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正確的黨史觀學習黨史,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的綱領性要求,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應該達到的目的。樹立正確黨史觀,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運用人民的立場去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關鍵詞】黨史觀;唯物史觀;人民觀;歷史虛無主義
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正確黨史觀”這個重要命題,這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既是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出了綱領性要求,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應該達到的目的意義。我們只有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才能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一、正確黨史觀的科學內涵
正確黨史觀首先強調的是“正確”兩個字。為什么要強調“正確”地學習黨史,因為在我們黨內存在著不正確地學習黨史的現(xiàn)象,因此必須強調“正確”二字。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就是在繼承發(fā)揚馬克思主義史觀的基礎上,結合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史學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唯物史觀、大歷史觀、人民觀去學習黨史、研究黨史,看待黨史,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看待黨的成績與問題,正確與錯誤,經(jīng)驗與教訓,從而達到資政育人的目的。
二、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黨史是歷史,是關于黨的歷史,是為黨修史立傳、為黨撰修“紅色家譜”的歷史,是兼具政治性和歷史性的一門學科。黨史姓“黨”,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根本政治屬性最精辟的概括,強調黨史研究“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黨史的雙重屬性決定樹立正確黨史觀,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政治要求。恩格斯曾說,能不能正確對待自身的歷史,是一個政黨安身立命的基礎。1942年3月,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提出研究黨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鄧小平在談到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時,多次強調“這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談到黨史研究強調必須“要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在澄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錯誤傾向時指出,“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chǎn)生嚴重政治后果”。當今天我們回顧中國共產(chǎn)黨近百年的光輝歷程,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再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以什么樣的立場、態(tài)度和方法去評價、解讀這樣一部百年奮斗史,顯然極具鮮明的政治特色。因此,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不只是怎樣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問題,更是怎樣對待政治的立場問題。不僅關乎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更關乎到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執(zhí)政安全。因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刻感悟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通過總結歷史經(jīng)驗和歷史教訓中堅定政治立場、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
三、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應該把握的幾點要求
(一)樹立正確黨史觀,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唯物歷史觀的的精髓,也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靈魂。堅持實事求是,是我們樹立正確黨史觀的根本遵循。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變。陳云同志在談到實事求是時曾說“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的觀點。我們對黨的歷史的剖析和審視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不能因為成就而回避失誤和曲折,也不能因為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一切都要以史實為根據(jù)。
百年黨史,中國共產(chǎn)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領導人民披荊斬棘、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于始終以史實為依據(jù),實事求是、客觀理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開辟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取得了成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強調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中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順應時代潮流,結合中國國情,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相結合,極大地調動了生產(chǎn)者的積極性,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進入新時代,根據(jù)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要求,提出新發(fā)展階段、新發(fā)展理念、新發(fā)展格局,最終實現(xiàn)“兩步走”戰(zhàn)略。
堅持實事求是,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是什么?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就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圍繞這一主題主線展開的黨的不懈奮斗史、黨的理論探索史和黨的自身建設史,就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流本質。準確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必須堅持以黨的兩個決議即《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依據(jù),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包括黨史上的人和事,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等,這是我們學習黨史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
堅持實事求是,正確處理好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百年黨史是一脈相承的有機統(tǒng)一體,是分作改革開放前后兩大發(fā)展階段、既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螺旋式上升的歷史,不能用形而上學的眼光將二者割裂對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的,但又是以新中國成立后的探索實踐為前提和基礎的。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所以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其核心問題是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全盤否定了毛澤東同志,那我們黨還能站得住嗎?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能站得住嗎?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會天下大亂”。
(二)樹立正確黨史觀,必須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蘇聯(lián)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蘇聯(lián)國內,在蘇共黨內,全面否定蘇聯(lián)歷史、蘇共歷史,否定領袖和英雄人物,搞歷史虛無主義,結果導致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在最后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自己宣布解散自己,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分崩離析告訴我們不尊重歷史、沒有正確史觀,會造成怎樣無可挽回的顛覆性后果。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而不是歷史的推演!
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眹鴥韧鈹硨萘νǔ4蛑皯蛘f”“惡搞”的幌子,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歪曲中國歷史、抹黑革命烈士和英雄,泛娛樂化對歷史的消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擾亂人心,通過否定黨的歷史,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合理合法性和執(zhí)政根基。因此我們要防微杜漸,加強黨史學習,充分認識到它從來不是什么學術問題、理論問題,而是包裹著學術理論外衣的政治問題,面對這些錯誤言論,我們必須敢于亮劍,堅決斗爭,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揭開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虛偽性與荒謬性,“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jīng)典、褻瀆英雄的事情”。
(三)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必須堅持人民的立場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宣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歷經(jīng)百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我們用正確黨史觀學習黨史,核心是要牢牢站穩(wěn)黨和人民的立場,這是一個關系黨史學習根本方向的首要問題,是黨史學習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也是考察評價黨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自成立伊始,我們黨就把人民至上作為共產(chǎn)黨人初心使命、體現(xiàn)責任擔當?shù)脑嚱鹗湍サ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后,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了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堅持把發(fā)展作為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了實現(xiàn)為標準評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否得到了滿足為標準評價黨的執(zhí)政績效。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為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歷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們手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持和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樹立正確歷史觀,深入研究宣傳黨的歷史,堅定信念信心,廓清思想迷霧,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落地見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
[3]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 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錢莉萍,(1975-),女,安徽樅陽人,安徽池州市委黨校副教授,學士,研究方向:黨建。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池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