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沈陽市口腔醫(yī)院頜面外科病房,遼寧 沈陽 110002)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按照發(fā)生部位可以分為齦癌、唇癌、口底癌以及上頜竇癌,口腔癌在臨床上通常表現(xiàn)為潰瘍型、浸潤型和乳頭型3種。當前,在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治療時,多采取手術治療,該種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對腫瘤有起到有效的治療,然而極易給患者的語言功能、咀嚼功能等造成嚴重影響[1]。因此,在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治療時,除了要采用有效的治療方式外,通過對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不僅能夠避免患者發(fā)生負面情緒,還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2]。此次研究以120例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為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選取我院120例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患者60例,觀察組患者60例。對照組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齡43~84歲,平均(63.5±8.6)歲;觀察組男患者39例,女患者21例,年齡45~87歲,平均(65.5±8.9)歲。上述資料組間對比均保持同質(zhì)性(P>0.05)。
納入標準:①參與人員年齡≥18歲;②參加人員均要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此次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研究;②患者資料不完善;③參與人員未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此次研究未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⑤沒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包括:正確指導患者服用藥物,健康知識宣講以及飲食指導,從而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上加循證護理干預,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構建循證小組。循證小組成員應有5人構成,包括科室主任擔任組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兩名資深護理人員,一名普通護士。在開展循環(huán)護理前應對小組成員進行相關培訓,通過講解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治療時以及護理中的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疾病,能夠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②提出循證問題。按照患者的表現(xiàn),提出循證問題,如: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以及相關護理措施。③探尋循證支持。護理人員應圍繞詢證問題,并結合患者實際病情以及循證護理干預等,收集歸納相關文獻資料,最后進行總結為此次研究提供循證支持。④循證護理實踐。其內(nèi)容包括:a.心理護理。據(jù)臨床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因其擔心治療效果,所以會導致其出現(xiàn)焦慮、抑郁以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消除患者的負性心理,幫助患者增加康復的希望,從而配合護理人員完成治療、護理工作。b.口腔護理。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口腔護理,讓其用含有利多卡因溶液持續(xù)漱口5 min后吐出,然后再用0.09%的生理鹽水再次漱口,以預防口腔內(nèi)傷口感染,同時還應叮囑患者進行適當?shù)娘嬎?,以保持口腔黏膜始終處于濕潤狀態(tài)。c.飲食護理?;颊咴谶M食前,應讓其用適量的利多卡因或者地塞米松溶液進行漱口30 min,以緩解其疼痛感,增強患者食欲。同時,還應正確指導其食用易消化、易吸收等食物,從而提高其自身抵抗力。d.健康宣講。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開展健康知識教育,詳細講解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了其對疾病的認知。
1.3 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tài)判定標準。選用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評分,評分采用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②生活質(zhì)量。采用生活質(zhì)量(SF-36)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分,內(nèi)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zhì)生活等四項,采用百分制評定,評分與生活質(zhì)量成正比關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此次研究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臨床資料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生活質(zhì)量評分、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表示,行t檢驗。P<0.05則表示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護理前,對比2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zhì)生活評分(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zhì)生活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1。
2.2 對比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護理前,對比2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表1 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分)
表2 對比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分)
表2 對比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分)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極其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臨床惡性腫瘤中約占21.7%[3]。近些年,由于受外界紫外線以及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下,導致其發(fā)病率在不斷的上升,且該疾病在發(fā)生后極易引起患者面部皮膚呈現(xiàn)出異?,F(xiàn)象,加之疾病治愈之間較長,難免會給讓其產(chǎn)生焦慮、煩躁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4-5]。因此,在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治療時,除了要制定出有效治療措施外,通過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其中,不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還能有效提高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6]。
循證護理主要是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通常是以臨床實踐問題作為基礎,強調(diào)以臨床護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作為中心,然后通過查找有關研究文獻以及書籍,從而獲得最新護理信息,并及時總結臨床護理經(jīng)驗,把護理經(jīng)驗與患者病情的科研理論進行充分結合,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7-8]。與傳統(tǒng)護理方式相比,循證護理干預有效改變護理人員被動的護理工作,讓其能夠主動的專研護理工作,尋找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Rajkotia等[9]研究結果顯示,在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進行治療時,采用循證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以讓患者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具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醫(yī)師進行治療,從而有效緩解了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不僅能夠讓患者口腔黏膜始終處于濕潤狀態(tài),能夠有效的降低感染情況的發(fā)生概率,進而能有效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10-11]。另外,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患者的膳食營養(yǎng)指導,通過對患者的膳食營養(yǎng)進行合理的安排,指導其食用一些易消化、易吸收等食物,可以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復速度,增強其身體素質(zhì),這也是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干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zhì)生活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在蔡淑蘭等[12]研究中,將97例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結果證實實驗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zhì)生活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此次研究結果一致。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在高樂等[13]人研究中,選取85例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研究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結果證實研究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此次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中有價值,深受患者認可。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在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突出,能夠有效提高對患者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