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媛
(武漢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依托項目的學習,或稱為基于項目的學習、項目驅動式學習,是20世紀初西方體驗式學習“做中學”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部分。[1-2]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確立,依托項目的學習進入二語/外語教學領域。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依托項目的學習可以幫助二語/外語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內容學習的同時提升多種語言技能,推動學術和社會技能發(fā)展。[3-4]依托項目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力、研究能力、重要概念的深層理解能力、解決問題、做決策的能力以及人際和社會交往能力。[5-6]而且,它考慮到學習者的性格、情感和社會因素,除了推動學習者認知發(fā)展,還可以有效的控制學生的學習焦慮,提高自我效能[7-9]。
國內二語/外語領域依托項目的學習研究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一定的進展。實證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依托項目的英語專業(yè)課程、學術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研究[10-11],依托項目的學習在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及其影響研究[12-13],項目教學法與網絡英語寫作、學術英語寫作相關性研究[14-15],師生對項目依托的英語專業(yè)教學評價研究[16],依托項目的學習與學習者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性研究[17-18]。研究發(fā)現(xiàn):依托項目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語言體驗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目前國內外將依托項目的學習應用到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較少。本文以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為例,構建以項目為依托的教學模式,通過問卷調查和反思日記相結合的方式收集數(shù)據,試圖從項目教學框架中的語言、內容和技能三個層面探討依托項目的教學對研究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為培養(yǎng)一大批既精通語言又兼具專業(yè)才能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提供一條有效的途徑。
在二語和外語學習領域,Hedge[19]提出項目就是一項延伸拓展的任務,需要在大量的活動中讓多種語言技能完整地運用。Beckett[20]把項目定義為一項長期的活動(幾周),包含很多個人或合作完成的任務。項目不僅包括搜集信息,還包括討論信息,解決問題,書面或口語方式報告和展示,同時學生可以在課外完成項目。國內外一些學者[21-24]認為項目就是一系列活動,學生優(yōu)先選擇主題并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項目時間計劃和最終產品。依托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項目為驅動、過程和成果為導向,將學習置于具體問題之中的真實情境化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它幫助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協(xié)作,是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理念的教學模式。依托項目的學習包括計劃、研究(實證或文獻綜述)、分析和綜合數(shù)據、反思研究過程、以口頭和書面的形式比較、對比和論證并完成作品。其核心理念就是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在獲取和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認真地思考。教師是學習促進者,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有價值的問題,有意義的任務,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和社會技能,將體驗中所學到的內容進行認真評估。[25]
依托項目的學習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社會活動理論基礎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認為知識并非通過教師傳授獲得,也非通過機械地記憶得到,而是學習者從自身經驗出發(fā)或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對信息進行加工并主動構建新知識的意義,從而獲得知識。依托項目的學習是一種在特定的場景中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學習者通過參與學習過程、社交互動、知識分享和理解來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學習者通過提問、設計和完成調查,收集、分析和理解信息和數(shù)據、下結論和匯報結果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構建知識體系。社會活動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個體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是一個社會對話過程?;顒永碚撽P注的不是知識狀態(tài),而是學習活動的構成要素,即學習者在活動中使用工具的本質、活動中合作者的社會關系和情境化的關系、活動的目的和意圖、以及活動的客體或結果。要想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活動系統(tǒng)中所有要素的積極參與。依托項目的學習將語言作為獲取信息的中介工具,同時把信息作為語言學習的資源,其基本原則是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理想的情境,使學習者在這個情境中主動體驗各種真實、有意義的任務,例如學習者進行項目選題、項目規(guī)劃和小組學習等,增強學習者自主性,充分發(fā)揮中介工具和學習共同體協(xié)商制定的規(guī)則的調節(jié)作用。
筆者所在學校非英語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共86人,年齡(18-25歲),性別(男生66人,女生20人),理工科(91.86%),文科(8.14%),分別來自材料、管理、機械和土木工程等學院,其中58人通過大學英語六級。
