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新晴,周長威,葉美彤,馬美菊,趙向維
(貴州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大批新的大學園區(qū)被興建,而且老校區(qū)也在尊重原有規(guī)劃的基礎上不斷融入現(xiàn)代文化和自然風光。而植物是構成大學校園景觀的重要因素,通過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營造植物群落景觀,符合審美情趣的綠地植物空間,對學生審美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1]。目前景觀評價方法主要有SD語義分析法、LCJ比較評判法、AHP層次分析法、BIB-LCJ平衡不完全區(qū)組-比較評判法、AVQ平均值法、PC成對比較法和SBE美景度評價法7 種,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SBE法[2]。本文運用SBE法對貴州大學校園植物景觀進行評價分析,為大學校園景觀的規(guī)劃、建設和完善提供參考。
貴州大學創(chuàng)始于1902 年,位于貴州省貴陽市,是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國家“211 工程”全國重點建設綜合性大學,是貴州省最高學府。隨著新校區(qū)的建設和完善,全校占地面積約310 hm2,在校全日制學生54 276 人,研究生6 533人,在職職工3 922 人。
本文為了便于分析校園植物景觀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季節(jié)時間段的劃分選用氣象劃分法劃分,把陽歷的3 月—5 月劃為春季,6 月—8 月為夏季,9 月—11 月為秋季,12 月—翌年 2 月為冬季[3]。選取最好含有常綠喬木、落葉喬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及地被等不同類型植物組合的景觀,在每個季度中間時間段進行照片拍攝。
為了減少照片拍攝給景觀美學評價帶來的影響,需要對照片拍攝細節(jié)做一些限定[4]:
①照片拍攝選擇天氣晴朗,能見度高的天氣,且所有照片均在一天中的8 時—16 時拍攝。
②照片拍攝采用同一數(shù)碼相機完成,且采用相同的拍攝技術規(guī)程。本研究所采用的數(shù)碼相機型號為:SAMSUNG PL120。在拍攝照片時,應盡可能地從不同角度、位置,以及近景、遠景等進行拍攝,為照片的選取提供更多的選擇性。
③盡量減少非景觀因子出現(xiàn)在參評照片中,如游人、車輛、設備儀器等。
④選取的照片應真實地反映景觀特征,能夠盡可能還原景觀面貌。本研究每個季節(jié)共拍攝照片150 張,從中篩選出較符合標準的照片24 張,每個景觀各1 張[5]。
不同專業(yè)、性別、年齡的學生對同一景觀的美學質量評價具有高度一致性,同一評價者對不同景觀的評價也具有高度穩(wěn)定性[6-8]。鑒于以上因素,將隨機選擇本校學生共90 人。
根據(jù)調查需要,并結合相關文獻,編制本研究調查問卷初稿,邀請部分專家進行審核,并邀請同學進行試填。對部分專業(yè)術語進行調整,并最終形成了調查問卷。24 個題目對應每個季節(jié)的24 張景觀照片,每個題目對應著從很不喜歡到很喜歡的7 個選項,評分等級分別為:很不喜歡(-3)、不喜歡(-2)、不太喜歡(-1)、一般(0)、較喜歡(1)、喜歡(2)、很喜歡(3)[9]。
將所有需要評價的照片用Office軟件制作成PPT,并隨機排列。PPT放映時間、頁數(shù)和播放順序都會影響評價結果。因此,本研究選擇的放映時間為6 s,單次PPT評價數(shù)量為24 張。
