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捷 吉宇恒 馮超華
摘 要:為保障香港市民的食品安全,避免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從中山市供港水產(chǎn)品及其制品中抽取15個品類39個批次樣品進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鑒定分析,檢出陽性樣品1個,檢出率為2.6%。
關鍵詞:水產(chǎn)品;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安全
Abstract:To protect the food safety of Hong Kong citizens and avoid food safety accidents.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ere carried out on 39 batches of samples from 15 categories of aquatic products and products supplied to Hong Kong in zhongshan city. One positive sample was detected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2.6%.
Key words:Aquatic product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Food safety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簡稱單增李斯特菌,腸桿菌科,革蘭氏陽性桿菌,是一種公認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人類感染后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敗血癥、腦膜炎、單核細胞增多、孕婦流產(chǎn)和死胎等[1]。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食品中繁殖溫度在1~45 ℃,是冷藏食品中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常規(guī)冷藏并不影響其繁殖,所以含該菌的食品冷藏時間越長,其危險性越大[2]。
香港因受地域限制,自然資源匱乏,農(nóng)產(chǎn)品不能自給自足。廣東省是供港食品主要來源地,其中冰鮮水產(chǎn)品占全國供港份額的75%[3]。而中山市東隔珠江口與香港相望,是香港水產(chǎn)食品的主要供給地。本實驗對中山市供港的39個批次水產(chǎn)品及其制品進行單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檢測,鑒定結果及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材料。中山市供港的水產(chǎn)品及其制品共39個批次;LB1,LB2李氏增菌肉湯;TSA-YE瓊脂;木糖;鼠李糖(北京陸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PALCAM瓊脂;李斯特菌顯色培養(yǎng)基-OXOID。
儀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法國梅里埃公司);恒溫培養(yǎng)箱(德國美墨爾特公司);顯微鏡(德國蔡司公司);均質(zhì)器(英國Seward公司)
1.2 方法步驟
1.2.1 檢驗方法
嚴格按照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進行檢測[4]。
1.2.2 檢驗步驟
(1)增菌培養(yǎng)。將樣品編號為1~39號,各稱取25 g,放入含有225 mL LB1增菌液的均質(zhì)袋,置于均質(zhì)器連續(xù)均質(zhì)2 min。于30 ℃培養(yǎng)24 h后,移取0.1 mL轉(zhuǎn)種于含有10 mL LB2增菌液的試管中,于30 ℃培養(yǎng)24 h。
(2)分離純化與初篩。用LB2二次增菌液分別劃線接種于李斯特菌顯色平板和PALCAM瓊脂平板,于36 ℃倒置培養(yǎng)48 h。選取在PALCAM瓊脂平板上有棕黑色水解圈的小型灰綠色圓形菌落;在李斯特菌顯色平板周圍有透明圈的藍色圓形菌落。每個樣品在上述平板上選取5個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別接種木糖、鼠李糖發(fā)酵管,于30 ℃培養(yǎng)24 h;同時在TSA-YE瓊脂平板上劃線接種,于30 ℃培養(yǎng)24 h。然后選擇木糖陰性、鼠李糖陽性的純培養(yǎng)物繼續(xù)進行鑒定。
(3)鑒定。對初篩后的純培養(yǎng)物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確定為革蘭氏陽性短桿菌后,使用VITEK2進行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檢驗結果
檢出可疑樣品2個,即10號和28號,將從10號、28號樣品中選取的5個典型菌落或可疑菌落編為①~⑤、⑥~⑩,具體初篩鑒定記錄見表1。
2.2 討論分析
在本次39批次樣品中,檢出陽性樣品1個,檢出率為2.6%。詳見圖1。在日常監(jiān)測中,英諾克李斯特氏菌是最易引起單增李斯特氏菌的誤判。在增菌過程中,后者的生長速度遠比前者慢,若培養(yǎng)時間不足,就難以從選擇性增菌肉湯中分離出單增生李斯特氏菌[3]。在平板劃線分離時,兩者在PALCAM瓊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相似;在李斯特菌顯色平板上均為藍色圓形菌落,單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落周圍有透明圈,而英諾克李斯特氏菌的菌落則無。若培養(yǎng)時間不足,單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產(chǎn)生的透明圈不明顯。所以針對可疑菌落需要適當延長培養(yǎng)時間再進行分離和鑒定,避免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本批樣品還需符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在25 g樣本中有檢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即視為不滿意樣本,表示可能危及健康及不可供人食用[5]。
3 結論
針對本次結果,建議水產(chǎn)品加工生產(chǎn)企業(yè)進一步加強消毒滅菌,改良工藝。只有從生產(chǎn)到流通再到消費逐層把好關,才能保證食品安全。生產(chǎn)企業(yè)應不斷改進生產(chǎn)工藝,避免發(fā)生污染,并配合政府部門的檢查監(jiān)督,消費者亦應選擇正規(guī)渠道購買食品,生鮮食品需要徹底煮熟后食用。保障食品安全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Corr S C,ONeill L A J.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 in the face of innate immunity[J].Cellular microbiology,2009,11(5):703-709.
[2]于 兵,麻麗丹,張 勇.水產(chǎn)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研究[J].食品科學,2004(1):139-141.
[3]李 琳,文曉巍,顧麗婷.粵港農(nóng)產(chǎn)品供應鏈質(zhì)量安全監(jiān)管技術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6):119-123.
[4]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5]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2014版)[EB/OL].(2018-08-14)[2020-02-01].http://www.gtcim.com/index.php?c=msg&id=6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