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與傳承的體現(xiàn),當今不同形式的主動式自學環(huán)境在不斷產生,能夠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空間設計尤為重要。以高校圖書館自習室空間為例:教育正在從以“教”為主的方向以“學”為主轉變,在這個階段,自主學習的氛圍漸漸形成,學生群體對于學習變得越來越活躍。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的基于“教”的學習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去主動學習,這種學習模式的推廣,對于自習室的空間形態(tài)和氛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對自影響習室空間學習氛圍的因素進行分析,尋找自習室空間設計營造學習氛圍的方法。
【關鍵詞】色彩心理學;室內設計;應用
第一章 自習室空間營造學習氛圍的設計要素
在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下,學生群體僅在圖書館中進行必要的活動,只要空間足夠、座位足夠,就能夠得到滿足,他們對于圖書館的學習氛圍也只是有安靜的需求。而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為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應布置豐富的空間形態(tài)與多樣的布局形式,以營造寧靜溫馨的學習氛圍,滿足私人領域安全隱私的心理需求,建立學習之余親近自然的區(qū)域,筆者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影響自習室學習氛圍的四種要素。
1.1空間要素
多種類空間結合。在新的學習模式下,學習者不再局限于書籍,彼此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和討論,需要勞逸結合來調整學習狀態(tài)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多種類空間體塊相結合,可以使學習者在更加舒適的氛圍中改善學習狀態(tài),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
空間體量再劃分。同一個自習室空間應該能夠以各種空間形式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這也決定了需要在自習室中進行分區(qū)并將大型空間轉化為數(shù)個體量較小的空間。首先,需要設置足夠的私密性較高的學習空間;其次,因此可以設置適量的封閉討論空間,例如研討室;最后,空間需要設置一部分開放式自習空間來面向有需要的學生。
最后則是輔助空間的設計。輔助空間包括交通空間、休閑空間、辦公空間、衛(wèi)生間、開水室等,這些空間可以為學習者在自習室中的各種活動做服務與輔助。在一個空間中,往往會在細節(jié)處體現(xiàn)溫暖與創(chuàng)意,因此,輔助空間的設計同樣是自習室學習空間設計中的重點。
1.2色彩要素
學習空間色彩需使學習者張弛有度。長時間的讀書和學習會讓使用者產生身體與精神上雙重疲憊,因此色彩配置需要以暖色調為主,讓使用者的精神更加的興奮,心情更加愉悅,但是單一的色調會讓使用者產生視覺疲勞,因此需要配合少量的冷色進行調節(jié),比如些許的綠意可以使人心情舒暢。
休閑空間色彩需使放松者怡神愉悅。休閑空間的顏色配置應該更加歡快并且充滿活力,因此顏色配置也會以暖色為主。多種顏色的組合使用會使使用者在休閑空間中擁有輕松愉快的感覺,并減輕學習帶來的精神疲勞。
交流空間色彩需使交流者冷靜清醒。學術交流空間是具有濃厚學術氛圍的空間,相互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將非常熱情和激烈,但是,學術討論必須以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為基礎,所以學術交流空間應以冷色調為主,以幫助使用者保持冷靜。
1.3心理要素
在研究自習室空間使用人群行為特征的時候,分析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自習室應該盡力去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使他們能夠獲得優(yōu)質的服務與良好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進行自習室空間形態(tài)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私密感、領域感、安全感的營造以及親近自然的需求。
1.4裝飾要素
在自習室空間裝飾的設計上,首先要考慮的是功能性的滿足,其次才是一些個性化的裝飾。隨著體驗的升級,人性化的裝飾也受到關注。
裝飾色彩搭配要和諧。首先自習室設計要注重色彩的搭配,色調要淺淡,而墻面色一般比天花色稍深,采用明亮的中間色,避免眩光色彩和引導視線的因素分散讀者注意力。
