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梅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課堂中師生互動能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關系。同時,改變原有沉悶、死板的課堂氛圍,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一、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誤區(qū)
1.認為熱鬧的活動就是互動
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只要說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學做音樂律動,這時學生們就會馬上會出現異常“熱鬧”的現象,待音樂聲起,一部分學生開始喧鬧嬉笑,一部分同學開始默默地發(fā)呆,一部分開始相互推辭,覺得不好意思,干脆去做別的事情。我認為這主要是缺乏互動學習的規(guī)則,正是通常講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2.認為簡單的問答就是互動
我們說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包括問題的設計也一樣,言語的巧妙問答,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課堂中,一些無價值的問答,不但會拖延上課時間,而且對教學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作為關系存在的師生互動,不可能只是師生問答如此簡單的模式,并且問答本身除了教師提問,學生應答等行為方式外也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問答事實上只可視為師生互動的一種存在方式,當問與答的過程與經驗知識探究理解融為一體時,問答才是互動。
3.認為學生的參與就是互動
有的教師的課堂會有這樣的情境:學生在課間追逐嬉戲,相互做游戲,玩得不亦樂乎,可是一到上課,教師邀請學生一起做游戲時,確只有少數同學參與,多數都是圍觀者,這樣的參與不是互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只教師與學生共同沉浸在音樂的海洋里,喚起情感上的共鳴,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音樂的動人心魄,都能表達出心中的感受。在這樣氛圍中,教師再適時加以引導,調動起學生情緒,與學生積極地溝通交流,一起分享心中感受,課堂氣氛自然就調動起來,學生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能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師生之間的互動輕松活躍,學生也能在良好的互動中取得更多的收獲,教學效果的顯著就是不言而喻。
4.認為運用多媒體就是互動
比如在欣賞音樂童話《三只小豬》前,教師把多媒體的圖片打開,要求學生用“音樂的耳朵”聆聽,“看誰的眼睛會說話,請同學們用眼睛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訴大家……”。這時“歡快”、“喜悅”……一切都盡顯于孩子們真誠的眼眸之中,那么地投入,那么地逼真,仿佛真地看到了高興的三只小豬……如果在上課的環(huán)節(jié)中,不能很好的進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即使再漂亮的多媒體圖片也是多此一舉,不能真正成為師生有效互動的良好工具。
二、影響師生有效互動的因素分析
1.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平等的課堂氛圍,學生的心情就會舒暢了,思維也會活躍起來了,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一次次調動起來,學習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課堂教學蘊含著鮮活的生命力,只有師生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有效地互動,學生的生命潛能才能釋放出熠熠生輝的火花。小學音樂課堂中營造和諧、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2.巧妙的課堂提問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問是一門藝術,要運用得好,讓它受益于課堂教學,關鍵就是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靈活運用。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多種方式組織與引導學生學習,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語言引導。那么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對問題的目的要明確,意圖要清楚。
3.有效的課堂討論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果以小組或全班方式經常開展一些討論,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實踐證明,合理有效的討論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學生通過討論、爭辯、思索,掌握的知識會更深刻、更準確,對歌曲的思考會更全面,對音樂的情感表達會更系統(tǒng)、條理。
三、小學音樂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
1. 尊重學生拉近師生距離,促進師生有效互動。
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具有好動、好玩、好奇的特點,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積極的為學生引入一些歡快的歌曲,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選擇自己想要學習或者聽的歌曲,從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導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有效拉近師生距離。例如講授三年級上冊《對鮮花》一課時,教師不僅僅應該局限于課本知識,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在講授完基礎知識后,問問學生還想要學習哪首與鮮花相關的音樂,從而為學生進行演唱,并教授給班級中的學生,有效的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2.引導學生實踐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師生有效互動。
小學音樂課堂中為了師生的有效互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收獲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也能夠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印象,保證音樂教學效果。例如五年級下冊《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研究與實踐,讓學生將自己家鄉(xiāng)的實際情況融于此首歌曲中,當學生研究中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在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3.利用課余時間強化師生互動
為了保證音樂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與溝通,教師就可以適當的利用音樂課余時間,強化師生互動,在課下時間,音樂教師可以留在班級內,與學生進行一下心靈上的溝通,音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本節(jié)課堂中對哪些音樂知識還存在疑惑,或是問問學生身邊最近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件,還可以讓學生演唱此節(jié)課學習過的音樂歌曲,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將音樂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強化了師生之間的溝通。
總而言之,為了保證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音樂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方法加強與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的投入到音樂教學中來,讓學生收獲到快樂的同時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