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輝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脊柱骨折為我國臨床常見骨科疾病,發(fā)病率約占全身骨折的5%-6%,主要發(fā)病群體為男性青壯年,多見于間接外力事故。伴隨著交通業(yè)、工農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近年來我國脊柱骨折患者的發(fā)病數量逐年增多,造成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1]。長期實踐證實,骨折在發(fā)生后,盡早明確骨折類型,及時接受治療是保障患者軀體功能能夠恢復至與骨折前相似水平的關鍵[2]。因此,有必要探索骨折的有效診斷方法?,F階段,放射診斷方法在骨折疾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較廣泛,主要為X線和CT。為明確X光機攝片和螺旋CT對脊柱骨折的診斷價值,指導醫(yī)師選擇合適的診斷方式,本研究進行分析和討論,現做出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來我院就診懷疑為脊柱骨折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具有手術治療指征,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脊柱骨折病史;②合并肢體缺失及嚴重臟器實質損傷。本組患者中,男45例,女33例,年齡26-71歲,平均(43.79±4.22)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 h至8 d,平均(3.35±0.64)d。本研究在獲取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知情和同意后進行。
1.2 方法。本研究均對78例患者實施價X光機攝片和螺旋CT檢查。
1.2.1 X光機攝片:X光機:GE MS-18 X光機,每例患者進行正位攝片和側位攝片,必要時進行斜位攝片,最終得到的圖像資料由兩名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共同判定,兩名醫(yī)師意見不統(tǒng)一時,由第三名醫(yī)師介入,最終結果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1.2.2 螺旋CT檢查:螺旋CT掃描儀: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掃描儀。參數設置:管電壓120 Kv;管電壓200 mAs;掃描層距3 mm;掃描層厚3 mm;螺距1;掃描間隔0.5s;矩陣512×512;重建層距0.8 mm;重建層厚1.5 mm。將獲得的圖像資料上傳至儀器自帶圖像處理軟件中進行圖像后處理,圖像資料判定方法同X光機攝片。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并比較78例患者脊柱病理改變檢出情況以及X光機攝片和螺旋CT檢查診斷脊柱骨折的準確率、特異性、敏感性。脊柱具體病理改變類型包括椎管狹窄、椎管容積改變、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診斷準確率: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試驗診斷方法診斷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的符合率。診斷特異性:手術病理結果為陰性的患者,被試驗診斷方法診斷為陰性的概率。診斷敏感性:手術病理結果為陽性的患者,被試驗診斷方法診斷為陽性的概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SPSS 23.0,計數資料:采用n(%)描述,資料差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
2.1 手術病理結果。78例患者中,69例患者手術病理證實為脊柱骨折。
2.2 X光機攝片和螺旋CT檢查的脊柱病理改變檢出情況比較。78例患者螺旋CT檢查的椎管狹窄、椎管容積改變、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檢出率均較X光機攝片高,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所示。
表1 X光機攝片和螺旋CT檢查的脊柱病理改變檢出情況比較[n(%)]
2.3 X光機攝片、螺旋CT檢查診斷脊柱骨折的準確率、特異性、敏感性比較。螺旋CT檢查診斷脊柱骨折的準確率、特異性、敏感性均較X光機攝片高,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所示。
表2 X光機攝片、螺旋CT檢查診斷脊柱骨折的準確率、特異性、敏感性比較(%)
脊柱是人體內長度最大的骨骼系統(tǒng),由33塊椎骨組成,因在人體內的分布范圍最廣,故較易因外力作用發(fā)生骨折[3]。長期觀察發(fā)現,脊柱骨折不同于其他類型骨折,由于是人體軀干的支持骨骼,故在發(fā)病后會造成明顯的軀體功能障礙,輕者在及時接受治療后能夠恢復,重者則可能癱瘓[4]?,F階段,脊柱骨折的臨床診斷主要依賴于放射診斷方法,X光機攝片屬于傳統(tǒng)的脊柱骨折診斷方法,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費用低廉的特點。伴隨著放射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螺旋CT檢查也自脊柱骨折的診斷中得到應用,且已有研究證實就,螺旋CT對脊柱骨折的診斷價值明顯優(yōu)于X光機攝片[5]。如鄧雪娥[6]的研究評價螺旋CT和X線平片在脊柱爆裂性骨折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螺旋CT診斷脊柱爆裂性骨折的陽性率為94.30%,漏診率為6.04%,明顯高于X線平片的80.03%、19.69%。
為進一步明確X光機攝片和螺旋CT檢查對脊柱骨折的診斷價值,我院開展本課題研究。由本文結果部分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可知,螺旋CT檢查診斷脊柱骨折相較于X光機攝片,能夠發(fā)現更多診斷信息,且對脊柱骨折的特異性、敏感性均高于X光機攝片,診斷準確率更高。與上述鄧雪娥的課題研究所得結論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螺旋CT檢查用于診斷脊柱骨折的應用效果更好。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為:長期實踐發(fā)現,X光機攝片的圖像資料的分辨率較低,用于診斷骨折疾病可較好地顯示患者骨折移位、骨端斷裂等較明顯的骨結構改變情況,但在顯示小關節(jié)病理改變方面存在明顯的應用局限性。而螺旋CT檢查對骨組織的敏感性明顯高于X光機攝片,且可進行圖像后處理,能夠避免組織圖像重疊等問題的發(fā)生,成像質量更高。因此,能夠較清晰的顯示細微的骨結構改變及周圍組織受骨折累及情況,為醫(yī)師進行疾病診斷提供更多客觀參考信息。
回顧和總結上述研究內容及結果,本研究得出,X光機攝片及螺旋CT檢查用于診斷脊柱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但螺旋CT在顯示骨組織方面的應用優(yōu)勢更突出,能夠為臨床醫(yī)師提供更多診斷信息,更有利于實現脊柱骨折的早期診斷,減少疾病的漏診和誤診,可作為現階段我國臨床診斷脊柱骨折的首選放射性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