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從2019年春季學期第1周開始至第11周結束,歷時11周,共44學時。教學以項目為驅動,以自編教材《多視角研究生英語》7-11單元的內容為依托,以單元主題為主線,以課程形態(tài)出現(xiàn),并非作為課程的補充,實現(xiàn)了課程項目化。研究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從項目教學目標、師生角色、教學步驟和評價等層面構建和展示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第二步:從項目教學目標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和反思日記了解依托項目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這是一項從理論到實踐的行動研究。
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范式,通過問卷調查和反思日記的方式采集數(shù)據。筆者結合相關文獻和前期研究成果,設計了一份29個問題的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學期末完成項目后,通過問卷星完成問卷調查,問卷數(shù)據全部通過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進行在線分析和處理。同時,學生在提交最終項目成果后,結合項目研究的收獲、不足和建議寫一篇反思日記,對依托項目的教學進行評價。
圖1 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3.1.1 教學目標
為幫助學習者認識到項目學習可以給他們提供語言學習的機會,Beckett和 Slater[26]開發(fā)了一個工具,稱為項目教學框架。項目教學框架的基本目標是通過項目活動來推動學生的語言學習、內容學習和技能發(fā)展。項目教學框架有兩個關鍵元素:計劃圖表和項目日記。教師可以在項目初期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創(chuàng)造計劃圖表,或者指導學生完成它們自己的項目圖表。項目日記是學生每周反思和總結項目研究過程中語言、知識和技能上的不足和收獲。筆者結合Beckett和Slater的項目教學框架,制訂研究生公共英語項目教學計劃圖表(見圖2),期望幫助學生明確項目學習目標,把語言的學習和應用緊密結合起來,把語言學習、內容學習和科研能力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
圖2 研究生公共英語項目教學計劃圖表
通過圖2可以看出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目標的多重性,它以項目為依托,通過項目研究,學習者在掌握語言形式與功能的同時,建構和學習專業(yè)知識,拓展多項技能。1)語言學習目標包括以聽說讀寫詞匯為代表的基礎語言能力,以通用文本、學術文本和圖表解釋為重點的文本構建能力培養(yǎng)。通過項目探索期望幫助學習者能把英語作為工具直接從事專業(yè)學習、研究和今后的工作,在學科專業(yè)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2)內容目標指開展項目研究所需相關學科專業(yè)知識,例如專門詞匯、術語概念和學科背景知識等。3)技能培養(yǎng)目標重點是科研能力培養(yǎng)。課程項目化,以研究性為導向,營造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交流、團隊合作、思辨能力以及獨立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需要。
3.1.2 師生角色
依托項目的學習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激發(fā)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是項目研究的主體,在項目準備、實施和完成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任務,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不僅是任務的執(zhí)行者,還可以參與教學任務的制訂,通過親身體驗對教學任務提出具體建議。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yōu)閷W習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創(chuàng)設項目情景、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答疑解惑,促進項目的順利完成。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目標,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明確具體的語言技能、學科知識、研究技能目標,選取真實、有意義的內容,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學習工具,提供項目研究方法和策略,通過對話、合作學習、師生同伴互動的方式鼓勵、引導學生分析、質疑、推理和歸納,構建開放的思維課堂文化,引入全過程的評價機制進行項目反思和總結。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建立在相互合作基礎上的項目學習模式。
3.1.3 教學步驟
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分為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完成三個階段:
1) 項目準備階段。第1周,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目標,布置項目研究任務,明確項目要求。項目啟動第一步是進行項目選題和組員分組。Haines[27]把項目分成四個類型:信息研究型、調查型、產品型和表現(xiàn)型/組織型。在項目選題時,應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具有一定深度的、有學術價值或有應用價值的課題,使其對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學共涉及5大主題,分別是:“精英教育”、“旅游”、“美與時尚”、“××工程”、“健康”。五個小組最終確定開展信息研究型項目研究。第2周,各小組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指導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包括:選題、研究目的、研究具體內容、小組分工細則和項目進度計劃、階段性和最終項目成果。
