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錫寶
(青島港引航站, 山東 青島 266106)
船舶在靜止狀態(tài)(v0=0,ω=0),艉部受艏艉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作加速旋轉運動。水的阻尼力矩W隨著船舶旋轉角速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直至與F產(chǎn)生的動力矩達到平衡,此時ω達到最大,旋轉加速度γ為零。若撤除橫向旋轉動力F,則船舶僅受水的阻尼力矩的作用,作旋轉角速度衰減運動,角速度逐漸減小,水的阻尼力矩也隨之減小,當ω為零時,水的阻尼力矩也為零,船舶處于非旋轉狀態(tài)。
針對船舶的整個旋轉運動過程建立一個理想的運算場景,預設條件,以便從理論上進行推導計算:
1) 水面無風無流。
2) 作用力F的大小保持恒定,方向垂直于艏艉方向的中心線,作用于艉部端點。
3) 不考慮船舶旋轉運動產(chǎn)生的附加質量以及旋轉運動產(chǎn)生的船舶周圍流場變化對船舶運動的影響。
4) 船舶為質量分布均勻的杠桿式船舶(長為L,寬為B,吃水為D,質量為m,重心為G)。
該理想船舶模型見圖1。
圖1 理想船舶模型
船舶作旋轉運動,水的阻力主要由垂直作用于舷側的水動壓力構成,水阻力在船舷側的分布見圖2,其中O為船舶轉心。
根據(jù)伯努利定理,該力產(chǎn)生的力矩大小與ω2成正比(見圖3),因此W=M1+M2+M3=kω2。艉部所受動力產(chǎn)生的力矩為FL/2,見圖4。根據(jù)旋轉的定義,有關系
(1)
圖2 船側受水阻力
圖3 舷側受水的阻尼力矩
圖4 艉部所受動力
式(1)中:I為船舶轉動慣量;k水動力阻尼力矩系數(shù)。
FL/2-kω2=I(dω/dt)
(2)
dω/dt=FL/2I-k/I·ω2
(3)
令
FL/2I=α,k/I=b
(4)
則
dω/dt=a-bω2
(5)
dω/[1-(b/a)·ω2]=adt
(6)
令
β2=b/a
(7)
(8)
則
ln(1+βω)/(1-βω)=2βat+c
(9)
ω|t=0=0,c=0
(10)
1+βω=e2βat(1-βω)
(11)
(β+βe2βat)ω=e2βat-1
(12)
由此可得
(13)
式(1)~式(13)中:F為垂直作用于艉部的旋轉動力;L為船長;t為船舶旋轉時間;I為船舶轉動慣量;k為水阻尼力矩系數(shù)。
根據(jù)式(13)可求出船舶旋轉角速度加速過程中任一時刻t的即時ω。當t趨向于無窮大時,船舶的最大恒定旋轉角速度為
(14)
(14)
當撤除F時,船舶的運動僅受水阻尼力矩的作用,同理可根據(jù)旋轉的定義列出關系式
(15)
式(15)中:ω0為旋轉初始角速度;t為船舶旋轉的時間。
根據(jù)式(15)可求出船舶在旋轉角速度減小過程中任一時刻t的即時速度ω:當t=0時即初始時刻,ω|t=0=ω0;當t趨向于無窮大時,ω=0。
2.2.1ω衰減與時間的關系
對于某一特定的船舶,撤除F后,其ω的衰減按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其大小隨著時間t的增加逐漸減小。船的ω可根據(jù)式(15)表示為
ω=ω0[1/(kω0t/(I+1)]
(16)
ω/ω0=1/(kω0t/(I+1)
(17)
當ω1=ω0=1/2時,t1=I/kω0;當ω2/ω0=1/4時,t2=3I/kω0;當ω3/ω0=1/8時,t3=7I/kω0;當ωn/ω0=1/2n時,tn=(2n-1)I/kω0
每次速度衰減1/2所需的時間段為
(18)
根據(jù)式(18),ω每衰減1/2,所需時間比上一次要加倍。
2.2.2ω衰減與角度φ的關系
ω衰減1/2,在其衰減期Δt內,船舶的旋轉角度φ是極為重要的要素,可判斷安全旋轉至目標航向所需的角度,提供準確的指導。根據(jù)角度φ、ω和t的關系,可列出關系式
(19)
將式(15)代入式(19),可得
(20)
令
u=1/(kω0t/I+1)
(21)
則
t=(1/u-1)·I/kω0)
(22)
dt=-(I/kω0)·du/u2
(23)
(24)
當φ|t=0=0,C=0時,有
φ=I/k·ln(kω0t/I+1)
(25)
由式(25)可知:船舶速度衰減期間轉過的角度也是時間的函數(shù)。設船舶撤除F時的旋轉角速度為ω0,則ω降為1/2時,其φ為
(26)
由式(26)可得
Δφ1=Δφ2=Δφ3=…=I/k·ln2
(27)
由式(27)可知:ω值衰減1/2期間,船舶轉過的角度是相等的。
