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雙
(中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氣管插管是臨床針對呼吸功能障礙、心肺復蘇患者治療的常用措施,是指將特制的氣管內導管通過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該技術可有效為患者氣道通暢、通氣、供氧、呼吸道吸引及防止誤吸等情況提供最佳條件,是臨床醫(yī)護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對患者生命健康及降低臨床病死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而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在濕化、氧合指數提高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及早恢復,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而集束化護理是針對某一類(或某一例)患者而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中的每個元素都經臨床證實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后[2]。本研究針對ICU氣管插管拔出后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患者38例實施集束性護理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氣管插管拔除后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本研究已經醫(yī)院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均接受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②知曉本研究目標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出標準:①屬于妊娠期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智力缺損無法配合者;③插管前患有呼吸道感染者;④不遵醫(yī)囑者。對照組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24~64歲,平均(42.31±6.46)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9例;年齡26~68歲,平均(46.32±7.64)歲。兩組患者臨床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比較。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于患者拔管前準備相應物品,如吸氧裝置、口腔護理物品、霧化裝置等;清潔患者咽喉部分泌物,有效預防誤吸入肺部的風險; 病情穩(wěn)定前床邊常備急救設備。
觀察組為集束化護理,其措施為:①健康宣教:氣管插管拔除前向患者進行常規(guī)宣教,使其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從而消除患者恐懼、擔憂感,同時注意患者心理不良情緒的疏導,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護理人員向患者分享臨床成功案例,幫助其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②病情監(jiān)護:ICU護理人員對患者拔管后進行密切監(jiān)測,尤其對高?;颊吒杈枰磺锌赡馨l(fā)生的并發(fā)癥風險,嚴密監(jiān)測患者意識及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指標異常應及時結合臨床病癥進行原因分析,并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③應急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并發(fā)呼吸道再次阻塞、心臟驟停等并發(fā)癥,若發(fā)生應及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進行再次氣管插管、吸痰、心肺復蘇等處理,必須保證急救設備及常備藥物齊全,尤其是氣管插管器材,必要時準備氣管切開手術。
1.3觀察指標:①選取我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定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包含護理質量、護理專業(yè)性、護理態(tài)度等,分為非常滿意(8~10分)、滿意(5~7分)、不滿意(0~4分)。(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總滿意度。②記錄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包含軟組織損傷出血、聲門水腫、嗆咳、上呼吸道阻塞等。(軟組織損傷出血例數+聲門水腫例數+嗆咳例數+上呼吸道阻塞例數)/總例數×100%=總發(fā)生率。③檢查患者拔管后24 h的血氣分析結果,包含動脈氧分壓(PaO2)、二氧化痰分壓(PaCO2)、堿剩余(BE)。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并發(fā)癥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比較[例(%)]
組別例數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并發(fā)癥軟組織損傷出血聲門水腫嗆咳上呼吸道阻塞總發(fā)生對照組3820(52.63)5(13.16)13(34.21)25(65.79)4(10.53)2(5.26)5(13.16)4(10.53)15(39.47)觀察組3830(78.95)6(15.79)2(5.26)36(94.74)1(2.63)02(5.26)1(2.63)4(10.53)χ2值8.3067.017P值0.0030.008
2.2兩組患者拔管后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觀察組患者PaCO2、BE高于對照組患者,PaO2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PaCO2(mm Hg)PaO2(mm Hg)BE(mmol/L)對照組3890.65±6.3436.95±3.461.52±0.21觀察組3882.65±5.6141.62±3.023.56±0.35t值5.8256.26830.809P值0.0000.0000.000
注:1 mm Hg=0.133 3 kPa
ICU氣管插管后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療法治療,該措施更接近患者自身呼吸的鼻導管給氧,且面部無壓迫感,方便患者進行交流、進食,更加方便舒適。同時該措施濕化作用較強,便于痰液的排出,有效提高患者耐受力,提高治療依從性[3]。氣管插管是ICU患者常用治療措施,但拔出后易出現(xiàn)聲門水腫、上呼吸道阻塞等并發(fā)癥,其處理過程非常復雜,需輔助有效的護理措施配合,臨床常規(guī)護理缺乏針對性,對拔管后的并發(fā)癥效果干預措施較差,同時無法給予患者全面性護理[4]。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升高,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故臨床護理措施也需不斷完善。臨床集束化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措施,該護理策略吸收了臨床各種護理的優(yōu)勢,可在原有的護理方法上進行改進,有效提高其護理質量,且易被廣大患者接受。該護理過程對患者的心理、病情及應急等方面進行綜合護理,給予患者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顯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護理滿意度[5]。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PaCO2、BE較高,PaO2較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經集束化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血氣結果,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ICU氣管插管拔除后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患者護理中實施集束化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呼吸通暢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病癥,其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