在評價開始前,需向評價者簡要說明與該評價相關的一些基本事宜,但不應涉及具體細節(jié),以免給評價結果造成趨向性的預期。
由于不同人群對不同群落景觀的喜好程度不同,需將評價者的原始評判分值(SBE值)進行標準化計算,以求得最終標準化SBE值,傳統(tǒng)標準化公式為[10]:
式中:Zij——第j個評分者對第i個植物景觀的標準化得分值;Rij——第j個評分者對第i個植物景觀的評分;Rj——第j個評分者對所有植物景觀評分的平均值;Sj——第j個評分者對所有植物景觀評分的標準差;Zi——第i個植物景觀的標準化得分;Nj——第i個植物景觀照片評判的總人數(shù)。
為了更直觀地表現(xiàn)貴州大學四季校園植物景觀的美景度值,采用等差法將四季景觀的美景度值分為5 個等級,即優(yōu)(Ⅰ)、良(Ⅱ)、中(Ⅲ)、下(Ⅳ)和差(Ⅴ),各照片景觀質量等級劃分公式為[11]:
式中:X——等級,i分別取值Ⅰ、Ⅱ、Ⅲ、Ⅳ、Ⅴ,Ai——等差數(shù),AI=100%,AII=80%,AIII=60%,AIV=40%,AV=20%,SBEmax——美景度最大值,SBEmin——美景度最小值。
3.1.1 校園植物景觀群落類型
植物景觀群落配置形式見表1。由表6 可知,歸納出5 種典型植物景觀群落類型,分別為常綠、落葉混交喬木+ 灌木(+地被)、常綠喬木 + 灌木(+ 地被)、落葉喬木 + 灌木(+ 地被)、喬木(+地被)、藤本群落類型。在所調查的植物景觀群落類型中,植物組合配置中常綠喬木有:桂花、柳杉、側柏、廣玉蘭、竹子、馬尾松、銀荊;落葉喬木有:懸鈴木、紫葉李、櫻花、槭樹、柳樹、銀杏、紅楓;常綠灌木有:女貞、紅花檵木、金邊衛(wèi)矛、小葉黃楊、紅葉石楠、山茶、杜鵑、冬青衛(wèi)矛、蘇鐵;落葉灌木有:雙莢決明、木藍;藤本有爬山虎;多年生草本及地被有:結縷草、車軸草、車前草、酢漿草。
3.1.2 不同群落類型植物景觀比較及典型案例分析
不同群落類型的植物景觀SBE值比較見表2。從表2 可知,喬木(+ 地被)類型的植物景觀SBE平均值最高,藤本類型的最低,中間依次是常綠、落葉喬木+ 灌木(+ 地被),落葉喬木+灌木(+地被)和常綠喬木+灌木(+地被)。
表1 植物景觀群落配置形式Tab.1 Configuration form of plant landscape community
表2 不同群落類型的植物景觀SBE 值比較Tab.2 SBE value comparison of plant landscape of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1)常綠、落葉喬木+灌木(+地被)類型植物景觀
在常綠、落葉喬木+ 灌木(+ 地被)類型的9 個植物景觀中,美景度值最高的是11 號樣地的春季景觀(圖6),為0.795。該景觀的植物配置模式為:桂花+ 垂絲海棠+ 小葉黃楊+ 結縷草+ 車軸草,透過已開花的垂絲海棠可看到遠處的常綠喬木桂花,并搭配了灌木小葉黃楊,地面被結縷草以及車軸草等綠化草覆蓋,形成較明顯的季相變化,給人輕松、明快的感覺。美景度值最低的是9 號樣地的秋季景觀(圖6),為-0.426。該景觀的植物配置模式為:竹子+ 紫葉李+ 香樟+ 紅花檵木+女貞+ 結縷草+ 酢漿草,以香樟和竹子為綠色背景,干枯的紫葉李樹干被凸顯的尤為明顯,中間以紅花檵木和女貞等常綠灌木作為點綴,總讓人感到凄涼、慘淡。
(2)常綠喬木+灌木(+地被)類型植物景觀
在常綠喬木+ 灌木(+ 地被)類型的2 個植物景觀中,23號樣地的春季景觀(圖3)美景度值最高,為0.065。其植物配置模式為:廣玉蘭+ 紅葉石楠+ 雙莢決明+ 女貞+ 冬青衛(wèi)矛+木藍,一側為高大的常綠開花喬木廣玉蘭,另一側為長在坡上的落葉灌木雙莢決明和木藍,下方小路兩邊被顏色差異較大的紅葉石楠、女貞、冬青衛(wèi)矛所隔,給人幽靜但又顏色明快的感覺。6 號樣地的秋季景觀(圖4)美景度值最低,為-0.721。其植物配置模式為:側柏+ 廣玉蘭+ 香樟+ 女貞,各種常綠植物錯綜分布,雜亂無章,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因此評分最低。