在式(13)和式(15)中,除了水動力阻尼力矩系數(shù),其他數(shù)據(jù)均為已知的,因此可把ω以時間t的函數(shù)來表達,對于某一排水量的特定船舶,k顯然與船舶舷側的水下的濕面積有關,即與船舶的長L、寬B和吃水d有關,可推導出k∝L2d,也可根據(jù)ω與t的關系求出該排水量對應的k值。
例如,某350 m集裝箱船,吃水9 m,排水量為12萬t,旋轉角速度為20(°)/min時,停止橫向動力距(如艏艉側推器,正橫頂推的拖船),角速度降至10(°)/min所需時間為t,據(jù)此可求出船舶在吃水9 m時的水阻尼力矩常數(shù)k為
1/(kω0t/I+1)=ω/ω0=1/2
(28)
kω0t/I=1
(29)
k=I/ω0t(kg·m2/(°))
(30)
對于一艘特定的船舶,其慣性矩I為定值,ω0為定值,通過測定角速度減半所需的時間t,即可得出該船在某一特定吃水下的水阻尼力矩系數(shù)k。另外,在船舶旋轉過程中,因為變加速旋轉運動,水阻尼力的作用點有較小的移動,所以水阻尼力矩常數(shù)有微小的浮動,可忽略不計。
對于船舶在以一定的速度v運動(v0=v,ω=0)時,旋轉規(guī)律是否一致,根據(jù)運動的相對原理,規(guī)律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船舶靜止時其重心圍繞一個近似的點運動,運動時改變?yōu)閲@一個近似的圓運動,該圓的圓弧長度即為船舶重心駛過的距離。因此,運動中的船舶旋轉也是適用該規(guī)律的(如航行中用舵轉向)。
在實際的操船實踐中,選擇在海況較好的情況下對船舶旋轉規(guī)律進行實操驗證。
大型油船和散礦船ROT(Rate of Turn)減半所需時間和角度分別見表1和表2,相關數(shù)據(jù)是在海面風力低于3級、平潮時的港內水域測得的,其中:表1所述大型油船長333 m,寬56 m,壓載吃水9.5 m,載油吃水19.0 m;表2所述散礦船長300 m,寬50 m,壓載吃水8.0 m,載貨吃水16.11 m。
表1 大型油船ROT減半所需時間和角度
表2 大型散礦船ROT減半所需時間和角度
由表1和表2可知:對于某一特定船舶,ROT減半所需的時間是前一次的兩倍,所轉過的角度基本相同。通過實踐進一步發(fā)現(xiàn):寬長比相近的船舶,其旋轉數(shù)據(jù)接近;不同的船舶吃水對應不同的方形系數(shù),因此壓載數(shù)據(jù)與滿載數(shù)據(jù)有一定的差異。
根據(jù)多艘船舶的旋轉實踐和上述計算,可得出船舶旋轉運動的結論:
2) 船舶做減速旋轉運動,無旋轉動力矩,僅受水阻尼力矩的作用時,ω衰減1/2所轉過的角度相等,即為Δφ=I/k·ln2,ω衰減1/2所需的t將越來越長,依順序加倍,即Δtn=tn-tn-1=2n-1I/kω0。
3) 船舶的旋轉數(shù)據(jù)與船舶長寬比L/B和船舶的吃水d有關,對于操船者而言,大多數(shù)常規(guī)船舶的ω衰減1/2在5°~6°,留出10°~12°的角度余量,讓船舶旋轉角速度ROT自然衰減,然后再用舵或其他(拖船,側推器)手段把定航向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大型油船和大型散礦船由于其旋轉慣性矩太大,用舵或其他手段給出把定力矩相對較小,因此還要留出較大的角度余量,可留出約20°。
ω的變化規(guī)律在引航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雖然設定的條件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但可在概念上給予明確指導,在受限水域轉向、調頭和避讓中,精確把握旋轉量的界限,即何時需要旋轉加速,加到多大的量,何時需要旋轉減速,抵近預定航向時的旋轉角速度是多少,能否易于把握船舶航向等。在具體操作中,如果有數(shù)據(jù)支持,將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操縱船舶不能絕對依賴反舵把定,必須留出適當?shù)氖S嘟嵌仁功厮p,ω在船舶抵達預計航向時要小到易于把定,否則就需要加強拖船協(xié)助。這主要是考慮到船舶主機、舵機或船電故障等緊急情況下,船舶的旋轉動態(tài)仍然可控。作為船舶的操縱者,引航員或船長需要在實踐中積累船舶旋轉的量的數(shù)據(jù),按照上述規(guī)律依船舶類型、長度、船寬和吃水分類,將極大地提高船舶操作的安全性。
考慮到風流和淺水效應等的影響和特殊船型的獨特性,必須給予每一次旋轉操作適當?shù)陌踩A?,使得船舶的旋轉運動在可控的誤差范圍內。作為操船者,需要認真總結經(jīng)驗,不斷積累各類船型,各類裝載狀態(tài)船舶的旋轉數(shù)據(jù),把操作誤差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