4):84-85.
(收稿日期: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