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雨
【摘要】針對一種超高,跨度較大的屋面挑檐結構,最大外挑長度為2.4米。支撐體系經多方論證,采用懸挑鋼梁支模架和斜撐基礎架結合的形式。本文就以安建·翰林天筑21號樓為例,探討了高空大跨度懸挑模架支撐體系的施工技術與施工方法。
【關鍵詞】高空;大跨度懸挑模架;支撐體系;施工技術
1、工程概況
安建·翰林天筑工程21#樓,建筑面積9546㎡,26層,層高2.9米,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在標高76.1m處(26層頂)沿建筑物外圍均設有挑檐,其中在26層頂處外懸挑1.5m,轉角部位最大外懸挑2.4m。懸挑腳手架施工部位工程結構概況見表 1、圖1。
若從26層樓面進行支撐, 則斜撐鋼管的傾斜角過大,受力效果較差,不能有效地承受上部荷載,支撐系統(tǒng)易發(fā)生傾覆,且遇到有剪力墻的部位無法進行支撐。且外撐出的鋼管超過了外腳手架的范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經過研究,我們采用了如下支撐方式:架體分為支模架和基礎架兩部分:支模架為模板支架?;A架為支撐支模架工字鋼梁的支撐架體,是為其上部的工字鋼梁和支模架體創(chuàng)造搭設平臺。
2、懸挑架的搭設情況
在26層樓面處開始埋設錨環(huán),布置16#工字鋼懸挑梁,然后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工字鋼連梁,再在工字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為保證安全,同時在25層雙鋼管斜撐桿,雙鋼管斜撐桿一端與支撐挑梁的縱向水平鋼管連接牢固,另一端則與25層的滿堂架鎖扣牢固,同時在雙鋼管斜撐桿頂部橫桿加密,以增加斜撐桿整體穩(wěn)定性。具體搭設詳見下圖:
2.1 支模架搭設參數(shù)
2.1.1挑檐大面部位(2米或1.5米),在二十五層樓面處,埋設16號圓鋼錨環(huán),布置4000mm16#工字鋼挑梁,挑梁間距均為1200mm,然后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工字鋼連梁,再在工字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支模架立桿間排距分別為800mm、900mm、1000mm,步距為1200mm。
2.2.2挑檐轉角部位(2.4米),在二十五層樓面,埋設16號圓鋼錨環(huán),布置6000mm16#工字鋼挑梁,挑梁間距均為1200mm,然后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工字鋼連梁,再在工字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支模架立桿間排距均為750mm,步距為1200mm。
3、搭設的技術要求
(1)基礎架搭設以1:1比例放樣確定斜桿長度及傾斜角度,保證架體及搭設尺寸的準確,從而保證基礎架的合理性及穩(wěn)定性。
(2)基礎架斜撐桿搭設先確定上部橫向水平桿的位置,安裝過程中扶住此水平桿,配合下部作業(yè)人員與縱向掃地桿進行扣緊安裝。以保證斜撐桿安裝的安全。
(3)在10#工字鋼聯(lián)系梁上焊接上部立桿鋼管定位筋,使10#工字鋼聯(lián)系梁和上部的支模架架體立桿連接牢固。同時在基礎架體斜撐雙立桿頂端位置焊接底部支撐定位筋,使16#工字鋼挑梁與基礎架體雙鋼管斜撐桿牢固連接。
(4)在懸挑架外側立面滿掛密目安全網,水平面鋪設跳板。第 25層樓面標高處設安全平網。
4、應注意的事項
(1)支模架搭設前必須按設計的立桿平面布置圖在挑梁上彈線,以確保立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
(2)各扣件螺栓均采用測力矩扳手擰緊,使其扭力矩均控制在40~65N·m。
(3)交叉支撐、水平加固桿、剪刀撐不得隨意拆卸,因施工需要臨時局部拆除時,施工完畢后應立即恢復。
(4)在澆筑梁板混凝土時, 按照先里后外、先中間后兩邊的順序進行,確保整個架體實力均勻,以防傾覆。
(5)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 派專人看護支撐系統(tǒng),不少于 2 人,密切注意支撐系統(tǒng)的變化。
(6)操作人員不得在懸挑部位集中, 要分散開來,由盡量少的人員在懸挑部位進行操作。
結語:
采用“基礎架和支模架”的方式搭設較大跨度的懸挑支撐架,使用內外架結合的方式,是施工質量和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在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進行全面而細致的策劃,確保設計計算詳細準確、施工方法得當、措施到位。
參考文獻:
[1]李朝暉.高空大跨度懸挑模架支撐體系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6:289.
[2]王磊.高空大跨度懸挑模架支撐體系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8:257.
[3]《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0-2016.
[5]《建筑工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