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玲
智障兒童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因而在對其施教英語知識時要對癥下藥,一方面要保證其對英語的熱愛,另一方面要確保教學的內(nèi)容符合孩子的智力特點,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基于以上目標進行策略選擇:針對前者,我們需加強兩者溝通,搭建和諧師生關系,利用創(chuàng)新的趣味教學,使孩子愛上英語;針對后者,我們應充分了解孩子生理及心理各方面,在實踐中不斷調(diào)整教學目標。
相較于正常兒童,智障兒童這個群體在學習語言上存在較大的困難,一方面是源于生理上的缺陷,由于智力發(fā)育不健全,其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較弱,在語言上存在較大的發(fā)展障礙,另一方面源于心理上,這個群體的小孩普遍較為膽小,生理上的缺陷使其難以正常交流,因而依賴性較強,同時缺乏克服困難的自信。這些特點對于語言學習毋庸置疑存在較大的阻礙,對英語老師的教學也形成極大的挑戰(zhàn),要想出色達成教學目標,首先教師必須掃除一切障礙,使這群特殊的孩子能夠自信地開口說英語,掌握英語的技巧,鍛煉語言能力,提升學習興致。基于此,我在實踐中采用了多種嘗試,以進入孩子的世界,與其交流英語之美。
英語與其他科目的學習相比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其需要開口說,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習得語言之精髓,而智障的孩子普遍膽子較小,在日常交往中就難以開口與陌生人進行交往,在新知識的學習中,這種陌生感使他們更加不敢發(fā)言。因此,我們必須著力于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以此減輕孩子的不適感,基于此,在態(tài)度上,教師必須將無差別地對待正常孩子及特殊孩子,要讓這群特殊的孩子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關愛及殷切期望,從而減輕隔閡感。
這個策略是基于智障孩子的學習特點來進行推進的,根據(jù)調(diào)查,大部分智障的孩子的興趣往往是要經(jīng)過引導的,孩子常會因喜歡老師而喜歡上老師所教的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我曾遇到有一個特殊的男孩子A,其存在著較強的叛逆因子,同時在不喜歡講話同時也不愛聽別人的話,較為我行我素,在開學前期,該孩子一直游蕩在課室外,相關老師在進行多番勸說、批評,其依舊采取漠視的對待方式,抗拒不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主動和他進行交流,在交流之際,我展示了友善,自主向其介紹我的基本情況,并伸出手向其做出邀請,打破孩子的隔閡,須臾之后,男孩也伸出他的手,出現(xiàn)不抗拒的態(tài)度,接下來我與他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詢問其是不是受到了很多的批評,之后再問他是否想得到表揚,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提出了進入教室接受別人贊同的提議,之后牽他的手進入教室,并且和同學說明了A的進步,叫他們?yōu)锳鼓掌,A得到掌聲后,展開了笑顏。自此之后, A在英語課上表現(xiàn)極為積極。在上面的案例上我們必須知道,特殊孩子與正常孩子在心理上的需求存在一致性,在面對持續(xù)的批評時會激起防御之心,自尊心也開始運作,因而教師要適當給予激勵。
智障兒童在學習上常會受阻于其智力水平,其在發(fā)音、運用上存在較大的不足,因而在設立教學目標時,教師不能一步登天,應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及需要進行科學規(guī)劃,即一方面要根據(jù)孩子暴露的問題進行調(diào)整,優(yōu)化教學,另一方面教學內(nèi)容要契合現(xiàn)實需求,使孩子成長后能在社會上立足,基于此,除了在課內(nèi)學習知識外,教師還需舉行相關的戶外實踐活動,逐漸提高孩子對社會的適應度。
在發(fā)音方面,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可對孩子的發(fā)音提出糾正,但不能過于苛求,后者可能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使孩子喪失學習得興趣,因而目標該是能讓別人聽懂即可,在語法上及發(fā)音上存在的微小錯誤可忽略。不同年級教師應訂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中低年級的智障孩子,教學內(nèi)容應集中于字母的教學,通過趣味教學提升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應教會孩子一些生活常用語,增強其進入社會的本領,對于高年級的孩子,教學上應強化生活對話,并且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但切忌揠苗助長。教學目標要有,但必須合理,在合理的目標指導下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孩子能夠在自己能力范圍中學有所得,獲得成就感。如中低年級學到“A、B、C、D”等26個字母單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找出與字母有關的動畫,讓孩子跟著動畫內(nèi)容的字母發(fā)音一起進行朗讀;而對于高年級的孩子,教師在教授新單詞,如“My name”“Days”等日常常見的簡單單詞,教師帶領孩子進行閱讀后,可以繼續(xù)讓孩子跟著教師閱讀短句“My name is Li Hua.”“Today is a good day.”等,讓孩子根據(jù)斷句將“Li Hua”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讓孩子彼此間用英語進行名字介紹,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My name”的記憶。
智障兒童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領悟能力較差,因而在進行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吸引住孩子,將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從而使孩子能夠最大程度吸收知識。以下,我將推薦幾種教學方式,不同方法有不同的優(yōu)勢:
(1)游戲法:這方法能夠調(diào)動課堂氣氛,寓樂于學,寓學于樂,解決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如在學到“Apple”“Banana”“Orange”等單詞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表示一種水果,待教師喊到代表那一組的水果的小組的孩子,則必須要鼓掌或者進行舉手示意回答“Here!”。
(2)比賽法:特殊的孩子對待勝利的態(tài)度與正常孩子無差別,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進行小組比賽或者個人比賽,可以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致。如在學到“girl”與“boy”的單詞時,教師可以制作有“g”“i”等單個字母的畫板,待教師讀到該單詞時,可以讓孩子根據(jù)教師的讀音將單個字母的畫板拼接在一起,哪個孩子先完成單詞的拼寫,則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
(3)表演法:表演法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抽象的內(nèi)容直觀地展示出來,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能無形習得知識。如教師說到《灰姑娘》的英語故事時,可以引導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扮演“灰姑娘”“后媽”“姐姐”“仙女”“王子”等角色,并隨著教師的場景設計進行扮演,孩子在扮演時所說的臺詞可以自由發(fā)揮。
(4)故事法:主要是英語老師進行講述,內(nèi)容一般較為簡單,可以同時鍛煉孩子的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5)表揚法:英語需要開口說,特殊的孩子通常較喜歡得到表揚,這是激勵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因而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表達的氛圍,鼓勵孩子進行發(fā)言,并及時提出表揚,當然,教師也可引入激勵機制,即孩子發(fā)一次言就獎勵一朵小紅花。
(6)韻律法:這種方法最大的優(yōu)勢便是可以訓練孩子的語感,進而提升其讀聽寫綜合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對癥下藥,這樣才有可能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應聯(lián)合起來制定智障兒童的教學方案,以此促使孩子最大程度地吸收到知識。在設計方案中,我們應遵循以下的原則,首先,要向孩子多發(fā)問,引導其運用表達能力;再者要加重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的培養(yǎng);最后,要善于運用工具,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能力。我們必須清楚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智力存在不足的孩子亦然,在相處中,應盡可能挖掘他們的長處加以培養(yǎng),使其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如教師在帶領孩子學習“After class”的單詞,教師首先可以為孩子列出幾個短句如“Go home after class”“Play after class”“Sing after class”等,隨后教師可對孩子進行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best after class?你下課之后打算做什么呀?”并讓孩子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短句,以及多媒體所給的圖片提示回答教師的問題,期間教師可以讓孩子自由發(fā)揮,給予其鼓勵,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特殊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