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軍
【摘要】目的: 研究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患者的癥狀、體征、病情進展等方面的特點。方法: 選擇在本院進行大葉性MPP治療的患者50例為大葉組,再選取同期在本院治療的非大葉性MPP患者50例為對照組,分析二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二組患者在癥狀表現(xiàn)、體征指標及肺外并發(fā)癥方面的差異。結果: 大葉組中體溫高于39℃、發(fā)熱時間大于10d、CRP>10mg/L及CRP>40mg/L、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γ-GT升高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大葉性MPP在癥狀與體征指標及肺外并發(fā)癥等方面均與非大葉性MPP有顯著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發(fā)熱時間長、CRP升高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等,在治療時可以根據大葉性MPP的特點對癥治療,以增強療效。
【關鍵詞】大葉性;肺炎;支原體;特點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7225(2020)02-0020-01
MPP是一種肺部感染性疾病,大葉性MPP近年來的發(fā)病率不斷攀升,且病情往往較重,并對患者身體的多個肺外臟器造成損傷,影響其正常功能,甚至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增加治療難度,延長治療時間,給患者造成更多痛苦。為提高臨床治療大葉性MPP的效果,本文對大葉性MPP的特點進行了研究,為治療方案的改善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進行大葉性MPP治療的患者50例為大葉組,男20例,女30例,年齡45~70歲,平均(61.50±5.48)歲。納入標準:①符合MPP診斷標準;②經X線、CT檢查發(fā)現(xiàn)肺段呈大面積密度或者出現(xiàn)肺實質浸潤;③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 MP-Ig M的抗體滴度,在急性期不低于1:80,或者在恢復期升高為急性期的4倍,或者下降到原來的1/4;以上標準均達到可診斷為大葉性MPP[1]。再選取同期在本院治療的非大葉性MPP患者50例為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46~68歲,平均(61.24±5.51)歲。二組的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無明顯差異(p>0.05),可研究。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二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表現(xiàn)等。
1.3指標觀察
癥狀、體征、肺外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分析
用SPSS20.0對資料中涉及的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認為組間差異明顯。
2結果
2.1二組患者的癥狀、體征特點對比:臨床癥狀方面,大葉組中體溫高于39℃的患者占比為86.00%(43/50),發(fā)熱時間大于10d的患者占比為80.00%(40/5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6.00%(23/50)、34.00%(17/50),p<0.05;在體溫高于30℃、咳嗽、啰音等癥狀方面的比例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對體征指標的檢測結果中,大葉組患者CRP>10mg/L及CRP>40mg/L的比例分別為80.00%(40/50)、56.00%(28/50),明顯比對照組的對應指標要高(p<0.05);但是,二組在WBC計數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1。
2.2二組患者的肺外并發(fā)癥情況分析:大葉組患者出現(xiàn)肺外并發(fā)癥的幾率為52.00%(26/50),明顯比對照組的32.00%(16/50)高,p<0.05。其中,受累比例最高的為消化系統(tǒng),其次為心血管、血液系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為γ-GT升高,且大葉組在這幾類并發(fā)癥中的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肺炎支原體與患者機體內的其他多項組織共同抗原,在發(fā)生感染后悔刺激機體產生自身抗體與免疫復合物,并沉積在肺內外的血管基底膜上,損傷臟器[2]。通過研究,大葉性MPP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及血液系統(tǒng)比對照組患者更容易受累,其免疫反應更明顯。CRP >40mg/L是判斷難治性MPP的指標,研究中大葉性MPP患者CRP >40mg/L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大葉性MPP患者出現(xiàn)高熱、發(fā)熱時間>10d的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大葉性MPP患者多出現(xiàn)細胞及體液免疫紊亂以及細胞因子失衡等情況,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是使用抗生素,但是這種方式對體溫控制情況不佳[3]。對部分患者在應用抗生素后體溫不退的情況,可以使用適量的糖皮質激素治療,能夠改善癥狀,減少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大葉性MPP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發(fā)熱時間長、CRP升高及并發(fā)生發(fā)生率高等,在治療時可以根據大葉性MPP的特點對癥治療,以增強療效。
參考文獻:
[1]秦海燕, 楊帆, 秦海燕.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臨床意義[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9, 46(2):39.
[2]邢夢蕊. 大葉性肺炎治療前后胸部CT平掃特征對比分析[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9, 25(8):1252-1254.
[3]賈玉濤, 馬國瑞. 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對大葉性肺炎預后的分析[J].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 2019, 29(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