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陳少偉, 王府梅*,3
(1. 東華大學 紡織學院,上海201620;2. 艾萊依時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麗水 323000;3. 東華大學 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620)
寒冷條件下,環(huán)境與人體之間的巨大溫差以及大風氣候條件會加速人體熱量散失,此時防寒服成為維持身體熱平衡的重要屏障。防寒服主要分為兩類:主動產(chǎn)熱式防寒服和被動隔熱式防寒服[1],因目前市面上主動產(chǎn)熱式防寒服存在攜帶電池、洗滌及安全等問題[2],故大多數(shù)防寒服仍為被動式。防寒服的保溫性能受材料、環(huán)境(風速[3-4]、相對濕度[5])和皮膚溫度[6]、衣下空氣層厚度、層數(shù)[7]、面料的透氣性[8-9]等多因素的綜合影響。目前,企業(yè)普遍采用人體感官經(jīng)驗進行防寒服保溫性的評判,成本高、耗時長,并且依賴人的主觀能動,缺少客觀數(shù)據(jù)的定量支撐。
文中依據(jù)防寒服的原材料組合方式與結構,在模擬真實使用環(huán)境下,用方便快捷方式,測試防寒服常用保溫材料(木棉絮狀材料、羽絨、粗紡大衣呢)與面料組合試樣的保溫性,探討環(huán)境溫度、風速對其影響,尋求提高面料、里料熱阻的最佳組合方式,為企業(yè)選材和防寒服設計提供科學依據(jù)。
1.1.1試樣 根據(jù)冬季防寒服原材料使用情況,選取4種常見保溫材料分別與4種常用面料組合,試樣規(guī)格見表1,保溫材料的結構參數(shù)見表2,保溫材料橫斷面如圖1所示。
表1 試樣規(guī)格
表2 保溫材料結構參數(shù)
1.1.2儀器 HFB-1型織物涼感測試儀,江蘇斯利浦睡眠產(chǎn)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吹風裝置,自行搭建。
熱阻為試樣兩面溫差與垂直通過試樣單位面積的熱流量之比,即
(1)
式中:R為總熱阻[10](m2·K/W);Ts為傳感器表面的平均溫度(℃);Ta為環(huán)境的平均溫度(℃);S為傳感器總面積(m2);H為穩(wěn)態(tài)傳熱中傳感器輸出的平均功率(W)。
根據(jù)GB/T 11048—2018《紡織品 生理舒適性 穩(wěn)態(tài)條件下熱阻和濕阻的測定》[11],采用織物涼感測試儀測試防寒服用組合試樣的熱阻,以3次測算的熱阻平均值作為該組合的測試結果。測試條件:在人工氣候倉內(nèi),溫度分別設定為(20.0±0.5),(10.0±0.5)和(0.0±0.5) ℃,相對濕度為(65±3.0)%,風速分別為3.0 ,1.5 m/s和<0.1 m/s??椢餂龈袦y試儀的傳感器面積為5 cm×10 cm,模擬體表溫度將傳感器平均溫度設定在33 ℃[12]。
熱量傳遞方式包括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多孔材料在溫度小于300 ℃時可以忽略輻射散熱[13],人體皮膚和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之間的溫差較小,因此文中主要考慮熱傳導和熱對流對其保溫性的影響。自然對流環(huán)境(風速<0.1 m/s)下的熱阻通常被稱作靜態(tài)熱阻,有風狀態(tài)下的熱阻稱為動態(tài)熱阻。
圖2為防寒服常用的4種保溫材料分別與4種不同面料組合,在氣候倉環(huán)境溫度10 ℃、相對濕度65%、自然對流環(huán)境下測試的熱阻。
由圖2可以看出,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保溫性與保溫層厚度呈正相關;無保溫層時面料的熱阻明顯下降,說明保溫層對熱阻的貢獻遠大于表層面料,即絮狀材料或縮絨拉毛處理過的大衣呢在保溫方面占主導作用。另外,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隨外層面料的不同而變化,外層面料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透氣性或擋風性;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熱阻的變化幅度與保溫層種類相關,主要是受保溫層的纖維種類和紡織結構兩方面的影響。
結合表2和圖1可以看出,大衣呢的孔隙率低,有一層纖維緊密排列的小孔隙紗線;木棉絮的孔隙率高、孔隙小且均勻;羽絨絮的孔隙率高、但孔隙不均勻,并且存在大孔隙。對于纖維間孔隙比較小的木棉絮料和大衣呢,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隨外層面料變化的幅度不大,說明自身結構阻擋對流散熱的能力強,對外層面料的擋風性依賴程度不高;而對于存在大孔隙的羽絨材料,保溫效果與外層面料的擋風性相關程度高。
為剔除試樣規(guī)格影響,將圖2中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換算成保溫層單位面密度熱阻(因為表層面料的熱阻值較小,故忽略,下同),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保溫層單位面密度熱阻
Tab.3 Thermal resistance per unit area of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單位:(dm4·K)/(W·g)
由表3可以看出,單位面密度熱阻從大到小依次為羽絨絮A、羽絨絮B、木棉絮、大衣呢;羽絨絮A與各面料組合的熱阻都是最大的,同時表2顯示,4種保溫材料中羽絨絮A的蓬松度和孔隙率最高,說明蓬松度和孔隙率是影響保溫性的兩個重要因素。與其他面料相比,面料a與各種保溫層組合時熱阻都是最大的,而面料a的特性是透氣率低、擋風性好。因此,影響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熱阻的關鍵因素是面料的透氣率或擋風性,而面料自身熱阻高低對其影響甚微。