2) 項目實施階段。第3-第10周為項目實施階段,項目組成員在教師的指導、協(xié)助和督促下以相互合作的方式開展調查研究。教師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論文或向專業(yè)課教師尋求幫助的方式收集信息、查閱,研讀相關文獻,完成數(shù)據分析,經過2-3周的準備進行中期項目成果口頭匯報。教師為學生提供與項目相關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研究方法指導。項目研究以過程為取向,兼顧研究成果,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學術文獻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3) 項目完成、評價和反思階段。第11周各小組提交項目最終成果、進行項目評價。項目最終成果包括項目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和PPT輔助口頭匯報等。每個小組首先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進行口頭匯報,陳述項目研究內容。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通過觀摩,向小組成員提問并給出反饋意見。小組成員結合項目階段性成果和其他組員、教師的反饋意見進行項目反思,修改并提交最終項目成果,完成評估。
3.1.4 教學評估
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評估是以評促學、全過程的項目教學評估,采用量化與質化相結合的混合評價方式,以形成性評估為主,終結性評估為輔。與傳統(tǒng)的以考試為代表的終結性評估相比,形成性評估強調過程性,兼顧成果取向,主要從同伴、自我和教師三種不同視角全面了解項目教學對學習者學習的影響。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學習者采用自我評估,通過每周日記記錄項目研究中的困難和收獲。項目成果展示階段,采用同伴評估和教師評估,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通過項目展示觀察,及時給項目組反饋意見。項目完成后,通過問卷調查和反思日記再次進行自我評估,全面反思和總結項目研究的不足和取得的進步。
項目教學結束后,筆者設計了一份“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調查問卷,客觀了解項目教學對研究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共86人參與問卷調查。通過在線SPSS進行問卷Cronbach信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信度系數(shù)值為0.947,大于0.9,因而說明這份問卷中研究數(shù)據信度質量很高。針對“CITC”值,分析項對應的CITC值全部均高于0.4,因而說明問卷分析項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關系,同時也說明信度水平良好。
通過在線SPSS進行問卷總量表的結構效度分析,結果表明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說明研究項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KMO值為0.862,大于0.6,意味著數(shù)據具有效度。本文通過因子分析,共分為5個因子,方差解釋值率分別是20.362%,12.871%,11.954%,9.677%,9.450%,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64.315%大于50%,意味著研究項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取。問卷涉及29個問題,涵蓋5個因子分別是:因子1“語言能力”,因子2“自主學習能力和反思能力”,因子3“學習態(tài)度”,因子4“團隊合作”和因子5“學術能力”。筆者從以下五個維度探究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維度一:語言能力。第一個因子反映出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習者語言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概括能力和詞匯能力有明顯的提高。通過因子載荷系數(shù)發(fā)現(xiàn)“項目研究可以提高我的口語交際能力(T16,0.787)、書面語和口語概括能力(T22, 0.736)、項目研究可以提高我的詞匯能力(T17,0.723)”。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習者的語言交流能力。課程以項目為依托,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進行項目研究時互動、合作與交流機會增多。學生在準備項目、實施項目和完成項目過程中,需要在真實的課堂環(huán)境下進行傾聽、討論與陳述、提問與回答、分析與概括、項目宣講與演示、項目報告和研究論文撰寫等,這些都需要語言的有效輸出,因此項目研究對學習者口語交流能力、概括能力提升較顯著。同時,學生在項目研究時,需要搜集、閱讀和分析大量與項目相關的英文文獻,積累與項目主題相關的詞匯,在語言有意義的輸入與有目的的輸出的同時,學生的詞匯能力得到提升。
維度二:自主學習能力和反思能力。第二個因子說明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提高了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反思能力。例如:“項目研究鍛煉并提高了我的反思能力,我會不斷地反思項目情況,調整項目進度(T26,0.782)”,“項目研究鍛煉并提高了我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學會合理規(guī)劃、實施和展示項目任務(T27,0.719)”。依托項目的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中心和主體地位。在項目剛開始的時候,項目組成員對項目研究內容知之甚少,但為了完成項目,他們需要主動地完成項目的選題、研究設計、參與項目過程管理、學習資源的利用以及項目結果的評價工作。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需要獨立地去搜尋和更新相關學科背景知識,完成數(shù)據研究、分析、綜合,反思項目過程和成果,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反思能力。
維度三:學習態(tài)度。依托項目的學習不僅可以促進學習者語言、內容和技能同步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無形的有益品質和正面的學習態(tài)度,這些品質和態(tài)度不能從書本中學到,必須通過項目學習體驗獲得。依托項目的學習對學習者學習態(tài)度的正面影響表現(xiàn)在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潛在的激勵,幫助學習者建立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第三個因子反映出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自信心。例如:“項目研究激發(fā)了我的英語學習興趣(T1,0.808)”,“項目研究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T5,0.647)”,“項目研究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和潛力的機會,提高了我的自信心(T3,0.618)”。
