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7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鮮肉愛好者哀嘆活禽市場“消亡”以前,陳玉(音)常步行一小段距離,到家附近一個市場購買新鮮禽肉。但如今,為了燉一鍋鮮雞湯或烹制一只鴨子,她不得不倒兩次公交車去購買。這名生活在景德鎮(zhèn)的家庭主婦說:“現在我們社區(qū)的市場不能再出售活禽了?!痹诩s40分鐘公交車程以外的更大市場里,有個專門出售活禽的隔離間。陳女士說:“其實自己挑鴨子并不重要,關鍵在于你能看到它們是活的?!?/p>
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官員本月表示,為在疫情期間減少公共衛(wèi)生風險并加強對農貿市場監(jiān)管,各地將逐步關閉所有活禽市場。在一些城市,目前活禽買賣仍在一些設置隔離室的市場進行,但也終將停止營業(yè)。
多年來,中國時不時會因禽流感而臨時關閉活禽市場。2017年一些受影響地區(qū)下令關閉市場,并撲殺100多萬只遭受或易受影響的活禽。消費者被建議購買冷凍而非在市場現宰的雞。此次疫情使中國農貿市場受到全球審視,在該國一些省份,砧板等設施都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中國早已宣布將逐步禁止在大城市買賣和宰殺活禽,并鼓勵在專業(yè)屠宰場完成宰殺。但在陳女士生活的城市,2019年下半年起才開始出現緩慢變化,如今她所在社區(qū)的市場已停止出售活禽。盡管存在風險,但許多肉食消費者似乎并不擔心活禽。景德鎮(zhèn)的禽肉經銷商王小英(音)說,一些消費者對從商店購買禽肉并不放心,覺得不新鮮。自稱已入行20多年的王并不擔心禽流感。每當暴發(fā)禽流感期間,她家的生意就會被暫停。但對她來說,如今全面禁止活禽交易是個壞消息。她擔心生意或被腰斬。她也出售經過加工的禽肉,但銷量遠低于活禽。新政策可能讓許多像陳女士那樣的顧客感到失望。“一開始我們可能發(fā)現很難(適應),但會逐漸習慣”,她如是說?!?/p>
(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