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錦
【摘要】數學核心素養(yǎng)可以概括為“三會”,第一個會是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第二個會是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第三個會是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更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發(fā)展,因此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提升、課堂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一年級? 數學語言? 課堂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6-0146-02
1.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現狀
一年級學生處于數學語言表達的啟蒙階段,雖然會寫一些簡單的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題等,但對于課堂上的問題如何用數學語言表達幾乎為零,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掌握較差,口語和數學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如課堂上發(fā)言不完整、不準確、無邏輯等。其次是教師方面,部分數學教師在踐行核心素養(yǎng)三會中停留在第二會,忽視了第三會——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重結果,輕過程,只需會做,不必口述,使學生缺少語言實踐的機會,從而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展示,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2.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2.1注重學生聽與說,在聽說中模仿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表達要求完整、準確、簡潔、有邏輯,包括在概念教學中說出本質、在計算教學中說出算理和算法、在應用題教學中說出思路、在幾何教學中說出特征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表達習慣,首先教師要下足功夫,備好數學語言。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模子”,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是學生的第一模仿對象,在課堂授課時一定要用規(guī)范準確的數學語言講解,學生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培養(yǎng)和感染,逐步把自己的口頭語言轉變?yōu)闃藴实臄祵W語言。比如在教學《比多少》時,學生通過觀察,知道兔子和磚的數量同樣多,但為什么同樣多呢?一年級學生幾乎不會表達,迫切需要老師作一個完整、準確的表達,老師首先應啟蒙“一只兔子般幾塊磚?搬到最后,兔子的數量和磚的數量怎么樣?”滲透完整表述的模型和一一對應的思想,再次詢問“誰再完整的說說為什么兔子和磚的數量同樣多”,第一個孩子可能表述不完整,老師及時查漏補缺,再請第二個、第三個……,直到學生完整準確的表達出“一只兔子般1塊磚,搬到最后,兔子的數量和磚的數量同樣多”,但這一句話并不能停留在一個孩子會,而是要全體孩子會,可以要求孩子一個說,兩個說,小組說,男生說,女生說,全班說,以此提高學生整體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2教會學生讀,在讀中理解數學語言
數學書中的某些插圖,其實是一種圖形語言,圖形語言易懂、易學,是理解和把握符號語言的扶梯,例如,在教學減法時,首先指導學生看什么?其次指導學生觀察圖形語言,以簡單的提問啟發(fā)學生“小丑原來有幾個氣球”“飛走了幾個”“還剩下幾個”再次引導學生將圖形語言轉化成文字語言,小丑原來有4個氣球,飛走了1個氣球,還剩下3個氣球。最后指導學生將文字語言轉化成符號語言:4-1=3。 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書的基礎上,從圖形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三部曲式的互譯能力訓練,使學生對數學語言的感悟得到逐步提升。
2.3督促學生記,在記中熟練數學語言
在數學學習中,似乎都覺得數學課堂上學懂了就可以了,不需要額外去記憶什么,其實數學也需要背誦,例如我們在學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后,通過讓學生橫背、豎背、斜背、倒背等,孩子能靈活自如的表述一些數學問題,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建立全面審慎的教學觀,深刻把握理解與背誦的關系,它們并不是水火不容,在拒絕機械性地死記硬背的同時,強化背誦促進理解、形成自我反省、豐富數學語言的作用,讓學生既能沉默地思考,又能數學地談論。
2.4引導學生動,在操作中強化數學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操作小棒來理解“11—20各數”,邊擺小棒邊表達“1個十1個一,合起來是11”“1個十2個一,合起來是12”等,以此強化數學語言。
2.5豐富教師評,在評價中激發(fā)數學語言
新課程呼喚充滿活力的新課堂,新課堂呼喚“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的語言應該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有效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自信果敢的表達。諸如學生質疑時能發(fā)出“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具有科學家的探索精神,老師贊賞你”的感嘆,學生發(fā)言精彩時能發(fā)出“你的思路新穎流暢,給大家?guī)砹朔奖恪钡馁澝?,學生善于合作時發(fā)出“你們的想法太奇妙了,如果待會兒能勇敢發(fā)言,一定會驚艷全場”的鼓勵,讓教師科學而有效的評價語言成為學生積極表達的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李紅.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J].教育月刊,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