將防寒服常用的4種保溫材料分別與4種不同表層面料組合,在環(huán)境溫度分別為0 ,10 ℃,相對濕度均為65%的條件下以1.5 ,3 m/s兩種不同風速分別進行熱阻測試,具體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在同一溫度下,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均隨著風速的增大而減?。辉谕伙L速下,其熱阻均隨環(huán)境溫度降低而增大。從圖3還可以看出,在風速從1.5 m/s增至3 m/s的條件下,0 ℃時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變化幅度大于10 ℃時的,說明在低溫條件下風速對防寒服保溫性能影響更大。
進一步分析不同條件下表層面料和保溫材料組合的熱阻變化,發(fā)現(xiàn)當同一保溫材料與不同面料搭配時,保溫材料與面料a組合的熱阻明顯大于與面料d組合的熱阻,說明表層面料透氣性對動態(tài)保溫性有很大影響。這是因為面料的透氣率越高,表面對流散熱越多。
圖3中,在風速3 m/s、溫度分別為0 ,10 ℃的條件下,絕大多數(shù)情況4種保溫材料與面料b組合的熱阻都是大于與面料c組合的熱阻;而在1.5 m/s風速下,溫度仍為0 ,10 ℃時4種保溫材料與面料c組合的熱阻都大于與面料b組合的熱阻,說明風速大時面料b適合做表層面料,而風速小時面料c更宜做表層面料。
為剔除試樣規(guī)格影響,將環(huán)境溫度為0 ℃、風速3 m/s條件下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換算為保溫層單位面密度熱阻,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保溫層單位面密度熱阻
Tab.4 Thermal resistance per unit area of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單位:(dm4·K)/(W·g)
面料保溫材料大衣呢木棉絮料羽絨絮A羽絨絮Ba4.8215.4623.9418.70b4.7014.0221.5716.77c4.5913.5321.6115.91d4.2012.6019.5813.63
由表4可以看出,4種保溫層熱阻從大到小依次為羽絨絮A、羽絨絮B、木棉絮、大衣呢,與表3的規(guī)律類似。但是,與表3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表4中各保溫材料的熱阻值普遍降低,說明在真實有風的使用環(huán)境中防寒服保溫性低于實驗室自然對流時測試的熱阻。另外,表4中木棉絮料的熱阻與羽絨絮B相差不大,說明木棉絮料具有與羽絨相近的輕而暖的特性,而木棉售價不到羽絨的5%,這體現(xiàn)出木棉的重要應用價值。
在環(huán)境溫度分別為0 ,10和20 ℃,相對濕度均為65%且自然對流的條件下,將防寒服常用的4種保溫材料分別與4種不同表層面料組合進行熱阻測試,具體結果如圖4所示。
由圖4可以看出,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靜態(tài)熱阻與環(huán)境溫度呈負相關,環(huán)境溫度越低,其靜態(tài)熱阻越高,且環(huán)境溫度從10 ℃降至0 ℃時熱阻值增幅大于從20 ℃降到10 ℃的增幅,說明同樣的溫度降幅,環(huán)境溫度越低,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傳熱性越差。究其原因,熱傳遞是通過流體分子運動或固體分子鏈/基團的振動而產(chǎn)生,由熱力學性質(zhì)可知,分子運動或分子鏈振動都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劇,因此當溫度降低時,分子動能減小,纖維間空氣分子運動變慢,纖維自身分子鏈的振動頻率變慢,熱傳遞性能減弱,故環(huán)境溫度越低防寒服熱阻越高。
另外,分析圖4可以發(fā)現(xiàn),保溫材料與面料c組合的靜態(tài)熱阻大于與面料b組合的熱阻,說明面料c的靜態(tài)熱阻大于面料b的。結合表1可知,面料c是短纖,而面料b是長絲,熱量在短纖維織物中傳導要經(jīng)過大量纖維接觸點,相比之下長絲傳熱通道更為順暢,故短纖織物的傳導熱阻高,隔熱性好。但是,在圖3中面料b、面料c與保溫材料組合的熱阻時而大時而小,原因是圖3的動態(tài)熱阻受環(huán)境風速的影響大,或者說圖3的動態(tài)熱阻中包含的纖維間空氣對流散熱的占比大。與面料b相比,面料c擋風性差(對流熱阻低)、傳導熱阻高的特性,導致不同環(huán)境風速下圖3和圖4熱阻值的差異。這一結果說明在自然對流的室內(nèi)使用的被類產(chǎn)品不必強調(diào)面料的擋風性,而在室外使用的棉衣、睡袋類產(chǎn)品必須考慮面料的擋風性。
1)防寒服的保溫性與厚度、纖維間堆砌結構密切相關,加入保溫材料后保溫效果會大幅度提升;在相同面密度條件下,羽絨的保溫性能最優(yōu);木棉絮料的保溫性接近羽絨B。
2)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隨外層面料擋風性增強而提高,變化幅度與保溫材料種類明顯相關:對于纖維間孔隙比較小的木棉絮料和大衣呢,其熱阻隨外層面料變化的幅度不大;而對于纖維間存在較大孔隙的羽絨材料,保溫效果高度依賴外層面料的擋風性,外層面料的擋風性能越好,與羽絨組合的紡織品保溫性越好。在室外使用的棉衣、睡袋類產(chǎn)品必須考慮面料的擋風性。
3)環(huán)境條件對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影響很大,風速越大所測熱阻值越低,在真實有風的使用環(huán)境中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的熱阻值低于實驗室自然對流時所測熱阻。環(huán)境溫度越低,所測熱阻值越大,低溫條件下風速對防寒服保溫性影響更大。目前,標準環(huán)境(20 ℃,相對濕度65%,風速<0.1 m/s)下測試的防寒服用組合紡織品熱阻與真實使用環(huán)境中的相差很大,故紡織品及服裝保溫性測試應在模擬使用環(huán)境的人工氣候倉中進行。