維度四:團隊合作。第四個因子說明依托項目的教學能有效的提高學習者的合作能力。例如:“項目研究使我從其他組員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T20,0.838)”,“遇到困難時,我會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T29,0.78)”,“我喜歡與同學合作做項目,這樣可以取長補短(T18,0.691)”。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以項目為依托,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展開項目研究。選題完成后,項目小組成員共同制訂研究計劃、明確規(guī)則與勞動分工,在教師的引導下,引入恰當?shù)闹薪楣ぞ?,建立學習共同體,開展項目研究。團隊合作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小組成員參與、體驗項目,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增多,交流能力加強。
維度五: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第五個因子表明依托項目的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習者學術寫作能力和研究能力。通過因子載荷系數(shù)發(fā)現(xiàn)“項目研究可以提高我的學術寫作能力(T14,0.801),項目研究可以提高我的學術研究能力(T13,0.694)”。項目研究成果包括項目研究報告或研究論文。項目開始階段,教師幫助學生了解學術英語語篇特征,掌握文獻檢索技巧及學術引用規(guī)范,提高學術規(guī)范意識。項目實施階段,小組完成研究報告、撰寫論文,修改論文,并完成項目反思,教師幫助學生了解學術研究的基本過程。學習者通過項目學習,提高了觀察、分類、解釋、假設、評價、預測、論證、解決問題等基本研究能力。同時學習者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開放式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不得不查找、分析和整合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深入地思考,批判性地寫出原汁原味且有邏輯的論文成果,這也鍛煉了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教學效果,86名研究對象提交項目最終成果,撰寫項目反思日記,總結項目研究的收獲和不足。大多數(shù)學習者對依托項目的教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項目教學在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等方面達到他們期望的效果。學習者認為項目研究的主要收獲有三點:1)依托項目的教學緩解了學習者的焦慮,提升了自信心,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例如:“一學期的英語課程結束了,我從開始的緊張到后期沒那么緊張了?!薄霸跍蕚湫〗M項目時,我收獲了如何去拓展自己的思維,將自己所學的內容更好的運用和表達。”“項目本身很有吸引力,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授課興趣很大,整個項目的關鍵點在于選題?!薄斑@是有史以來英語課互動、自我展示最多的一次,每一次表達都逐漸提升了我的自信,鍛煉了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2)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口語有明顯進步。我的詞匯量有了巨大提升。我的英語綜合水平上升了一個層次?!?“我是一個內向的學生,經過這一個學期的鍛煉,特別是口語這一塊,讓我敢于開口?!薄拔覍ψ约旱目谡Z表達更加自信了?!薄坝⒄Z課內容充實,既有課本知識,又有課外內容,每個人還有上臺展示的機會。我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鍛煉,豐富了我的知識?!?)提高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科研能力。例如:“我比之前更有信心講英語,與人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有所提升。課本知識掌握得比上個學期好,老師鼓勵我們主動思考?!薄绊椖垦芯刻岣吡宋覀兘M的合作能力、分工能力,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課外自主學習意識,學習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薄皩W到了如何根據話題展開項目內容研究,PPT制作中學會了團隊合作以及其他領域知識的獲取,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學生的反思日記也反映出項目教學的不足之處,主要是教師對項目教學的內容、時間規(guī)劃和學生個人指導的統(tǒng)籌安排,要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加強項目管理,增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素養(yǎng)。例如:“課程學時有限,項目教學中任務太多,進度比較趕,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展示、交流和互動?!薄懊看握n有既定的目標和內容,老師有自己的安排和規(guī)劃,但往往沒能很好的按照規(guī)劃走下去?!薄白鲰椖康臅r候隊員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夠,要加強隊員之間的交流。”“課堂上可以再增加老師與學生的口語互動時間,增加課堂參與感?!?/p>
研究發(fā)現(xiàn),依托項目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對學習者語言交流能力、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團隊合作和研究能力有積極的影響。同時,研究也發(fā)現(xiàn)教師在項目教學中的有效管理和引導至關重要。本文僅關注了武漢理工大學依托項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實踐,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以擴大研究樣本,覆蓋更多的研究對象,不僅可以了解依托項目的教學對教師的影響,比較項目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差異,還可以從具體的技能或語言能力出發(fā),研究項目教學與兩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