(3)落葉喬木+灌木(+地被)類型植物景觀
在落葉喬木+灌木(+ 地被)類型的2 個植物景觀中,美景度值最高的為12 號樣地的夏季景觀(圖5),為0.247。該景觀的植物配置模式為:槭樹+ 紅葉石楠+ 結縷草,該景觀以槭樹為主,滿眼綠色,能讓人舒緩疲勞,感到輕松愉快。17 號樣地的春季景觀(圖6)美景度值最低,為-0.458。該景觀的植物配置模式為:銀杏+ 紅葉石楠+ 冬青衛(wèi)矛+ 雙莢決明+ 木藍,該景觀的主體為由雙莢決明和木藍組成的落葉景觀,邊上由紅葉石楠和冬青衛(wèi)矛阻隔,附近還有一排銀杏裝點,但由于夏季,植物才開始萌芽,景色稍顯荒涼,所以評分較低。
(4)喬木(+地被)類型植物景觀
在喬木(+ 地被)類型的10 個植物景觀當中,美景度值最高的為8 號樣地的秋季景觀(圖7),為0.766。其植物配置模式為:懸鈴木+ 結縷草,該景觀的主體是金黃色的懸鈴木的高大樹冠,下方為被結縷草覆蓋的草坪,下層空間寬闊,給人一種寧靜、放松的氛圍。美景度值最低的為16 號樣地的春季景觀(圖8),為-0.479。該景觀中只有銀杏,在初春,銀杏還未完全發(fā)芽,只有光禿禿的枝干,所以評分較低。
(5)藤本類型植物景觀
本文拍攝的藤本植物景觀只有一個,該景觀以爬山虎為主體,下方有一株女貞,該群落景觀在秋季美景度值最高,為0.086,春季的美景度值最低,為-0.895。
貴州大學四季植物景觀美景度值范圍為-0.895~0.795,其中美景度值最高的為春季11 號照片,其SBE=0.795;美景度值最低的為春季1 號照片,其SBE=-0.895,最高和最低的差值為1.69,差異較大。經計算,各等級的取值范圍分別為Ⅰ[0.457,0.795],Ⅱ[0.119,0.457),Ⅲ[-0.219,0.119),Ⅳ[-0.557,-0.219),Ⅴ[-0.895,-0.557)。由圖 11、圖 12、圖 13、圖 14 可知,從等級劃分來看,各季節(jié)中各等級的美景度值相對集中,證明該美景度值分級方法且較合理。
在美景度評價中,貴州大學四季植物景觀美景度值多集中在Ⅱ、Ⅲ、Ⅳ等級,這可是由于貴州大學處于南方地區(qū),受氣候條件影響,季相變化不明顯,但四季景觀等級分布仍有細微差別。其中,春季的與秋季的校園植物景觀等級劃分特點相似,但春季景觀數(shù)量最多的在Ⅳ等級中,而秋季最多集中在Ⅱ等級中,這可能是由于春季植物剛開始萌芽,植物景觀表現(xiàn)較為荒涼,而秋季景觀卻色彩豐富;夏季與冬季的等級劃分特點相似,植物景觀在Ⅲ等級的數(shù)量最多,這可能是由于貴州大學的植物景觀中多為常綠植物,植物色彩基本不變。
(1)根據(jù)調查,將貴州大學校園植物景觀分為5 種典型植物景觀群落類型,分別為常綠、落葉混交喬木+ 灌木(+ 地被)、常綠喬木 + 灌木(+ 地被)、落葉喬木 + 灌木(+ 地被)、喬木(+地被)、藤本,分別占所調查植物景觀的38%、8%、8%、42%、4%。
(2)根據(jù)等級公式,將校園植物景觀劃分為5 級,貴州大學四季植物景觀美景度值多集中在Ⅱ、Ⅲ、Ⅳ等級,但四季景觀等級分布仍有細微差別。其中,春季的與秋季的校園植物景觀等級劃分特點相似,夏季與冬季的等級劃分特點相似。
(3)綜合以上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喬木(+ 地被)群落類型植物景觀偏好程度最高,其中的植物多為樹冠寬闊、樹形高大、數(shù)量較多、排列整齊的落葉喬木,如懸鈴木,其空間特點為植物主體分布在景觀的中層和上層,下層少有分布的植物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