裝飾材料要經濟合理。在自習室的設計中多選取實用性強且具有一定裝飾效果的材料,主要以耐磨抗壓的木材為主,一般亞光或無光材料,這樣的材料更能為讀者營造柔和、靜謐的閱讀和學習環(huán)境。
指示系統(tǒng)要醒目且美觀。在自習室的設計中一定不可忽視視覺指示系統(tǒng)。要注意方向指示作用的標牌、指示牌、布局圖、標引等,在造型、線條運用上可巧妙融入藝術效果。
設備需適當包裝遮擋。在自習室設計規(guī)范上,需要運用現(xiàn)代化設備保證室內濕度、溫度指標,但同時在考慮溫度濕度與自然通風的同時,也需要對此類設備進行包裝與遮擋,以達到視覺裝飾效果。
第二章 不同要素在自習室氛圍營造中的應用
2.1空間要素營造氛圍的方法
通過空間再劃分營造領域感。人在進行各種活動時,總是不希望自己的活動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每個人周圍都有自己的安全范圍和領域。人類學家Hall對人的領域感進行了實驗與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處于社交互動時,總是在調整自己的領域范圍,基于這一結果,可以在空間劃分時進行細致再劃分,將私人或群體領域和公共領域分開設置,并進行適當?shù)牧骶€再設計。
2.2色彩和心理要素營造氛圍的方法
通過色彩搭配和心理邊界效應營造安全私密感。與領域感相比,私密感更注重視覺和聽覺的隔離,而領域感注重的是距離上的隔斷。私密感不一定是個人的私密感,也可能是一個群體的私密感。在現(xiàn)代化自習室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設計者采用了大開間的設計模式,而大體量空間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當一個人在一個寬闊的大空間中時,會產生一種中心恐懼,安全感會降低,人們會不自覺地尋求一些可以停留下來依靠的地方,這種反映在空間中可稱之為邊界效應。
在自習室中,某些行為需要強烈的隱私和安全意識,而某些行為則需要公共性較強的空間。因此,可以使用色調對比、冷暖對比和明亮度對比等方式和邊界劃分原則,給使用者在進行各種活動時帶來清晰的心理識別。
2.3裝飾要素營造氛圍的方法
通過景觀裝飾植入營造自然感,滿足親近大自然的需求。親近自然是人類天生的需求,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與自然隔絕的狀態(tài),則該人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會產生不良反應,例如身體機能下降、心情抑郁,從而導致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相反,如果將學習區(qū)域設置在接近自然的環(huán)境中,那么使用者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將得到提高。在自習室中引入新鮮空氣、溫暖的陽光和豐富的綠色植物,并在這樣的空間周邊安排學習的位置,它可以使更多的人在自習室中學習,提高自習室使用者的學習效率,這也是提高自習室吸引力的絕佳方法。
結語
現(xiàn)代大學生的學習行為正在朝著不定時、多樣化轉變,改善自習室空間的學習氛圍正是現(xiàn)代大學生學習模式變化的客觀要求,學習空間的形態(tài)也正因為各種學習行為的出現(xiàn)而變的更加綜合化、復雜化。筆者通過分析影響自習室學習氛圍的種種設計要素,以期提出一個使學習氛圍更加美好與合理同時又能使感官產生某種舒適體驗的設計方法,從而達到改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綜上所述,如果能夠契合大學生的新型學習模式,就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道增.環(huán)境行為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29.
[2]李維韜. 高校圖書館空間形態(tài)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學院,2019.
[3]李嘉昕.校園晨讀空間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81.
[4]史瀏榕.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5]湯加.共享自習室:一個購買學習氣氛的地方[J].讀者(原創(chuàng)版),2021(02):24-26.
[6]程立,王子同,蔡金辰,陳俊如.淺析遼寧省高等院校大學生自習室空間設計與創(chuàng)新[J].藝術家,2019(07):54.
作者簡介:
薄瑞豐(1998.10—),男,漢族,河南鶴壁,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專業(yè):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與應用研究。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